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远工程经验交流会材料3篇:读书交流会材料

突出应用加强培训

促进教研服务师生。

颍上县谢桥镇中心学校农远教学应用措施。

谢桥镇现有农远项目学校21个,其中模式三(中学)4所,模式二(小学)17所,在校初中生3157人,小学生5639人,共有教职工519人。农远工程覆盖全镇各校农远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我镇的新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让我们的孩子能切实地享受到与城里孩子同样的优质资源,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现把我镇农远工程应用情况及措施做如下汇报,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保障经费,健全制度,给农远工程以全力支持。

中心校成立了以张成颍校长为组长的农远工程应用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的电教员。各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并明确规定校长为农远应用的第一负责人,教导主任为直接负责人。中心校根据省、市、县关于电教费用的文件精神,用于电教的费用,不得低于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10%。2008~xxxx学年度,我镇用于电教方面的经费高达五十一万一千八百零九元,占我镇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17%。象兰庙小学、吴海小学在经费紧张的情况,挤出资金购买了投影设备,建立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在保障经费的同时,中心校对制度的建设非常重视,建立了完备的制度体系,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了设备管理制度、电教室(多媒体教室)使用制度、农远资源下载制度、农远资源应用考核方案、农远培训制度、农远教研制度等十几项常规管理和使用制度,形成了完备的农远应用制度体系。

2、在应用中建立服务机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镇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服务机制。

(1)各校建立以教导主任为直接负责人的农远教学应用体制。针对管理员在教师中影响力不够的实际情况,自2008年秋季起,在中心校的建议下,各校纷纷把教导主任或副校长指定为农远管理员,如果有特殊情况,教导主任或副校长不能担任管理员的,那么他们分工合作,由教导主任或副校长负责促进教学应用培训与教研,管理员负责资源的接收(或拷贝)与设备的维护。这种体制,大大地促进了各校农远资源与设备的使用率。

(2)建立健全技术保障体系。

中心校组织成立了有县电教馆专家担任顾问的农远技术保障小组,分片包干,西片由侯树辉、张孝付负责,中片由李明良、姜之友负责,东片由梁坤、姜之联负责,实现小毛病各校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由分片技术人员到场,还是解决不了,则由保障小组集体会诊,到真正解决不了的时候,则请县电教馆的专家帮助解决。一年来,技术保障小组共解决了各校计算机故障、接收软件故障达95次。目前,除了卫星接收单元外,我镇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

(3)进一步优化和整合农远资源体系。

2008年初,中心校废止了资源刻录光盘的做法,采用大硬盘存储。根据卫星接收资源是按WEB页发布的特点,有计算机房的学校,可采用网站发布的方式使用局域网内的所有机器都可以访问卫星资源,这样可以省去资源整理的麻烦。这一做法在中心校取得经验后,迅速在全镇推广,仅2008~xxxx学年度,我镇在购买硬盘这一项的经费达17780元,把资源放在硬盘上,只要会上网,都会查找,何况浏览网页是非常好学的。目前,中心校保存了完整的中小学资源,并且在同一网页上可以访问两大资源库与校园书库。

(4)建立农远教学应用服务体系。

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在2008年元月,中心校全镇率先推行了培训加辅导教师制度,在培训的基础上,让有应用基础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辅导其他教师运用农远资源备课与上课,为了把农远资源应用最大化,中心校试行把农远资源应用到常规课堂上,为此,中心校专门开辟了教师备课室,让没有课的教师可以通过农远资源与互联网优质资源进行备课。一个学期后,中心校能够运用农远资源与设备进行备课、上课的教师比例显著提高。这一做法迅速得到全镇各校的认可,二十一个农远项目学校中,有十二所学校采用这一做法,使农远工程的学科与教师覆盖率迅速提高。xxxx年秋开学时中心校做出规定,只要农远资源中做得比较好的,学校不再提供参考资料,这些学科包括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化学等。

