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知识型员工激励性薪酬制度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成为现代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本文在经济学的视角下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型员工激励性薪酬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构建途径。 【论文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传统薪酬 全面薪酬战略 一、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分析 知识经济的发展,在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催生大量知识型企业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以知识创造、利用和增值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特殊群体——知识型员工,也称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s)。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Druker )在《明天的里程碑》一书中首次提出并界定了“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s)”的概念,认为知识工作者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到了上世纪70年代,德鲁克则进一步将知识工作者的定义阐述为那些“在工作中因为运用知识而非因为投入体力而获得报酬的人”。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与非知识型员工相比有诸多的不同。
1.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一般来说,知识型员工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或具有较高的学历,或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此相适应,他们往往也会表现出较好的个人素质,如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广阔的知识面,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2.高度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由于知识型员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动机,他们在工作中往往比较关注自己的工作成果,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仅如此,由于对自我价值的高度关注,知识型员工往往会格外注重社会、组织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强烈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3.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在组织中,知识型员工主要从事创造性工作。他们凭借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智慧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拥有宽松的、高度自主的工作环境,并在工作中表现出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 4.工作成果难以直接加以控制和评价。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管理创新等形式出现,因而难以直接测量。由于知识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许多创新性工作往往需要许多人协同合作。由上述特点决定,对知识型员工特别是个人的工作成果,往往无法采用一般的经济效益指标加以衡量。这无疑又为企业正确评价知识型员工的个人价值和薪酬给付带来一定的困难。 5.知识型员工的高流动性。由于知识型员工占有特殊的生产要素,即隐含在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和技能,且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因而他们拥有远高于非知识型员工的职业选择能力。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如缺乏充分的个人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很容易转向其他公司,寻找新的职业机会。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知识型员工更多的忠诚于对职业的承诺,而非对组织的承诺。 二、知识型员工激励性薪酬构建的原则 1.薪酬激励长期性原则。目前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离职率越来越高,知识型员工频繁的流动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这些知识型员工的流失,意味着企业资源的流失。员工离职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企业对其长期激励力度不够,在薪酬发放上大多企业实行基本工资加年终奖的形式,而较少采用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期权、股权等形式。所以,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应考虑能产生长期激励作用的薪酬形式。 2.薪酬激励公平原则。薪酬是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型员工凭借他们拥有的知识或技能,就业机会很多,当他们意识到与外部同行、同地区人员的工资相差很大时,就会去寻找更高薪酬的工作。相反,高出社会平均水平的薪酬会让他们感到自身价值得以体现。薪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薪酬水平太低或太高,均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薪酬的公平程度对于薪酬本身的激励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薪酬结构多元化原则。由于知识型员 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工作方法和环境等与众不同,使得他们普遍具有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较高追求,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心理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保证自身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前提下,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向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需求层次变得日益无序。薪酬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报酬,而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付出的回报体系。为了满足知识型员工这种多样化的需求,企业应该改变趋于简单的薪酬结构,建立一种以员工的个人需求为中心,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的多元化薪酬体系。 4.长短期激励相结合原则。知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对于企业非常重要。短期薪酬激励主要是由基本薪酬、年薪、年度或短期奖励计划、福利计划等构成;长期激励主要有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技术入股等方式。激励知识员工更需要长短期激励相结合,它能减少员工的短期行为,使员工利益与企业命运紧紧联系到一起,并鼓励员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公司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