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华人同乡社团扫描

在海外,华人社团种类众多,以地缘为纽带成立同乡社团就是其中之一,同乡社团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网络是海外华人社会的重要支柱。在泰国华人同乡社团已发展为华社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社会团体,也已成为泰国文化资源中不可多得的组成部分。

泰国华人同乡社团的历史概貌。

据记载,早在汉代中泰已有交通往来,19世纪下半叶中国移民数量有了空前的增长,1910年全泰华侨达79.2万人,至2007年,据专家估算约达700万人。泰国华人构成以祖籍潮州、海南、福建、台湾、广西、云南、江浙等为主,其中潮州籍华人的比重最大。

19世纪下半叶,海南、福建、广肇籍及客属华侨都先后成立同乡社团。福建籍华侨于1872年在曼谷顺兴宫内设福建公所,1894年建华侨公墓闽山亭。1877年广肇籍华侨发起创建广肇别墅,在曼谷石龙军路购地建筑会址。董里府的四邑华侨大约于1900年成立了四邑会馆客属华侨曾在曼谷三王府左面设立集贤馆,作为客家人联络情感的地方。集贤馆后分裂为群英和明顺两集团,1889年设立客属义山,1902年建立客属道教庙宇——吕帝庙,1910年由一些客属华侨出面组织“暹罗客属会所”。海南华侨约于19世纪80年代在曼谷成立琼州公所,19世纪90年代成立琼岛会所。

随着移民人数的增长,移民分布的区域、规模逐渐扩大,曼谷崛起为中国移民集中聚居的城市,全泰国各地都有华侨聚居地。在首都曼谷之外地区,海南华侨于1863年在素叻他尼府的苏梅岛成立海南公所,1901年在万仑埠成立成德社。在宋卡府,1898年海南华侨黄裕钦等创议兴建琼州公所;在攀牙府高吧埠,1898年海南籍侨民成立琼州会馆。董里府是海南华侨分布较多的地方,董里琼州公所成立于20世纪初。在春蓬府,琼州公所创建于1906年。拉农琼州会馆的设立也较早,与拉农府锡矿的发展有很大关系。1907年后,英国人在拉农府开采锡矿,琼侨数十人被招募为执役,他们以乡人居留曰众,发起筹款兴建拉农琼州会馆,1907年还成立有弄宣港口琼州公所。在普吉府,20世纪初海南华侨发起成立了普吉琼州会馆

至1945年,广肇、客属、福建、海南、潮州、台湾、江浙等七属华侨成立了各自的地缘性社团客属华侨1910年正式组织“暹罗客属会所”;1911年闽籍华侨发起成立福建会馆。广东花县华侨于1915年成立花县同乡会。在曼谷,海南华侨已先后组织了三个同乡团体,即琼州公所、琼岛会所和曼谷会文社。曼谷会文社也是海南华侨固定集会活动场所,凡海南华侨不分工商学界,均可加入,初期以工人居多。海南华侨散居南部各府如董里、春蓬、拉农等地,与移民分布广泛相对应,琼侨也在各聚居地组织社团。1921年,北汶浪府海南华侨将原本头公庙改为琼州会馆并兴办博文学校。1924年,素叻他尼府海南华侨假天后圣母庙设立万仑琼州公所,以联络乡侨感情,互通声气,1935年泰国政府批准注册。

泰国华人中潮州籍人数比重最大,1911年成立了两个潮安籍华侨社团,即潮安互助社和潮安研究社,“以为公余雅集之地,互通声气之所”,由于能够做到疾病相顾、患难相助,为同乡人土所称道。1927年,两社合二为一,取“益友辅仁之义”,定名潮安辅益社。南澳籍华侨于1926年创设汫澳公所,作为同乡人联谊集会之地,由乡亲自动捐助经费,参加人数由数十人增至数百人。全体潮州人的公共组织——潮州会馆成立于1938年。

20世纪初,江浙华侨人数很少,不满干人。江浙华侨在曼谷设有类似同乡会的组织,为江浙同乡谈叙休息之所,但没有正式成立。1923年,鉴于其他各属华侨为谋同乡社会福利而纷纷组织社团,江浙华侨便在原有组织的基础上成立了江浙会馆。台湾籍华侨人数不多,1919年有资料表明,当时在泰的台湾人有17位,至1935年旅泰台湾人也仅有50人,1945年台湾人增加至600多人。1935年,由张春木、王镜秋等人发起组织了台湾公会,并获得泰国政府批准。

