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池风景区发展战略探讨

[摘要] 华清池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兼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建国近60年来,旅游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和辉煌,游览华清池的国内外游客更是年年递增。

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大市场中保持优势,找准定位,成为摆在华清池风景区管理者面前的“课题”。

文章分析了华清池风景区环境现状与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区发展战略。

[关键词] 华清池 发展战略      一、华清池风景区环境现状与条件分析      华清池有着六千多年的温泉沐浴史和三千年的皇家园林史,是古今中外驰名的旅游沐浴圣地,因其得天独厚的温泉水资源,神奇的园林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院内分布有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唐华清宫梨园遗址、西安事变旧址、九龙湖、骊山温泉古源等多处人文和自然景观。

发展看,华清池是全国首批5A级景区,187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的一个,又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名园、西安十大景区之一。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兼备,这正是华清池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华清池长盛不衰的精神底蕴!这种优势曾给华清池带来骄人的成绩和辉煌。

建国50多年来,华清池先后接待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29位;中国三代领导人都到此参观,并留下高度赞誉;游览华清池的国内外游客更是年年递增。

自1998年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华清池更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可以说,陕旅集团成立的10年是华清池发展变化最快的10年。

10年来,华清池在集团内部收益最大。

一是集团争取省政府划拨资金,从2004年开始,华清池向西扩展了20余亩,在唐华清宫的遗址上建成了芙蓉风景区

重建后该景区芙蓉湖、长生殿为主体,得宝楼、果老药堂、御茗轩、神女亭环绕四周,芙蓉湖湖面蜿蜒穿过遇仙桥与九龙湖相通,象征着一脉相承的大唐文化。

湖周围柳丝婆娑,芳草如茵,构成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二是集团争取省上投资4000万元,并筹资5000万元启动推出了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

李隆基和杨贵妃发生在华清池的感人爱情故事,经过白居易长诗《长恨歌》的渲染,荡气回肠,成为千古绝唱!遗憾没有得到开发,使其沉睡在残缺不全的遗迹中,游客只能通过导游的简单描述得知一鳞半爪,失去大爱深情理应给人的审美愉悦。

这不但无颜面对给我们留下丰富资源的先祖,也有愧于急需精神产品的后人。

而开发的最佳选择就是借助这方山水,用户外舞剧的形式演绎真山、真水、真历史。

它不仅挖掘了历史资源的内涵,实现旅游开发的深层目的,也是旅游文化的重大实践和突破。

三是华清池旅游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2007年,接待人数和经营收入创历史新高。

共接待中外游客185万人次,比1998年增加80万人次,增长了76%;总收入达到1.1亿元,比1998年增加7919万元,增长了246%;资产总额3.66亿元,比1998年增加了2.96亿元,增长了427%;十年累计向临潼区缴纳地方既得利益15000多万元。

可以说,华清池风景区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但同时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发展形式。

从目前陕西旅游发展来看,华清池原有的优势逐渐衰减,周边新兴的旅游景区异军突起,如大唐芙蓉园等。

同时,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法门寺佛文化旅游区、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大型旅游主题公园也都以大规模的投资量加快发展运作。

此外,大唐不夜城、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韩城古城旅游区、秦岭生态旅游区、红色旅游等综合旅游项目也都列入了陕西省“十一五”期间规划的重点项目。

华清池正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大市场中保持优势,找准定位,成为摆在华清池风景区管理者面前的“课题”。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