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油气田开发企业环境监测实践与发展对策

摘 要:环境监测作为感知环境“体温”的基本手段,对环境状况变化具有超前预警功能,尤其在遏制环境恶化、指导企业发展决策,以及生态修复等领域具有超前导向作用。

本文通过阐述企业环境监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归纳成功经验,探究企业环境监测发展对策。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环境监测 企业管理 污染治理 对策措施   引言   伴随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环境监测作为环境风险辨识与防控的一种主要技防措施,在企业管理中愈加显示重要。

油气开采属于环境污染的高危行业,实施全面环境监测不言而喻将成为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环境监测的必要性   1. 国家对企业环境监测有明确要求。

“十一五”期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出台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9号),要求排污企业开展排污状况自我监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中提出,“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

2. 环境监测是衡量污染减排的有效标尺。

环境监测体系作为污染减排“三大”体系之一,是核准排污量、衡量排污强度的重要手段,是国家考核企业减排业绩的主要依据,也是企业治污决策和落实减排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3.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石油虽对下属企业环境监测提出了具体思路和要求,但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与国家要求相差较远,监测工作滞后于企业发展

企业本身存在监测技术装置落后、人员素质低、质控不严、监测网络不全、管理松散等弊端。

加强监测既是环境管理的需要,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需求。

因此,企业应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数据质量为生命,队伍建设为根本,构建面向长远、布局合理、装备精良、技能卓越的现代化环境监测体系

二、环境监测实践与成果   坚持“统筹规划、分片实施、兼顾整体”原则,突出基础配套与队伍建设,强化软硬件优势互补,建立与时俱进的先进监测体系,实现环境监测全面有序协同式发展

1. 准确定位发展目标。

结合企业自然环境和污染源分布状况,优先满足环境敏感区、生态功能区监测需求,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投入,促进新技术应用和优秀成果转化,建成程序合法、功能完备、秩序井然的环境监测架构,科学研判企业环境发展趋势。

2. 健全监测网络。

环境监测中心站(企业一级站)为核心、各厂监测站(企业二级站)为支撑、各作业区化验室(企业三级站)为基础的三级环境监测网络,分别负责企业环境的季度监督、月度抽查和日常监测,分级分责监控环境质量。

定期组织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交流、培训和业务磋商。

3. 明晰管理界面。

企业一级站是企业环境监测的执行机构,负责协调企业监测计划的实施,对二级站进行业务指导和数据核查。

企业二级站是厂处监测的具体实施机构,负责对辖区作业区监测的指导,各级监测归口管理部门是本级安全环保部门,安排本级监测对象和任务。

4. 确定监测对象和边界。

企业生产区域自然环境的敏感程度和风险大小决定监测对象和边界。

油气开发企业监测重点有:一是大型油气集输站库、场站产生的工业废水、废酸废液、废气、油泥等固体废物、装置和厂界噪声。

二是辖区及周边地表环境,空气质量、土壤环境、河流、水库等地表水源。

三是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油田用水源井、居民农用机井、饮用自备井等地下水源。

监测对象和范围在一定监测周期内是相对固定的,但可根据企业规模扩张或萎缩的发展实际做适度调整。

5. 固化环境监测模式。

监测指标的确定尽量贴近油田生产实际,监测频次满足环境管控要求。

不同监测对象指标均可分为全指标、专项指标和常规指标

根据石油行业特点,如水的监测指标一般包括:pH、石油类、CODCr、氨氮、悬浮物、氯化物、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铅、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总大肠杆菌等,由企业一级站完成。

二级站主要针对石油类、CODCr、氨氮、悬浮物等专业性指标

三级站仅对石油类等常规指标监测

各级监测对象不同,其频次也不尽相同,如油田采出水一级站1次/季度、二级站1次/月,三级站1次/日。

各级监测根据管理需要或场站环境变化可进行监测指标和频次的优化调整。

6. 及时开展整章建制工作。

根据机构建设要求,明确各级监测机构的职责分工、技术要求和工作程序,制定监测的技术手册、标准方法和操作规程,建立完备的质控体系,落实监测数据终身负责制和监测结果责任追究制,严重违章操作或弄虚作假的可进行责任追究。

三、环境监测发展对策   1.转变企业高层观念与认识。

环境监测开展的深度与广度主要取决于各单位的高层领导,必须促使企业主要领导引起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健全组织机构,把监测等同油气生产常抓不懈。

2. 充实监测基础配置。

依据《全国环境监测建设标准》和上级部门要求,配套监测办公场所、仪器设备、装备,建立环境监测持续投入长效机制[2]。

3. 构建完整的制度保障体系

制定适合本企业环境监测(应急监测)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设备管理办法、监测体系建设考核办法,以及监测信息报送与数据有效性审核制度,健全制度体系

4.建立业务持续拓展机制。

企业一级站还应承担企业的应急监测、配合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协助第三方监测等职能。

结合国家环境监测有关标准,开展适合企业监测的方法研究和技术探索,实现业务拓展与能力提升。

5. 构建环境监测奖惩机制。

创建环境监测与考核机制,实行量化考核,定期审核,落实严考核、硬兑现的促进方式,形成奖惩分明的良性推动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洪贤, 李彦春, 赵振伟. 对如何发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8, (2).   [2 ]刘涛. 浅谈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电子商务, 2011, (3):118—118.   王斌儒,2004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工程师,现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工作,长期从事企业环境管理与环保技术研究。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