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诤友吴秀凤的“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是什么意思

吴秀凤的家庭背景特殊:是台湾人,却有着日本血统。

吴秀凤的个人身份特殊:有着中共与台盟的双重党派派别,有着台胞和侨胞的双重角色。

吴秀凤的人生履历特殊:曾站过三尺柜台,而今她一次次步入人民的最高权力机关殿堂参政议政

吴秀凤的精神内质特殊:有情亦无情,有欲亦无欲,这是她的魅力。

笑容和蔼,言语热情,衣着朴素,为人开朗,没有省部级领导的派头。

握住她的手,简简单单的问候,透露着真诚和直率,彰显着特别的亲和力。

很难相信,她从一个营业员、劳动模范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一位省级民主党派和省政协的主要负责人。

擅长不断发挥“台”字号优势的她,坦言对第二故乡湖北省武汉市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最熟稔的语言就是武汉话。

”      有中日血统的“武汉人”      1997年7月,吴秀凤作为全国妇联组织的妇女菁英代表团成员赴台访问。

跨越海峡寻根祭祖,两岸巾帼畅言交流,使得吴秀凤的“心情真的很复杂,非常激动,也非常澎湃”。

尽管自己祖籍是台湾省台南人,但是这是自己首次赴台,一种久违的乡情充溢心底。

而今,让吴秀凤更欣慰的是,大陆与台湾的妇女姐妹携手共谋发展已成为全国妇女工作的一大特色,两岸妇女交流呈现出规模越来越大,内涵越来越深的良好势头。

吴秀凤的父亲22岁那年,为谋生从台湾去了日本,从事会计职业,不久与日本女子冈崎皆子成婚。

1947年2月9日,吴秀凤出生在日本大阪。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3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自1953年开始执行,这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就是在这一年,旅居在日本的台湾同胞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号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这一年,吴秀凤6岁,随全家从日本大阪回到五星红旗飘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至今,吴秀凤还记得:“我们到天津下的船,属于回国的第3批,有600多人。

”在天津呆了1个多月,吴秀凤开始接受汉语的启蒙教育,天天学“你好”、“谢谢”、“再见”。

不久,吴秀凤一家6口被分配到有“东方芝加哥”美誉的江城武汉

当时,分配到武汉的有130余人(七八十户)。

政府根据台湾同胞的专长和愿望,分配到学校、公司、商店、工厂等单位工作,安排其子女就学和上幼儿园,并对台湾同胞的生活给予了种种照顾。

吴秀凤随父母到武汉安家落户后,渐渐地对武汉风土人情、汉腔楚韵熟稔起来,开始视这块土地为第二故乡。

1963年1月,不到16岁的吴秀凤开始在地处叶山大道兰陵路口的武汉五金综合商店做营业员。

今天看来还是童工的她,此时就挑起了抚养弟妹的重担,开始生活上的自立。

当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站柜台,吴秀凤起初还有些不适应。

工作有着落了,但思想疙瘩解不开:一个初中生站柜台,有些羞愧难当。

心态不好,工作中就难免有情绪,很消极。

加之,货架上摆满的各种各样商品使她眼花缭乱,有些手足无措,忐忑不安,只能胆怯地站在柜台里,等候顾客的到来,且常常一问三不知。

于是,第一天,她的营销业绩很低。

这时,吴秀凤反过来一想,作为一个读过初中的读书人,这么低的业绩实在对不起自己念的那些书。

于是,她暗下决心,别人能做好的,自己也要学会做好。

这时候,全国掀起向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学习的热潮。

加之此前,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武汉中心百货大楼营业员龙蓉芳秉承“顾客第一、信誉第一”的服务理念,成就劳动模范、服务明星。

从不服输的吴秀凤心想,我也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成绩,让人家刮目相看,也要当全国劳动模范。

此后,吴秀风开始细心盘点商品,熟记每一样货物的有关知识,认真地练习珠算,有时练得指头都发麻。

吴秀凤也还记得,当年一边慢悠悠地像哼小调似的唱着“一上一,二上二”等口诀,可谓念念有词,一边侧着身,伸着臂,轻轻拨动着盘珠。

她清楚,手指一定要各司其职,不能随意乱来,要干净利索,不能拖泥带水,只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有大进。

其情其景,至今不忘。

尽管今天随着计算器和电脑的出现,珠算的身影很少见,吴秀凤很想念当年的珠算生活。

正因为自己特别勤奋,在很短的时间内,吴秀凤当年就攻下了珠算的加减乘法,并掌握了1000多种商品的基本知识。

三尺柜台下走出的“三八”红旗手      一次,两位顾客挑台灯作为朋友的结婚礼物,接连看了10多种都不满意,吴秀凤不厌其烦地搬上搬下,详细地介绍每种台灯的性能和用法,一晃过去一个多小时,最后顾客选中了一座台灯,满意而去。

谁知第二天早上店门一开,昨天的两位顾客又提着台灯来办理退货手续,说是买重了。

吴秀凤仍然热情接待,依据商品保持原样就可以退换的规定,给他们退了货。

生意虽未做成,但她品味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几天后,这两位顾客吴秀凤写来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

