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快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论文关键词 科技资源共享 制度创新 资源配置 可持续发展 自主创新

论文摘要 科技资源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资源科技资源共享正在成为各国政府最具优先权的任务。科技资源共享有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文章论述了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才能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知识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差距,已不再由一般资源的占有量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所决定,而是取决于其科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科技资源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科技资源是从事创新活动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包括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大型仪器设备、信息网络等。科技资源共享正在成为各国政府最具优先权的任务,发达国家将其作为强化竞争优势的国策,发展中国家则以此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资源投入较低,研发经费只相当于美国的9.56%、日本的20.5%和德国的43.7%;人均RD经费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0,RD人员人均经费只有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巴西比我国高4倍以上,印度的科技资源投入强度是我国的2.5倍。在科技投入仍嫌不足的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尤为重要。  1 科技资源共享的战略意义  1.1 科技资源共享有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许多国家在科技资源投入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仍然注重科技资源共享。有资料表明,不少发达国家的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高达170%~200%,而我国利用率不到25%。以Modis卫星接收系统为例,该系统在美国仅有16套,英国、法国、德国等大部分欧洲国家均各有1套,他们都是通过共享满足需求,但我国目前已经拥有17套(仅在北京地区就有8套),而各地、各部门还有80套的购买计划,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再如,印度政府为了实现国家大型科研仪器设施的共享,建立了科技体系和高校体系两种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的体系制定了配套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科技资源共享程度,优化了资源配置。可见,结合我国国情,通过科技资源共享提高其利用率,有利于弥补科技投入的不足。  1.2 科技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创新效率 现代科学研究面临的巨大挑战,科学研究问题空前复杂化,科学研究对象不是简单孤立的系统,而是涵盖更大的范围,跨学科科研信息、数据的实时获取与处理,仿真与大规模计算已成为分析、发现和预测的主要手段之一。科学家之间密切的合作与交流迫切需要科技资源共享科技资源共享对一个国家的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如美国通过完善各种法律制度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制定了《信息自由法》、《版权法》、《生命基因组研发法》、《标准文献数据法》等一大批法律文件,为科技资源共享奠定了长期稳定的基础。英国推出了E—Science计划,实现跨越地理界限的全球科技资源共享,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欧盟通过建设欧洲技术平台将管理者、产业联盟、政府部门、公司、消费者组织、培训者等利益相关者聚集到一起,参与科技资源共享,推进了整个欧洲的自主创新过程。可见,通过科技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可以有效降低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成本和风险,提升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能级与水平,加速自主创新的进程。  1.3 科技资源共享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都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强化科技资源共享工作,必将促进科技知识更好地传播及应用,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推动产业结构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4 科技资源共享有助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资源共享能促使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增加专业化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推动政府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在科技资源共享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应定位于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导,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加强重大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同时,构建社会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借助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和科技中介的力量,共同实现全社会的科技资源共享,从而大大提供政府的公共管理效率,最终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优质服务。  2 我国科技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投入不足与共享不够并存 2006年,我国的研发投入只占GDP的1.41%,与发达国家2%左右、世界500强企业5%~10%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科技投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却存在共享力度不大、科技资源重复建设和重复引进、共用性差等问题。以科学数据资源为例,虽然科技人员数据共享呼吁已久,但共享进程举步维艰。目前由国家投资,通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获取的科学数据至少达几百万亿字节。为获取这些数据,国家耗费了巨额资金和可观的人力物力,但如此庞大的数据却大多分散在各单位而不能共享,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确实能为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有效支撑的还。

不足已有数据库总量的10%,一些领域的基础性、公共数据库,要么难以建立,要么难以为继,缺乏系统性而变成“死库”。现有的科学仪器设备也没有充分发挥效益。2002年,教育部直属高校4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使用相对较好的占33.5%,其余2/3的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有待提高,综合效益不合格的设备达37.8%。江苏省省内高校和部属科研单位90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年平均使用机时为400h,年平均使用机时小于200h的占58%,大于1 000h的仅占12%,同时,有20%的仪器处于待修状态。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利用率低下不仅造成科技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导致我国的战略性研究经常受制于人,关键技术难以突破。如我国科技领域中的发明专利,绝大多数来自国外,如无线电传输、移动通信、半导体、西药、计算机领域,来自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分别占93%、91%、85%、69%、60%;2003年应对SARS的战役,更加暴露了科技资源共享问题的严重性。  2.2 科技资源共享法规和机制缺乏 在我国科技投资投入极其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共享保障各种科研和创新活动正常开展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但是,关于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匮乏,导致科研单位普遍缺乏共享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没有出台具体可操作的共享运行机制,科技资源共享无章可循。科技资源分散在众多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中,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资源投入管理和协调机制,一方面,各部门之间争资源、上项目,大量重复购置仪器设备,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经费分散。另一方面,由于分散和重复,资金往往不足以购买完善的配套辅助件,科技资源质量令人堪忧,不仅整体水平不高而且缺少真正的具有顶尖级技术含量的科技资源,加之缺乏运行维护费用,许多许多科技资源利用率较低。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