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会计 信息是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 经济 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 发展 ,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

但 目前 会计信息失真 问题 已成为会计界若干难题之一,这样就直接增加审计工作量,且审计难度加大,不仅仅是审计账务本身,而是要从其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入手,造成审计工作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

因此,必须加大力度,事先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种类。

审计的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远不仅限于会计作弊,归结进来一般有如下类型: 1、合法失真与非法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合法失真与非法失真

如果失真会计信息产生于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并且依据的合法合规的会计处理过程,即为合法会计失真,反之为非法会计信息失真

2、故意失真与非故意(无意)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按其与有关人员的关系不同,分为故意失真与无意失真

故意失真是控制会计基本信息的人员为了会计主体本身或相关主体的局部利益,不顾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故意篡改、伪造、变造有关会计凭证,虚报、漏报、瞒报有关的会计数据而造成报出信息与主题本身的实际信息不符的现象。

例如,在审计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账账不符、账表不符和账实不符,而其中的账实不符最隐蔽,审计难度也最大。

无意失真是基本会计信息的控制人员由于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等内因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等外因的 影响 ,造成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运用相关条款不当或账务处理错弊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另外,根据会计核算的有关原则如重要性原则、 历史 成本原则和币值稳定假设等对基本会计信息的筛选,也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也是在审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文 /zuowen/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究其原因,既有政策、体制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作为会计知识载体的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问题,且失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会计信息不实  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对会计法规的理解不透彻,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以及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之间有差异,即前面所提及的“合法失真”或“无意失真”,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1)会计制度的限制 会计工作是根据相关规定与制度进行的,而任何一项规章制度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时已徙而法不徙”则难以确保信息不出现偏差。

另外,制度的可选择性也是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

任何一个会计准则或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涵盖一切,每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的时候,可能很难找到相关“文件”。

再者,有时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同样导致会计政策选择的偏向性。

例如,会计计量方面的区间规定以及会计计价 方法 的多样性规定等,虽然制度规定同一 企业 在不同时期计价方法要保持一致,但不同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尤其是现在企业实施项目法管理后,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其政策选择范围也随之增大,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就加大。

作文 /zuowen/ (2)委托代理制的限制 在委托代理制下,由于存在委托代理双方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等特有的非均衡特征,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首先,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激励不相容。

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代理人不仅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如增加闲暇时间,追求在职消费等等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

一方追求效用最大化则损害另一方,且始终不可能达到最优状态,这样经营者为追求自身效用,未必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的全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其次,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因为所有者是“外部人”甚或为“外行”,而经营者是“内部人”且大多为“内行”,这样,在相关信息占有方面,经营者相对处于优势地位,而所有者相对处于劣势地位。

信息占有的不对称,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方便。

另外,委托代理双方签订的契约不完备,其契约往往是关系契约,不可能把会计实务中的所有情况都包括在其内,且会计实务变化之快是难以预料的,因而代理人有可能利用信息优势与契约的缺口和遗漏选择有利于粉饰的会计信息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