接到这信,吴秀凤有些不能自己,她感受到自己平凡岗位上的神圣与崇高。

想到自己尽管每天忙前忙后,一会儿拿商品,一会儿算账、收钱、找零,忙得晕头转向,但是很有成绩感,因为不仅看到每天光辉的营销“战绩”,还能得到顾客的各种称赞。

这期间,商店的团组织每周五组织团员青年学习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

吴秀风也和广大朝气蓬勃的青年一样,积极要求进步,向团组织递交了入团申请书。

不久,商店团支部组织委员让她填写入团志愿书。

这一刻,吴秀凤的心情好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复杂和激动。

以后的一小段日子里,她带着憧憬和期待焦急的等待着组织的答复,坚信青年团作为中国青年的先进组织是一定会接受自己的。

有时她闭上眼睛,想像着自己作为一个团员呼吸着空气,天地之间仿佛一片透彻,温度也暖和了,花儿也好像更红了。

她时时陶醉其中。

哪知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梦想成真。

一打听,有人说她所填写的志愿书作废了。

她想不通,自己在商店业务刻苦,工作不分份内份外,商店职工也反映不错,自己究竟哪一点做得不够?!苦恼之中,吴秀凤找到团支部书记汇报思想才知道,因为自己的“海外关系”,社会关系“复杂”,考验的时间要比别人相对长些。

一听这些,吴秀凤急了:“台湾只是我的籍贯,我既没有在那里出生,也没有去过,只是父亲这样写,我照例这葫芦画瓢而已。

我尽管出生在日本,这又能说明什么?”不过,团支书鼓励她说:“秀凤,你不要泄气,要经得起组织上对你的考验,出生不能选择,道路是可以选择的。

”这以后,吴秀凤更加积极工作了,哪怕比 别人多用5倍的精力。

1965年7月,吴秀风第二次填写了入团志愿书,当年就如愿走入了共青团组织。

1979年2月,吴秀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接受采访时,吴秀凤感慨:“我入团写了两次申请,入党写了6次申请。

其实,我的历史很清楚,别开父亲的历史不说,我可以说就是在武汉长大的,经历很简单。

好在,我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信仰。

”同年,她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1980年,吴秀凤武汉市一商业局评为标兵。

同年,升任为汉口友谊商店副主任。

1981年9月,吴秀凤被组织上送到武汉大学外语系脱产进修日语。

这是她时隔20年回到校园,为此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她在两年时间内学完了需要4年完成的大学课程,还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巩固和扩大知识,通过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基础日语全部达到“四会”的水平。

学习期间,她还赴京出席了全国归侨、侨眷、侨务工作者先进分子和先进集体的表彰大会。

学业结束,回到友谊商站。

不久,上级党委研究决定,任命吴秀凤为友谊公司副经理。

1982年,她被评为武汉市劳动模范;1983年9月,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一时间,她成了获奖专业户。

就这样,剔除两年脱产学习时间,吴秀风站了整整19年柜台,把一生的年华都服务给了三尺柜台,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到了顾客身上。

在这看似极为普通的三尽舞台上,她展示了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靓丽风采。

友谊商店初建时只有五六人,后来发展成为2000多人的队伍。

脚跨政协和人大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指出:统一祖国是关系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务,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诿的责任,也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我们必须尽快结束目前这种分裂局面,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

它的发表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关系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

于是,台湾海峡出现缓和气氛。

台湾岛的同胞来湖北武汉探亲、旅游、居住、洽谈投资办厂的日渐增多。

不久,湖北省台盟开始恢复活动,机构逐步健全。

这时,湖北台盟的负责人希望刚加入中共不久的吴秀凤加入台盟,因为她既是台胞,也是侨胞,身份非常特殊,可以以此在台盟发挥特别的作用,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贡献。

通过介绍人的介绍,吴秀凤清楚:台盟是由台湾省人士组成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考虑到台盟遵循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政治准则,自己成为盟员可能会起到更大的作用,于是在同年12月加入台盟

1983年12月,吴秀凤由工人出身转干,走上武汉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副主任的岗位。

从此,她开始转身,步入政坛。

时值拨乱反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统战和侨务政策,历年积累事务繁多,问题复杂,关系大局。

吴秀凤感觉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惟有勤恳地工作

她样样都干,不论依法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还是负责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的来信来访工作,事无巨细,遇上扯皮拉筋一时难断的人和事,原本急性子的她还是磨性子,权且当一下“受气包”,事后再磨嘴皮,一遍两遍地做思想工作和调查研究,直到问题妥善地解决。

武汉市侨办工作期间,吴秀风又得到两次充电机会,先后在江汉大学中文秘书系与中央党校台湾干部培训班学习两年或一年。

这些宝贵的学习机会,大大提升了她的思想文化水平。

这时期,她还参与过台盟武汉市委的初建工作

1995年10月,吴秀凤被推举为台盟武汉市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武汉市台联副会长;3年后,她又当选为台盟武汉市主委、武汉市台联会长;1999年5月,当选为湖北省侨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在党组织关心和帮助下,在她自身的努力下,吴秀凤步入仕途的快车道。