20世纪60年代以来,泰华地缘性社团增长迅猛,至少有225个。海南华人琼州公所、工商联合会、琼岛公所整合成泰国海南会馆。广西籍华人于1971年筹备成立泰国广西会馆,1981年6月泰国政府批准注册,同年10月正式成立,首任理事长为封君晓。云南籍华人于1996年成立泰国云南会馆。在泰华人除了以祖籍地的省、市、县为组织原则外,还出现了以村镇为地域的同乡组织。一些以祖籍所在县、乡为组织范围而成立的地缘性社团陆续出现。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祖籍为潮州所辖各县如潮阳、大埔、揭阳、普宁、澄海、惠来、丰顺、饶平等地的华侨组织了8个以县为范围的同乡社团。以更小的行政单位——乡为组织基础的同乡组织也不少,如祖籍为潮阳玉峡溪尾、潮阳高堂乡、梅县松口乡、普宁白沙陇乡、普宁赤水乡等的华人组织同乡社团

以在泰国的居住地为组织范围而成立的地缘社团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继出现。从这些组织的分布地域来看,遍布泰国各府,甚至有以府以下的县治为单位的组织,以普宁同乡会为例,它已在22个府、县建立了分会或联络处,散布于东北部、南部、湄南河上下游和东西海岸的广大地区。广西籍华人分别于1979年和1994年在泰南部的勿洞和合艾建立了勿洞广西会馆和泰南广西会馆。以居住地为组织基础而成立泰华同乡团体相继成立,表明了泰国华人人际结合的基础大大拓宽,同时也是华人认同观念发生变化的表征。

泰华同乡社团的活动与功能。

历史上,同乡社团是以乡谊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建立在认同于乡土的观念的基础上,以故乡的旗帜相号召,把不同境遇和经济实力的同乡华人汇聚在一起,是整合同乡适应居留国社会的最佳场所。当今,泰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不断出现新变化,华人的需求多元化,泰华同乡社团顺应局势,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为华人之间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也是传播延续华人文化的重要载体。

1.为社会举办各种福利事业。

联络乡谊、团结互助是大部分同乡社团设立的初衷和起点,早期惠及对象为同乡华侨,贫病交加者得到社团的赈济,初涉重洋谋生的新移民获得提供伙食、介绍职业、料理事端、救济贫困等方便。一些同乡社团成立之初依托于庙宇之中,显示了地缘与神缘的一致性,同乡社团成立后,争取到了监管本属寺庙的权利,承担起管理寺庙运作的义务。客属华侨先后建有三奶夫人庙、吕帝庙、汉王庙、本头公庙、关帝庙及观音宫等,客属会所向当地政府注册,获得各神庙的监察保管权力。保管本属寺庙、维系本社群的精神信仰,通过对乡土神的祭拜来强化地域观念,实现同乡“敦乡情、崇信行”的心理追求,同乡社团这方面功能使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

凝聚力,有效地凝聚同乡

建设义山以解决同乡死无所归、岁无所祀的难题,这是各属华侨社团较早举办的福利事业之一。义山是广肇会馆从事的三大慈善事业之一,广肇别墅最早建立的山庄是成立于1884年的广肇山庄,坟场里大部分的葬地、道路和建筑物由同乡捐建。同乡社团通过设立本属山庄来安顿亡魂,不仅强化了同乡的地域观念,也增进了旅泰同乡的凝聚力。有些地缘性社团还设有医院、赠药处。广肇医院创办于1903年,1932年广肇会馆泰国政府卫生部正式注册成为一所合法的慈善医院。对于来诊病、就医或做手术的病人,不分界域种族及阶层,一视同仁,热情服务。

同乡社团向来对兴办教育有很高的热情,或创办学校,或逐渐把由本属华侨共同创设的学校统一到社团名下管理。社团华侨学校整合的主持者,从学校的创立、校产的购置、校舍的兴建、经费的筹划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如,1912年客属华侨创设进德学校,学校人数至1939年达到900多人。同乡社团还以各种方式推动教育事业,最普遍的便是设立会员子女奖助学基金,泰国澄海同乡会至2001年已向会员子女颁发奖助学金629万泰铢,有4053人受益。