(5)建立完整的培训与教研体制。

农远工程实施以来,我镇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县三级培训,并认真做好自己的培训。目前为止,我镇参加省级培训1人,市培训8人,县级培训44人,以上数据不包括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心校组织的IP资源应用培训覆盖了四十五周岁以下的全体教师,小班光盘的应用更是向四十五周岁以上的教师延伸。各校的管理员与骨干教师,积极配合教导处,开展农远工程的校本培训,把日常的教师培训农远工程挂起钩来,平均每校每学期达8.6次。各校日常的教研工作都是与农远结合在一起的,每个教研组每学期研讨次数达7.4次,自xxxx年11月以来,各校针对农远资源与学科整合的研讨平均每校9次,互联网资源农远资源结合为教学服务的研讨4次,小学单是小班光盘教学应用方面的研讨平均每校达11.5次,xxxx年9月初,我镇举行了谢桥镇小学小班光盘教学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各校展示了各自在小班光盘教学应用方面的成果,参会教师也积极发言,其中化西小学的许艳老师表现突出,获得第三届安徽省农远应用之星的推荐资格,参加了本月15号举行的安徽省农远应用新星的评选。除了日常上课使用电教室外,各校的校内、校际公开课,全部都采用农远资源。此外,在中心校的示范下,我镇各校积极探索把农远资源应用于常规课堂的方法,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3、在应用中培养人才,努力打造农远应用名师。

我镇一直在努力打造农远教学应用人才,中心校组织的各种授课评比,都是基于农远平台的,比如各学科的优质课评选等。从xxxx年9月至今,我们一共举行了四次农远应用授课比赛,出现一大批我们自己的农远教学应用新星,2008年与xxxx年两个教师节,我镇共表彰了十一名优秀农远项目学校管理员,五名农远应用之星,荆善平、田远慧、许艳多次被县教育局教研室、县电教馆邀请到乡镇去讲课和教学示范,在2008年举行的颍上县农远应用授课比赛中,我镇有七名教师获奖,其中荆善平、唐梅被推荐到市、省,获得安徽省第二届农远应用新星称号,田远慧、许艳在第二届阜阳市多媒体教学大赛中分获二等奖与优秀奖。在xxxx年4月举行的农远现场会上,荆善平、魏纯素的表现,让县教育局、电教馆领导赞不绝口,魏纯素老师在阜阳市美术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不久前结束的颍上县首届电视展示课的评选中,我镇选送的韩丙程、方莉两位老师获取了参加全国第二届电视展示课评选资格。

农远工程实施三年以来,上级领导对我镇农远工作关怀备至,省电教馆李扬馆长于2008年10月份到我镇调研农远工程,对我镇农远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市电教连璞馆长先后三次亲临我镇农远工程进行指导;2008年10月,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副局长蒋中福同志到我镇指导农远工作;县教育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郑田福同志、县电教馆罗欣、胡明两位馆长也多次莅临指导。领导的指导以及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三年来,我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大幅度提高,xxxx年,我镇496名教师中,可以独立使用资源上课的不足40%,而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的几乎没有。现在全镇519名教师中,可以独立利用资源备课、上课的达到80%,有25%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修改农远工程的课件或是自制课件。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也得到快速提高,农远工程实施之前,我镇初中生中可以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的不到6%,目前全镇3157名初中学生中,可以独立运用计算机与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占24%,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可以运用资源学习的占60%,并且这个数字在不断的增长。由于农远工程的实施,在资源的帮助下,我镇各校都开齐了课程,比如音乐、美术等师资缺乏的学科,在资源的协助下开设了,同时农远资源中的专题教育、爱国主义电影、小小律师等栏目让各校学生行为规范的遵守也在为提高。

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可以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农远工程实施以来,我们不断探索,将设备与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设备老化;模式二的计算机数量不足,让教师运用农远资源备课出现拥挤现象;模式三的机房中机器主板损坏后,无处更换等。我们除利用自身的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更新一部分设备外,恳请市、县电教馆给予我们支持。让我们以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为平台,把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祖国的栋梁。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