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地收入能归中央吗

任何不触及地方与权贵利益的改革,都是无济于事的瞎忙活儿,其中当然包括“土地财政”问题。

下载论文网   新一届政府上台伊始,房地产调控虽未放松,但失灵之势无异于从前。

于是有官员病急乱投医地提出“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归于中央”之意见,引发舆论热烈讨论。

究竟是谁被土地“绑架”   乍听之下,我曾以为是某不入流“砖家”为博公众眼球所提出的可笑“浅”见,惟实情却并非如此。

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中央”是由一些部委办的官员在撰写课题报告《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中所提出,课题组成员甚至包括一些重要决策部门的官员与国内知名经济学家,似可说明这些官员房地产本质问题的认识近乎浅薄。

该报告指称,在当前建设用地供给模式下,政府直接参与征地、卖地,一方面导致土地价格高企,房地产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政府财政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形同政府行为被土地“绑架”。

审计署的调查亦表明,2010年底政府性债务大概有40%是靠土地收益偿还,显示问题之严重、形势之严峻。

中央应掌握地方卖地冲动的源头   显而易见,其言下之意是,一旦卖地收入中央掌握之后,地方政府将失去卖地冲动,既压制地方房地产经济”的畸形发展,同时也解决了宏观调控不断失利的窘境。

毕竟,屈服于土地财政的庞大利益,地方本应在中央颁布调控政策时, 出台利于执行的配套方案,惟实际上地方出的却是试图将调控措施之效果消弭于无形,或至少锐减其杀伤力的解套方案!常令中央深陷“背黑锅”、“令不出中南海”的无奈与无力之中,难以自拔。

相信这正是这些官员此番会在课题报告里提出“收归地方卖地权”的原因。

惟其未深思熟虑的是,地方卖地冲动的来源为何?如果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卖地收入中央统筹,再按需分配地方的做法,到头来只是增加更多行政流程,制造更多权力寻租的空间与机会罢了。

那么“根本问题”所指为何?当然是GDP挂帅、贪污腐败,及其与政绩之间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裙带关系”。

方案无不动地方“奶酪”   其实,“地方政府卖地收入中央”,只是该报告针对土地供应方式所提出三个建议案之一,其他两个方案是“实行零地价或低成本地价,房价不含地价,但购房者需每年缴纳房产税”,及“政府退出征地,实现建筑用地供给市场化”。

而不论是哪一个方案,基本上都存在同一“弊端”,即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将被彻底摧毁。

如此一来,或许不再存在“土地财政依赖”,但也同时不再有地方建设的推进,且地方债务“黑洞”将大幅扩张,其效应如同“一朝回到改革前”。

尤其可议的是,这三个方案既动了地方的“奶酪”,也颠覆当前房屋性质之结构,使原本已经混乱的屋种更加复杂(零地价的房屋叫什么房?),无异于治丝益棼!   土地改革应从权贵利益下手   在我看来,今天中国经济与房地产问题的解决,说到底,关键在于中央是否有意愿、魄力及“迎难而上”的决心。

否则“上面说一套,下面做一套”的积弊将依然故我。

以“禁设高尔夫球场”为例,从2003年开始,中央三令五申、发文不下10次,规范地方不得设置高尔夫球场,但结果是10年内,球场数量由当初的420座激增至765座。

至于“土地闲置两年得无偿收回”的规定,则更贻笑大方。

因此可以这么说,任何不触及地方与权贵利益的改革,都是无济于事的瞎忙活儿,其中当然包括“土地财政”问题。

不信的话,如果规定地卖得越多的地方官,越升不了官,且中纪委介入调查,你看哪个地方政府还敢拼命拉抬房价以便高价卖地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