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质量水平下的总质量成本研究

摘要:质量成本(COQ,Cost of Quality)是衡量提高质量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标准。COQ模型质量成本 研究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6σ管理”中“持续改进”的思想和 方法 ,用“kσ”作为质量水平(QL,Quality Level)的度量,笔者得到了不同质量水平下的动态总COQ模型。进而,还提供了不同质量水平下的总质量成本曲线。 毕业论文。

关键词:质量成本质量水平;6σ水平;COQ模型 作文 /zuowen/。

随着市场 经济 的 发展 和买方市场的完善, 企业 愈加紧迫地感觉到,在提高质量水平的同时,还要降低由差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所造成的损失,即故障质量成本质量成本 分析 在企业的质量改进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统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活动,是以生产和服务中既定的“容差”或某种质量水平为前提的,也就是在一定的质量水平下寻求最经济的质量成本,其实质是现阶段可接受的质量成本。然而,传统的质量成本观点与 现代 企业持续不断地追求最优质量水平的思想相冲突。   现代质量管理认为,最经济的质量成本是在不断接近最理想的质量水平中实现的。企业的目标是持续地追求更高的质量水平,直至达到零缺陷;而为此所付出的总质量成本,即质量改进成本和消除缺陷而引起的故障成本,在接近零缺陷质量水平的过程中会逐渐下降。众所周知,完美质量或零缺陷是通过持续质量改进逐步得到的,因此,通过持续改进就可以同时达到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双重目标。因而,总质量成本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是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不断降低的。如何通过不同质量水平的度量反映总质量成本的变化,进而分析质量成本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 文献 综述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对质量成本的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文献亦有很多。从 理论 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说,这些研究可以分为五个层次:质量成本的分类、质量成本模型的构造、质量成本模型的比较和 应用 、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和应用以及质量成本要素关系的实证研究等。本文主要对关于质量成本模型(COQ)的研究进行综述。   对质量成本模型进行研究的文献(Hwang,As—pinwall,1996;Plunkett,Dale,1988;Shah,Fitzroy,1998;Shah,Mandal,1999),大都集中于各种质量成本模型的分类和整理。就模型本身而言,对模型进行构造和修正,最有代表性的文献主要涉及以下三种:传统的COQ模型,修正的COQ模型改进的COQ模型。   Juran的传统COQ模型是在预防鉴定故障成本(PAF,Prevention,Appraisal and Failure)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尤建新、郭重庆等,2003)。该模型强调的是在可接受的质量水平(AQL,Accepted QualityLevel)下,预防鉴定成本故障成本与总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描述的是在某个质量水平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这与持续质量改进的思想相矛盾(Shah,Mandal,1999)。“6σ管理”主张通过持续质量改进,达到最优质量水平。运用该思想,Ju.ran,Gryna(1993)对传统的COQ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到了修正的COQ模型。然而,它只是描述了故障成本降为零时,完美质量水平下的总质量成本模型。该模型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模型,缺乏现实意义,而且该模型仍是一个静态模型。FrEiesleben(2004)提出了一个改进的COQ模型,即随着技术进步和质量改进活动的深入,企业的预防鉴定成本会不断下降,进而,总质量成本会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改进模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总质量成本质量水平变化的动态过程。然而,要利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思想,描述COQ模型动态变化,不仅要考察由于预防鉴定成本的下降所造成的总质量成本的变化,而且还要分析故障质量成本质量水平动态变化情况,研究不同质量水平下的总质量成本预防鉴定成本故障成本之间的关系。

论文代写   国内方面,崔丽、曾凤章(2004)利用经济学中的“ 学习 曲线”效应,提出了具有动态思想、与“6σ管理”相结合的长期质量成本曲线,但是该研究在数学模型的应用和模型构建的完整性方面存在缺陷。   本文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现代质量观,运用“6σ管理”思想,以“kσ”作为不同质量水平的度量,从而建立了不同质量水平下总质量成本动态模型。本文首先构造了动态质量成本的数学模型,然后结合图形对该动态模型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总质量成本模型的相应变化;其次利用预防鉴定成本故障成本与总质量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描述了预防鉴定成本故障成本不同质量水平“kσ”下同时达到最低点,实现了最经济的总质量成本;最后通过不同质量水平下的动态最优总质量成本曲线,刻画了总质量成本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不断降低的变化状态。      二、kσ质量水平      质量水平,也称作质量一致性,通常用合格率来表示。在“6σ管理”中,质量改进活动的效率可用“σ”水平来衡量。“σ”水平反映了质量改进活动的实际结果与其目标之间的差距或偏离程度。“σ”越大,说明偏离或波动程度越大,质量改进的效果越差;而“σ”越小,则表明质量改进的效果越好。因而,质量改进的效率可用不同的“σ”水平来描述。分别用缺陷率或合格率作为质量改进效率的衡量标准,“σ”水平与其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其中,DPMO为每百万次机会的缺陷率(彼得·潘德,莱瑞·荷普等,2002)。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为了分析质量成本质量水平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首先需要根据企业质量改进活动的情况对质量水平进行测量。根据“6σ”的思想,质量改进活动的目的是达到完美质量水平或零缺陷,这是一个艰难曲折的长期过程。鉴于改进活动动态性和复杂性,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描述质量水平质量成本在整个改进活动中的变化过程,我们将改进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质量改进阶段,不同改进阶段的质量水平不同的“σ”水平来表示,从而能够清楚地表示出各个阶段质量改进的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用“kσ”作为第k阶段的质量水 平,表示该阶段的质量改进效率。通常,产品容差或顾客需求一定时,k越大,σ会越小,从而质量水平越高;k越小,σ越大,质量水平就越低。也就是说,在一个质量改进阶段,假定其质量水平为kiσ,通过质量改进,使其进入下一个阶段,质量水平即为ki+1σ(其中ki<ki+1)。随着质量改进活动的深入,质量水平会不断地提高,直至达到完美质量水平或零缺陷,从而,各个阶段质量改进活动的效果就与不同的σ水平相对应。“kσ”反映了不同阶段质量改进的效率,同时也反映了质量改进活动动态性。      三、不同质量水平下的总COQ模型 代写论文      一个动态的COQ模型,应该是一个全面的模型,即在该模型中,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预防鉴定成本故障成本曲线同时发生改变,进而总质量成本曲线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根据质量成本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质量水平下的若干总质量成本曲线,还可以绘制出不同质量水平下的动态最优总质量成本曲线。      (一)动态总COQ模型的构造   根据传统的COQ模型,可以构造总质量成本的数学模型,即预防鉴定成本曲线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指数式地上升;相反,故障成本曲线则指数式地下降。据此,Zhao(2000)构造总质量成本模型如下   CT=Cp+CF=ea+bq+ee—dq   (1)   其中,CT,Cp和CF分别表示总质量成本预防鉴定成本故障成本;a,b,c和d均为非负常数。该模型表示在特定的质量水平下,CT,Cp和CF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是一个静态模型。 代写论文。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