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彝族歌曲【刘娜,感动卫生部的“彝族军花”】

刘娜 成都军区78006部队“80后”党员、两届“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献一次血也许很容易,只需鼓起勇气让长长的针头刺进血管就可以了。

但让你累计献血41200ml,相当于10个成年人全身血液总量呢?   让你献血小板而不是献全血,用更粗的针头把血液抽出来,提取完后又输回去,一弄就是1个多小时呢?   让你一献就是8年,一献就是44次呢?   ……   相信很多大男人看了这些也会有些心惊,何况女孩!   但刘娜偏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孩,在她的抽屉里,共放着16本献血证,累计献血44次,献血总量41200ml,连续两届(2006—2007年度、2008—2009年度)被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连续多年被成都市评为无偿献血先进个人。

“七一”前夕,刘娜被军区推荐参评全军“十一五”无偿献血先进个人。

作为一个彝族“80后”女军官,是什么支撑着她连年无偿献血呢?      国家卫生部的   一次核查揭开一个惊人秘密   “请问,你们单位是不是有个叫刘娜的女孩,在地方献了很多血?”   2008年3月的一天,78006部队卫生科助理员宋青兰接到上级机关打来的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里一名机关干部告诉宋青兰国家卫生部转交了一份关于刘娜献血的材料给总后卫生部核查,总后卫生部为此专门打电话来核实刘娜的相关情况。

刘娜?宋青兰的第一个反应是:是不是国家卫生部搞错了?在她的印象中,刘娜只是一个工作勤奋努力、身体还算强健的技术骨干,但从没听她或者任何人说过她去献过血。

这名机关干部还告诉宋青兰,最近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准备联合表彰一批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刘娜是成都市血液中心层层上报到国家卫生部的,卫生部的机关人员都被刘娜的精神所感动,特地要求认真调查了解一下刘娜的基本情况。

经过认真核实,宋青兰才真正弄清,这位刘娜确是本单位的刘娜,在此之前,她已经悄悄在地方上献了多年的血。

在军地各个部门多方核实和严格评选之后,刘娜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两年后,她再次获得这项殊荣。

第一次献血,   想起了当兵的父亲和当医生的母亲   刘娜的血管里流淌的是军人的血。

刘娜的父亲是一名1970年入伍的彝族老兵,上世纪70年代先后参加了入缅剿匪、边境作战,1986年返回云南红河州建水县人武部工作。

他从小就教育刘娜,你是军人的子女,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为群众作力所能及的事。

刘娜的母亲是县妇幼保健站的药剂师,一直做着救死扶伤的工作。

她时常教导刘娜,什么时候最快乐?当一朵朵生命之花从自己手里重新绽放的时候最快乐!   因为身体瘦弱、时常感冒发烧,小刘娜让父母非常操心,父母常常半夜三更抱着她往县医院跑。

虽然此后父亲逼着她天天锻炼,很少生病住院,但长期去医院的经历,让刘娜对临危病人到处找“救命血”的场景印象十分深刻。

2000年高考,学理科的刘娜考出了552分的高分,超过北大录取线,填报志愿时,刘娜希望能像妈妈一样当医生,但父亲的同事却提供了一个信息: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也在招生。

是穿白大褂,还是穿军装?刘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因为她认为,她是军人的后代,参军可以守卫更多人的幸福。

军校生活紧张而充实。

刘娜最大的收获是经过连续4年的申请,终于成为了一名党员。

毕业前夕,学校组织义务献血

因为对献血知识的不了解,很多人特别是女生都不愿意去。

刘娜则主动找到学员队领导,强烈要求参加献血:“无偿献血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阻止非法血液买卖,防止病毒传播,作为一名军人,责无旁贷!”刘娜的慷慨陈词终于打动了学员队领导,她成为这次献血活动中的唯一女生。

走进采血车,看着身边不少男同学晕针、晕血,刘娜也不由有些紧张,但就在她心里打鼓的时候,突然想起了父亲和母亲,想起了一些苦苦等待“救命血”的病人,她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

压着针眼走出采血车,她突然感到天空是那么的蓝,阳光是那么的明媚。

献血小板――比献全血更“痛苦”的献血方式   2004年7月,刘娜军校毕业分配到78006部队工作。

简单熟悉完岗位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调休时间和周末请假外出四处寻找流动采血车

有一天中午,当她坐车到市中心找献血点时,天空突然变脸,先是雷电交加,随后暴雨倾盆而下,她霎时被淋成了“落汤鸡”。

正在万分沮丧的时候,一抬头,呀,旁边不是采血车吗?她顿时忘了浑身被淋湿的不愉快,兴奋地向采血车跑去。

如今,驻地城市哪里有相对固定的献血点,流动采血车经常会去什么地方,刘娜弄得比回家的路还熟。

2006年3月6日,在一次献全血的过程中,刘娜从护士嘴里了解到,按国家献血法规定,献全血要隔半年才能献一次,而献血小板只需28天后就可以再次捐献,相对献全血献血小板更有利于临床医疗,更为许多病人急需。

献血小板对献血人的身体要求非常严格,采血过程也要痛苦得多:先得把血液身体里抽出来,提取了血小板后,再将血液输回身体

一是针头更粗大,二是时间更长,前后需要1个多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因为钙质流失,献血人会感到口唇发麻,手臂无力,十分难受。

所以很多志愿献血者一听就打退堂鼓。

刘娜却觉得献全血一年只能献2次,献血小板28天就可以献一次,至于其它困难,她是军人,是党员,都能克服。

于是,从这年9月6日开始,只要身体检验指标合格,她便选择献血小板。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当天上午,刘娜正好在血液中心捐献了400ml血小板

地震发生后,她的第一个念头是,刚好灾区的群众用得上了!一个月后,她再次捐献血小板400 ml。

8年献血,手臂上布满了针孔斑痕   2011年7月6日上午9时,笔者跟随刘娜去献了一次血。

刘娜的眼睛稍微有点浮肿,她昨晚值夜班到深夜12点,因此一路上非常担心这几天连续加班,营养又没跟上,会不会影响血小板指数。

进了成都市血液中心,刘娜就像回了家一样,给笔者介绍每个窗口是干什么的。

负责资料登记的大姐是位转业军人,见到刘娜就象看到自己的女儿一样,心疼地说你怎么又来了,还是要注意身体

该中心宣传科工作人员蒲建国听说刘娜来了,专门到采血室来看她。

蒲建国告诉笔者:“刘娜来的次数太多了,在我们中心除刚来的年轻人外,每一个人都认识她。

她多次机采血小板,两只手臂上全是针孔斑痕,不信你摸,硬硬的一片,护士们都说连扎针都很困难”。

经过检测,刘娜血小板的指数达到289,一直担着心的她此时开心得象个孩子,连连说:超过标准,又可以献双份了!问过工作人员,笔者才知道,献双份就是一次捐献血小板400ml,而单次捐献通常为200ml。

献完血,血液中心的一个大姐除了非常认真地在刘娜献血本上作献血登记外,非要给刘娜多拿一盒牛奶,她说:“丫头,你每次都献双份,所以一定要喝两盒!”   该部部队长郭小华告诉笔者,刘娜不仅是个无偿献血的模范,还是我们单位的精武标兵。

作为研发科唯一的女干部,2007年、2008年她担纲的课题连续两年荣获全军业务成果二等奖,2008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该部政委管严还特别对记者说,在今年强军计划考试中,她报考了重庆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以总成绩358分的高分名列军区第二。

责任编辑 陈晰。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