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那么同学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呢?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效课堂预习的重要性,希望对您有用。

高效课堂预习的重要性。

首先,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习效率最高。而预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帮助学生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力,近而使他们能主动去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能储备知识而且还可以形成他们的某些技能。因此可以说,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要运用自己的心力,去尝试了解新的学习对象。比如,要通读或浏览课文,就得默读或速读,遇上生词难字,就要亲自动手去翻翻字词典;对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对难解之处就要圈圈点点以存疑质疑;对体现段意和全文主旨的关键句、中心句则需标明画出,对经过初步探索而有所悟有所得之处则要做些批注或摘录;要纵观全文,就要学着概括段意,编写提纲。可见,这一学生自我求知的过程,就是良好读书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自学能力培养的过程。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素质。

其次,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对一篇课文预习学生提前了解了要学习课文生字生词、课文中涉及到的一些知识背景,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而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预习中独自弄懂的内容,经过了积极思考,就难于遗忘。预习中没有弄清的问题,经过了一番思考,听课时豁然贯通,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印象经久不忘,可以大大提高听课的质量。因此,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

高效课堂预习的方法。

一曰立足点。高效课堂预习,不是一般意义的同学们,请自己先看看。把不懂的内容圈圈、点点、画画。也不是找出自己不会的问题,为教师讲做好准备。而是,立足于学生原始学习权的归还,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入的、系统的自主学习高效课堂不主张预习为教的二传留后手,而是,凭借预习,让学习直接发生在学生身上。

二曰时间点。在侵占学生课余时间成为习惯,甚或,靠占领学生课余时间,标榜对学生负责的当下,高效课堂旗帜鲜明的主张,预习的法定时间点应该在课内。诸如,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之类,都是对高效课堂的亵渎。谁英雄,谁好汉,课堂效率比比看。高效课堂之所以要高效,其实质还在于把课外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三曰关键点。当我们强调学的时候,并不是在否定教、限制教,而是,呼唤教的转型,即由前台,转到后台。当下的情况是,不少教师进入课改之后,遭遇后台的迷茫,有些甚至患上了后台失落症,继而发展为后台不作为。预习效率的高低,关键点就是后台的教要为前台的学提供知识建构的脚手架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纵观课改现状,怎么学的缺失,充分印证了后台不作为的无奈。

四曰增长点。预习要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学。高效课堂的学是个多元的概念。一学是三学,即独学、对学、群学。其中对学、群学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即生成,生成即增长。合作以独学为基础,独学的充分,才能确保合作的有效。合作的具体操作,要按照学习的需要选择或对学,或群学的形式,切忌一味追求大呼隆。

五曰创新点。预习环节的创新,需重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实现预习操作从试题化向问题化的转型。要回归课堂问题本位。二是从学案预设问题牵引预习,向学生自主生成问题预习转型。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发展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从提出问题,再到我的问题我解决,实现从自主提问,向自主解决的学习飞跃。三是从目标认定,向生成目标转型。既然作为预习目标,就不应该成为教师的专利。三维目标也不应该仅仅是教的概念,要逐步变为学的概念。课堂的经典开场白应该是:同学们,今天咱们应该学点啥?。

看过高效课堂预习的重要性的人还看了:

1.浅谈高效课堂中的课前预习

2.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方法。

3.新课标下小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4.关于高效课堂的体会及感想。

5.小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