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近日,湖南一名18岁的高三学生当着母亲的面杀害了自己的班主任。

据他交代,因为老师阻挡他看小说,所以用水果刀捅死了老师

事后,面对阻拦他的母亲,这名学生说了一句话:“我终于自由了。

” 毕业论文网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向来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

据相关心理辅导老师称,中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和环境改变等因素。

案例一:   从小成绩名列前茅,上高中后一落千丈   小张是一名高一学生,他的父母都是老师

他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干部,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他的自我评价也很高,和同学相处得也很好。

刚上高中时,他自信满满,希望在新的环境中能够出类拔萃,并主动请缨当了班干部,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特别是自己最喜欢的“街舞社”,更是每次训练必到。

渐渐地,小张发现,虽然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他都能听懂,可是课后作业的难度却很大。

第一次月考,他的成绩处于中等水平。

不过他认为这是小考,无关紧要。

后来的几次考试还是考得不太理想,但他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挤进班级前几名。

于是他减少了课外活动时间,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期盼期中考试能有进步。

可是,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他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一些。

这让小张觉得颇受打击,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

他不明白,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成绩为什么上不去呢?于是上课时总是担心自己不能将老师讲的内容全部记下,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成绩开始大幅度下滑。

本来上课很爱回答问题的他,现在不太敢和老师互动了,下课也不敢和同学们讨论问题,害怕别人会嘲笑他。

小张感觉处处不顺心,觉得自己到这所学校是一个错误。

案例二:   情绪一激动,   就一拳打在墙壁上   强强(化名)今年读初二,不过他已经有半年没上学了。

强强的情绪很容易被激怒,还有撞墙、自己自己的暴力倾向。

强强的爸爸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通过自己的拼搏事业有成,是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因为自己的经历,爸爸对强强要求很严格,特别关心他的学习成绩,希望孩子将来也能像自己一样,通过勤奋和努力出人头地。

强强并不是十分听话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

父子俩意见相左时,爸爸一生气就会朝强强甩一个巴掌。

半年前,坐在强强后面的同学开玩笑,拍了强强脑袋一下,强强说头晕,就以此为借口不再上学。

爸爸希望用拳头来让强强上学,而强强反而跟爸爸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激动时就会一拳打在墙壁上,还会狠狠地打自己

案例三:   闺蜜突然变得疏远,   自己孤单不想吃饭   付同学和林同学是某中学的初二学生

由于两人的父母是同事,她们很小就相互认识,上初中后又在同一个班级,自然就成了好朋友。

除了上课以外,课余时间基本上都在一起,一同在走廊上聊天,一起去小卖部买零食……和别的同学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也总是能为对方“撑腰”。

但是,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林同学发现付同学不怎么爱理睬自己了。

下课后,都是林同学主动去找她,付同学基本上不会主动来找林同学

更要紧的是两人在一起也没有以前那么自在的感觉了,有时候林同学无心说错话,对方就立马变脸,自己怎么道歉也没用。

很快地,林同学发现,付同学本来和别的同学聊得好好的,只要林同学一走过去,她们就会马上停止聊天。

一次,林同学和另一名同学约好一起吃午饭。

正当她们要走的时候,那名同学却被付同学叫走了。

当时林同学就哭了,哭得很伤心,心里觉得很无助,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学校的石凳上,午饭也没有吃。

同学说,她不明白付同学为什么这么对她,自己什么事都顺着对方,难道自己就真的这么不受欢迎吗?   案例四:   妈妈教育他要忍让,   乖孩子成“受气包”   男孩欢欢今年刚上初一,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欢欢的父母都是公司高管,妈妈从小就教育他对人要有礼貌,要懂得谦让。

老师同学眼中,欢欢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可就在两个月前,老师发现欢欢有抽动的症状,上课有时头会来回转动……   心理辅导老师发现,欢欢一直处于高度防御的状态,跟他讲话他会哈哈笑,不愿意正面回答问题。

“你到底在防谁呢?”心理辅导老师的一句话,让他哇地一下哭了起来:“我在防我妈妈,她让我变成懦夫。

”   原来,妈妈一直教育欢欢忍让,即使是欢欢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跟妈妈诉苦,妈妈也教育他要忍让

一次课间,他和一个同学发生冲突,这个同学拿裁纸刀在他面前比划,一不小心把他的手划伤了。

事后妈妈不仅没有安慰他,反而让他反省自己的过错。

欢欢觉得,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在同学中间成了“受气包”。

心理点评:   新环境易出现心理困惑,“朋友圈”应循三原则   心理老师廖潭林说,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由学习引起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以及自身环境改变带来的心理问题。

学生进入初一、高一等新环境后,课程难度的加大,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及同学之间关系的变化,都需要时间来适应。

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一定程度的认识了解,遇到困难产生挫折体验后,就会产生不适应,容易出现心理困惑。

名校的学生入学以前一般都非常优秀,是原来学校的班级或年级前几名,经常被赞扬声和羡慕的目光包围,自我感觉也很好。

可上了高中后,他们发现周围的很多同学都很优秀,自己再也不是同学们的焦点了,无形中就会有一种失落感。

特别是成绩达不到预期目标时,会产生烦躁、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自我评价就会越来越低。

想要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首先要从心理预期上做调整。

要知道到了新环境后,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不要对自己期望太高。

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学阶段的朋友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加入某个“朋友圈”能让自己有归属感、依赖感和存在感。

案例中的林同学不明原因就被朋友“抛弃”,因此非常难过。

但是朋友之间相处应遵循一些原则,比如尊重原则、平等原则、互惠原则等,才能交到更多的新朋友。

专家建议:   用催眠疗法释放压力,治疗中小学生“心病”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美国爱荷华大学心理学博士后马春树说,案例中的欢欢情绪被抑制,不能得到合理的释放,因此产生了愤怒,而好孩子的标签让他不能发怒。

压抑的情绪憋久了,最终通过抽动的方式来表达。

马春树说,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选择催眠的方法,来应对自己心理问题。

欢欢在做了两个周期的催眠治疗后,抽动的症状消失了。

如今,他找回了往日的活泼与快乐,还当上了班长。

在跟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他还是会忍让,但他能把握忍让的尺度了。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