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修炼之破局

中国营销的追赶时代,中国赶上了。

中国营销的超越时代,中国必须致力于超越。

当然,这需要功底,需要修炼

下载论文网   我们发现,多数中层管理人员一旦晋升高管,就会长期徘徊甚至退步,很难继续突破。

高管突破为什么很难?首先,他们都有丰富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把他们变成了狭隘的经验主义者。

在一个领域成功了,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当在另一个领域发现经验无效时,又容易走向反面,甚至否定经验。

因此,高管跳槽容易,但跳槽后突破难,而跳行后突破就更难。

其次,即使是中国企业目前的高管,无论高学历还是低学历,一般仍然缺乏深厚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功底,或者即使有理论功底,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鸿沟却很难跨越。

所以,一些高学历并且在初期占据有利岗位的职业经理人往往变成本本主义者,评论别人时都对,就是自己不会做。

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这是中国企业高管的两个极端。

我们研究高管修炼,就是想找到一个中间地带,让有理论功底的人掌握方法,让有经验的人悟透道理。

凡是不能兼容的,都是病毒,这是我们提出的重要理论。

单项修炼固然有用,但如果不进行系统修炼,各类问题缺乏统一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就会产生很严重的问题

有经验、有方法,如果没有格局职业生涯就很难突破。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企业高管突破的关键是格局

只要从事经营工作,无论什么岗位,需要的格局观是一样的。

格局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境界、眼光、胆识和专业度,我们认为这将把人们引向无法把控的虚无境界,并不可取。

格局是什么   首先,格局思考问题的边界。

格局有多远,思想才有多远,行动才有多远。

销售部经理,思考的边界到底是销售部,还是营销系统,还是整个公司,甚至是整个行业,这就是思考的边界。

我们提倡,要站在行业看企业,站在国家看行业,这就是思考格局的突破。

那些总在部门之间闹矛盾的职业经理人,或许你在具体问题上是对的,但放在格局中可能就不一样了。

其次,格局思考问题的层次。

站在老板角度思考,站在员工角度做事,这就是思考的层次。

在基层,你只思考基层的问题,到中层,又只思考中层的问题,总是只有一层,也是格局问题

最后,格局思考问题的角度。

基层的问题,站在高层思考可能就是战略问题;高层的问题,站在基层思考可能就是战术问题

有能力,无晋升;有功劳,没奖励。

很多职业经理人为此苦恼,可能是因为缺乏格局

职业经理人修炼,如果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在思想修炼层面,要有格局;在方法层面,要有专业和经验。

专业和方法的修炼,没人说也会重视,毕竟涉及每天的工作;格局修炼,没有高手点拨,可能终身不会醒悟。

因此,我们提倡先修炼格局,再修炼能力。

当然,对于新手来说,也可以倒过来。

如何修炼格局   对于修炼职业经理人格局,我们提供了8个方面的认知

1.环境变化的认知

环境变了,一切都得变。

问题在于,我们看到了表象,还是环境变化本质?我们看到了泡沫,还是环境变化的趋势?我们看到了有利的一面,还是有害的一面?   环境变化的可怕在于:往前看,很慢;往后看,很快。

每年的变化,很小;30多年的变化,很大。

2.营销认知

即使是从事营销的老手,也要重新认识营销

因为传统营销缺了两个关键点:一是创造价值,二是实现价值。

过去的营销,销量就是价值,只有制造没有创造。

现在的营销,没有创造,营销就失去了价值。

3.市场周期认知

产品周期、企业周期、产业周期、经济周期,研究规律的学者都成了大家。

周期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把握的,周期是周而复始的。

把握周期规律不仅能防范风险,更能抓住机会。

掌握周期规律,就能提前预测,提前布局。

在外行眼里,就是诸葛孔明附身。

4.战略认知

不要认为战略是老板高管的事,战略是看问题的视角。

最好的是做到战略引领,最差也必须跟上市场周期变化的步伐。

在此基础之上,才有所谓的竞争战略。

事实上,“战略”是中国企业用得最滥也最差的管理概念。

5.企业使命认知

正像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就卓越,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做大做强。

虽然没有可能都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但只要经营得法,所有企业都可以生存得不错。

这才应该是所有企业共同的追求。

中国人和中国企业最爱有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有时会使得结果和预期南辕北辙。

我们提出企业经营层次这个概念,目的是希望能帮助企业认清自己的位置,实事求是,恪守本分,别对自己拔苗助长。

6.机遇认知

台风来了,你没站在风口,机会就不属于你。

缺乏资源的中国企业,或者手中无资源的职业经理人,没有机会或者机遇,发展无异于逆天。

市场的机会,提升的机会,创业的机会,许多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因为抓住了机会,而实现了超越。

7.老板认知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与谁同行。

即使智慧如诸葛亮,也照样扶不起阿斗。

职业经理人,既存在着如何选择老板问题,也存在与老板如何相处的问题,还存在着如何改变老板问题

一切皆因为老板是资源的拥有者和分配者。

8.高管认知

认知自我比认知环境和其他人更难。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老板高管们,如果不首先反省自身,不系统地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多数企业,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龙头企业,都很难从低迷中走出来。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文所说的高管既包括职业经理人属性的高管,也包括处于经营之中的老板,是指那些掌握和决定企业命运的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整体上分离程度还很低,资本阶层的力量在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还占据着绝对的控制地位。

短期的经营业绩或许是由职业经理人阶层决定的,但企业的命运却仍然掌握在老板阶层。

过去,我们似乎一直站在营销主流的对立面,在中国营销面对众多质疑和否定时,以我们的《中国营销》为标志,我们一直在研究、提炼和鼓吹属于中国特色的因素,一直致力于对中国特色的营销和管理的研究。

中国营销的追赶时代,中国赶上了。

中国营销的超越时代,中国必须致力于超越。

当然,这需要功底,需要修炼

在搭了30多年中国巨大市场机会的便车,并且取得或大或小的成就之后,中国企业高管老板们必须亮出真本事了――30多年了,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比,除了根据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需要建设性模仿跨国公司,潜心于制造,从营销上,并没有创造出什么独特的属于自己的价值。

这并非否认中国企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不是说中国企业做了什么错事,这只是想说明:中国企业应该根据环境变化,做出根本性改变了。

中国市场新常态的本质特征是,已经没有简单的便车可搭,高管老板们必须立足自身,开始坚定地寻找自己的道路。

这条路就是独立思考的路,自主创新的路。

否则,目前身处高位的管理人员,必然会做不下去,老板们则要么跑路,要么回到“解放前”。

我们不妨这样看,今天,中国的经济困难就是一块试金石,是真金就应该经得起火炼;同时它也是一块磨刀石,企业能磨出来就是一把宝刀,磨不出来就变成了一块废铁。

(本文改编自金焕民与刘春雄老师新作《格局――中国企业高管修炼》一书的序言。

2015年春节前后,该书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   (编辑:王玉)。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