基层工作练就的踏实、肯干成为吴秀凤工作风格。

2005年11月27日,在台盟湖北省七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吴秀凤当选为台盟湖北省委主委。

随后,兼任湖北省台联会长。

尽管湖北台盟在全省各参政党中盟员人数最少,但是在参政议政方面却从不甘人后。

“一手抓参政议政,一手抓交流交往”,这是吴秀凤工作目标。

台盟的主要工作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近年来,湖北省台盟进行了30多个课题的调研,人大建议、政协发言30多次,政协集体提案40多件。

湖北省台盟近几年走访台资企业100多家,接待台湾岛内的参访团20多个,每年举办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夏令营……一串串数字凝聚着湖北省台盟台胞间的深厚情谊。

她自言是个“急性子”:“我性子急,有事情要做,搁着就不踏实。

”   2008年1月30日,庄严肃穆的洪山礼堂前,彩旗飘扬,松柏苍翠。

会场内,春意盎然,鲜花吐艳。

这天上午,政协湖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在这里隆重举行。

会议选举吴秀凤为副主席。

随后,她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少人与港澳台和海外人士有着深厚关系和历史渊源,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工作中,具有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的吴秀凤认为,政协委员应当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和联系,广泛结交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待不同信仰和见解的旧友新朋,应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进行交流沟通,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广泛接触,要大力宣传“一国两制”以及有关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介绍祖国大陆的建设成就,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言行,使更多的人了解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状况,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对祖国的向心力。

在调研中,吴秀凤注意到长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荒漠化日趋严重,认为长江的生态环境已不能支撑白鳍豚和江豚的生存,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

究其原因,她认为主要有四大因素:一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阻塞了江河连通,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条件,破坏了生动物发育、产卵、繁殖行为所需要的生态条件;二是捕捞强度过大和非法捕鱼行为未得到有效禁止,给渔业资源带来毁灭性灾害;三是水域污染日益严重,局部污染事故频发;四是不断增长航运能力,挤压了长江啄类的生存空间。

针对当前长江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吴秀风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建议,尽快制定出台《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法》,通过立法全面规范长江流域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设立有关机构具体负责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工作

针对长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现状,她建议,应该制定科学合理修复、养护规划,将修复、养护经费纳入国家和省两级财政预算。

两岸同胞期盼了60年的“三通”终于得以实 现,裁弯取直,彻底改变了两岸间的交通现状,节约了人力、财力。

生活在两岸的台湾同胞为这一政策得以实现而感到激动和欣慰。

吴秀凤介绍,在大陆生活的台湾籍同胞约3.9万人,在近60年的隔离中,他们承受了家书不能通、亲人不能团聚、悲欢不能共享的痛苦,好不容易盼到了两岸可以往来,但由于台湾方面的有关规定,大陆台胞赴台探亲,必须在岛内有“一等亲”、“二等亲”等亲属方能申请,可是由于两岸分离太久,很多在大陆的高龄台胞在岛内已经没有多少亲属,现在想回家乡只能通过旅行这条线,但旅行的政策规定“团进团出”,线路固定,完全不适合我们渴望归家能与亲人团聚、扫墓和看看家乡故土的心愿。

为此,她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海协会、海基会将生活在大陆的台胞的心愿列入商谈议程,让这些漂泊在外几十年的台胞能够实现自由回乡探亲的夙愿,以慰对故土亲人刻骨铭心的思念。

端正服务“态度”,选准服务“角度”,开掘服务“深度”,重视服务“广度”,这是吴秀凤履职的“四度”哲学。

不论是作为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还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抑或作为台盟湖北省委主委或湖北省台联会长,吴秀凤体会到了职务使命上的荣誉,感受到了职务带来的责任,这些参政的平台,激发了她参政议政的热情。

她有情亦无情:对党对人民,她有着以身相许的报国情怀;对事业对工作,她有着执著的情结;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台”,成为她一辈子牵肠挂肚的情丝;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有着不合常人的情理;在朋友眼里,她是个女强人,是个没有情趣的“工作逛”;但是,对部下关怀备至,有着难合的情份;对亲人尽管并不“称职”,但是她有着缠绵的情意。

她有欲亦无欲:于学习,她有着难能可贵的求知欲;于参政议政,她盼望畅所欲言;于民众,她强烈的服务欲念;于追求,她有永无止境的欲望;于享受,她的字典上没有“利欲”二字;于群体,她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上下同欲”!这就是吴秀凤的“七情六欲”!   春去冬来,几度春秋,虽然角色和岗位有变化,但矢志不渝的是她心系民生、扎根民众、敢于为民请命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是她那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开拓创新、不辱使命的信念和追求。

吴秀凤听到很多赞美,但她总是谦虚地说:如果说有成绩,那只能说明过去。

她的眼睛总是向高处远处凝望!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