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翻译教学法综述

【摘要】任何一种英语教学法的形成、发展与语言学研究、教学实践以及社会需要有着密切的关联。

语言学的发展以及研究过程中的新观点会改变英语教学的实践,而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反过来会丰富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及解释教学的客观规律。

回顾语法翻译教学法出现的背景、理论基础、形成过程及特点,为其继续发展理清思路。

毕业论文网 /2/view—12100311.htm  【关键词】语法翻译 大学英语 教学法    一、背景    语法翻译教学法(Grammar—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在所有的教学流派中具有最悠久的历史,也是外语教学界近50年来争论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

根据英语语言教学史的记载,现代语言教学是在中世纪末开始的(A. P. R. Howatt, 1984)。

在18、19世纪,欧洲的一些学校开设了现代外语课程。

当时,人们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要能够阅读希腊文和拉丁文的书籍。

他们要懂得两种语言进行交流以及著书立说。

因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阅读和翻译,在课堂上借助文法进行教学,通过翻译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显得很有必要且成效卓然。

18、19世纪的语言研究在以下三方面为语法翻译教学法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1)18、19世纪的语言学家把语言看作是词类的划分,认为掌握了词汇即掌握了所学语言

18世纪,斯多葛学派(Stoics)最先确定了语法的范畴,包括时态、语态、非限定动词。

后来的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n)学派确定了八大词类:动词、名词、形容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冠词。

这些都为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18、19世纪的语言学家把语法看作是一种黏合剂,认为语言学习者只要能按照语法规则词汇黏合在一起即可表达思想。

藉此建立了“希腊――拉丁语法体系”(Greek—Latin Grammar System)。

接着确定了主语、谓语、表语、定语、状语等。

标志着“语法翻译教学法”基本框架的建立。

(3)18、19世纪的语言学家认为书面语是语言的精华,语言学习者应该学习经典的书面语。

二、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及教材    这种教学法语言教学模式可概括为“阅读―分析―翻译―讲解―背诵”。

课堂教学先是阅读文章,教师对课文以及句型进行语法分析,逐句翻译讲解,教学围绕句子结构、语法现象及两种语言互译展开。

最后要求学生背诵有关段落,熟记所学的词汇语法规则

学习方式方面,学习者形成了熟背单词和规则的习惯;以语法规则为准绳,分析课文中的每一个语法现象;以母语为基础,理解课文内容。

它对外语教学理论认识产生的影响有四方面:词汇语言的核心,语言教学的重心在词汇教学

语法外语教学之“纲”。

翻译外语教学的主要手段,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两种语言翻译活动,通过翻译学习外语

翻译教学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应该主导课堂。

教材方面,受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影响,很多教材的编写方式是按照英语语法规则的顺序编排的。

如20世纪50、60以及80年代的大学英语教材,都是以语法规则的难易顺序组织编写:首先是系动词,比如I am , you are, she is等,然后是一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再后面是语态、比较级、分词、动名词等,直到虚拟语气。

这种英语教材循序渐进,具有完整的语法体系和从易到难的梯度。

教学实践中也比较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

考试形式方面,语法翻译教学法提倡的是对原文的书面理解,强调的是两种语言书面形式的互译。

这种翻译考试形式如今依然流行,因为它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学习者是否真正掌握了目的语的规则以及理解目的语的意义。

三、优点以及局限性    国外的语言教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客观描述、评论过“语法翻译教学法”。

其中,P. Balcom(2001)对这种教学法的优点做了概括如下:精细的语法规则和广泛的词汇知识使得语言输入更易于理解,能使外语学习者接触到的各种语言现象系统化,由浅入深地将语言分级处理。

能够帮助外语学习者肯定或否定他们对目的语所做出的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假设,辨别母语与目的语的异同。

语法翻译教学法能够帮助学习者将目的语结构内化,提高学习者的使用外语表达的能力。

基于古典语言学研究以及对语言传统认识基础上形成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仍有局限性和自身的缺陷,概括为五方面:该教学方法忽视了学习者的口语能力,虽然学习者具备比较好的语言基础和扎实的语法规则,但口语交流意识不强。

过多重视语法规则,妨碍了学习者口语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必要的语音和语调教学

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和语言讲解作用,忽视学习者的实践,不利于学习者语言习惯的形成。

这让很多学生依赖于课堂教学教师的分析,不利于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语言运用的内在因素,以及语言在不同情景中使用的客观规律。

教学形式单一,实践环节较为单调,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不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

总之,语法翻译教学法已有几百年历史了,至今仍有极强的生命力的主要原因是它的一些特点符合了外语学习者学习的客观规律,而且它还在不断自身完善和修正,可以继续作为外语课堂上重要的教学方法存在着。

参考文献:   [1]Balcom, P. 2001. Minimalism and beyo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   [2]Howatt, A. P. R. 1984. 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崔刚,孔宪遂.英语教学十六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