地缘性社团承担照顾、保护同乡的责任,如安顿同乡新客、推荐就业等,以适应人地生疏的新环境;举办慈善事业,购置义山、兴办医院、救济乡梓灾民等,以服务于同乡的生养死葬;同时组织拜祭共同神灵以继承本社群的信仰;开办学校,教育同乡子弟以提高整体文化素质。从同乡社团所承担的各项职能来看,同乡组织发扬侨社自立自治精神,为同乡移民在居留国立足、发展提供了精神与物质上的帮助。从这一意义而言,同乡社团华侨社会的基础组织之一,是各属华侨精神汇聚的场所和文化中心,也是各属华侨的福利机构。依靠这些组织泰国华侨社团才得以建立起特有的文化体系和认同。同时,对泰国社会而言,各地缘性社团团结全体同乡,把处于涣散无序的同乡移民重新组织起来,整合成具有自立、自治、自律精神的群体,这对泰国社会秩序的建立也有所贡献。

2.搭建中泰友好往来的桥梁。

泰华同乡社团关注中国的发展,一方面积极帮助祖籍地的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另一方面尽力参与沟通中泰关系。1994年,中国华南六省发生严重水灾,泰华各界发动献米救灾运动,泰华九属会馆联合认捐大米1万包,泰国潮州会馆暨各县同乡会联合认捐3000包。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发生特大洪灾,九属会馆联合捐款100万泰铢救济灾民。1999年,台湾发生“九二一”大地震,灾情严重,泰华九属会馆联合捐款200万泰铢赈济灾民,潮州会馆暨潮属十县同乡会也捐款100万泰铢赈灾。

在促进中泰友好关系层面,同乡组织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沟通联络作用。一方面是同乡组织组团回国参观访问,了解家乡的经济建设情况。泰华九属会馆1992年应中国全国政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邀请首次赴华访问,访问北京、济南、曲阜、杭州及深圳特区等地。1999年泰华九属会馆组团访问上海、扬州、无锡等地。这些访问团成员的亲身体验和返泰后的广泛推介,有助于泰华进一步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推动中泰间的经贸关系、企业投资和交流互访等。另一方面是中国国内的城市向泰华进行推介宣传,这些中国各地代表团中不仅有来自华人家乡的县市,还有如上海、四川、青岛等地的考察团,这些访问团往往都访问相关同乡组织,了解侨情,同乡组织在其中起到接待的作用。

3.泰华同乡社团的国际性活动。

近二三十年来,海外华人社团活动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作为传统联系纽带的地缘因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泰华各属同乡组织也尽量利用地缘纽带参与不同层次的跨国联合活动,为本属同乡成员和世界各地同乡的沟通、交流、合作构筑了一个平台。

泰华同乡组织同乡的国际联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参与有组织的国际性聚会,泰华同乡组织有效地组织和扩大了本属华人与世界范围内的同乡间的各种联系,为他们之间频繁而密切的交流与协作建立起广泛而深厚的基础,对发展跨国经贸往来起到潜在的推动作用。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成立于1981年,每隔两年召开一次年会,泰国潮州会馆是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积极的创办者和参与者,由来自世界各地区的潮州籍团体参加,汇集全球潮州精英。每届年会基本上都要强调工商经贸,例如第六届年会由法国潮州会馆主办,大会以“敦睦乡谊,弘扬文化,发展工商,造福社会”为宗旨。每届年会对团结世界各地潮属乡亲、促进乡谊起到了一定作用,为谋求区域性经济贸易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结语。

同乡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海外华人也有着浓厚的乡土意识和同乡观念,以地缘为纽带而加强联系,建立众多的同乡社团。在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后,泰国华人同乡社团本身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比如增强社团凝聚力、吸引年青一代华人参与、在商贸联系全球化的时代发挥华人传统社团的作用等,期待这些基于地缘的华人同乡社团自身能够不断进行调适和完善,不仅服务于泰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能在21世纪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的潮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作者单位:厦门市华侨博物院。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