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科研管理的基本策略与机制创新

当前,基层学校及幼儿园视科研为“教育第一生产力”,以科研为先导,积极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强教的目标。为此,作为学校科研职能部门(教科室)应紧紧围绕研究、指导、管理与服务核心职能,立足教研,依托科研,稳步推开校本科研的管理实践,积极推动科研机制的创新。

一、现阶段校本科研实践存在的问题。

科研管理角度看,在校本科研的管理实践中,不少学校未能避虚就实,远离浮躁,客观上存在着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一是科研虚位的现象还是存在。部分学校领导嘴上说重视科研,行动上却脱节。即“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屡有出现。个别学校只关注市区科研项目评估的结果,但日常工作中,却把教科研放到一边,使教科研学校中的地位虚化。

二是科研缺位的行为常常发生。一些学校在进行管理与实践中,眼界不够高,思路不够明,一些困扰学校的管理与教学难题一时难以破解,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摆正科研学校工作中的正确定位,不能实现工作科研化、研究工作化。学校的办学局面很难打开,教师水平难以提高,教学效益难以提升,办学活力难以彰显。

三是科研定位的认识仍旧模糊。一些学校不能准确把握科研学校办学中的定位,一些教师科研实践比较浮躁,对科研作用的认识模糊,体会不到科研学校发展带来的甜头,认为“教科研是锦上添花,远水不解近渴”。在实践中,把科研工作放到了一边,使科研缺乏应有的立足之地。因此,学校要让科研真正为教育教学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为学校破解教学难题提供技术支撑,为锻造教师队伍提供专业引领。

四是科研错位的误区依然存在。不少学校科研上依旧存在唯功利的思想,为立项而立项,把做科研当成写论文,把搞课题看作是装门面,导致实践中的学校科研错位,追求形式化,使课题研究成为“塑料花”。因此,必须将困扰学校科研认识的问题“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还科研以真面目,为教学实践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

五是科研到位的意识显得薄弱。在科研的管理上,能“想到深处,站到高处,看到远处,做到实处”的学校还不够多。一些教师浮躁的情绪时有流露,在科研实施环节执行与落实不到位,因此学校科研管理的“到位”意识还有待加强。

二、着眼规范,提升校本科研管理实效性的基本策略。

策略1,以视导为手段,规范课题实施的过程环节。

进一步规范科研专项视导。为了推进学校科研工作,规范课题研究过程,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监控与指导,教科室可以制定“学校科研视导评估方案”,规范科研视导的程序,即“学校汇报,实地观摩,查看材料,对话交流,充实完善”。在视导的组织上,采取分层分类方式,将视导与检查结合,指导与对话并重,并适时邀请市、区教科所专家参与校级科研视导。这不仅有利于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常态化,同时为学校课题研究提供了诊断与服务。

进一步落实课题常规管理。学校教科室切实完善市、区、校三级教育科研网络有序运作,加强各类课题的过程管理。一是完成课题年审申报,严格执行对省、市级规划课题的年审制度。二是完成课题开题论证,督促和帮助教师完成了“十一五”省、市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工作。三是规范各类课题的计划管理,明确将课题研究计划纳入到学校科研常规管理工作当中,把其列为学校科研先进个人和集体评选的条件之一。

策略2,以评比为杠杆,推进教师科研的普及推广。

扎实做好论文评比的组织。学校教科室重视发挥科研成果评估的激励与调控功能,认真组织好年度省、市级教学论文、教育案例及教育叙事评选的组织与推荐工作。

精心做好科研成果的评审。为了推动学校开展科研工作,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引导学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实践,组织“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促进了学校对自身科研成果的梳理,也推动了教师对自身科研经验的总结。

积极参与省市校本课程评比。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亮点,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由于课程开发经验与资源条件的限制,校本课程建设又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难点。在教科室的直接指导下,学校诸多校本课程通过开发、研讨、修订、完善、评比等方式,加快了课程建设。

策略3,以能力为基点,加强区校教科室的内涵发展。

苦练内功,以组织建设促进自身科研能力提升。贴近一线,不断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教科室科研管理人员深入备课组进行“科研实践周”活动,使教科室成员了解一线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教育科研知识掌握的程度、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以及对教育科研的困惑与期望等,为学校科研管理积累第一手科研信息。

锻炼内功,不断提升科研管理品质。学校教科室科研员定期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同时采取“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思路,加强了自身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学校教科室科研管理品质。

课题引领,不断提高科研实践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学校教科室将管理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采取“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化”策略,通过课题引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同时在研究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

深入一线,为教师提供跟进式服务。

从全校看,教科室主任在工作中,深入一线,服务教师,对教师研究课题采取跟进式服务,为教师收集科研资料,提供科研信息,还开展校本科研培训,做好科研示范指导,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作用。

策略4,以重点为龙头,发挥品牌课题的示范效应。

依托亮点,扎实推进“个人课题”。南京市教科所提出了“一主两翼”的科研发展策略,一主即以“个人课题”为主。学校坚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把教师的“个人课题”作为普及学校科研的亮点,重点推进,着重指导。学校根据“个人课题”的数量及研究质量,评出“个人课题研究先进学校。目前,已经初步建构了市、区、校三级“个人课题”网络,积累了一些“个人课题”管理制度和初步经验,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高涨。

扶持重点,精心打造品牌课题。一是强化课题品牌意识。为了提升学校的教科研品质,教科室立足学校已有项目品牌进行科研扶持,使这些课题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让课题逐渐在全市乃至全省产生影响,成为学校科研的名片。二是构建市区科研基地网络。教科研基地学校是推进区域性科研工作的重要载体。目前,学校初步形成市区教科研基地两个层次。通过市区两级教科研基地学校的网络构建,以及点面结合的推进,让教育科研具有丰富的实践土壤,也有力地推进科研基地学校科研骨干的发展。三是不断追求科研的高品质。多年来,学校始终关注课题研究品质的提升,避免课题研究流于形式,提出了“钻得深,研得透,品质高”的要求,努力打造高水平的研究型团队。从实践效果看,扎实的科研工作不但推动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真正起到了科研辐射和引领作用,扩大了学校在外界的美誉度和学术影响力。

策略5,以队伍为根本,加强科研骨干的培训指导。

抓好教科室主任队伍的科研能力培训。一是采取以会代训的模式,继续办好教师科研骨干培训班。我们将工作与培训结合,指导与培训并重,先后邀请了科研专家做学术讲座,为教师提供了及时的科研指导。二是聚焦科研活动主题,围绕“如何促进教研和科研的有效融合”主题,召开了科研主题研讨。三是以课例引领,实地观摩为手段,围绕“个人课题与学科教学融合”专题,组织各学科进行了专题研究展示与交流。

策略6,以研讨为手段,推进科研的交流分享。

瞄准课堂,以研促教,积极推进科研与教研融合。一是适时组织“个人课题研究经验分享会。举办市级“个人课题”交流会。交流会上,教师围绕“课题是什么”“为什么做课题”“如何做课题”进行阐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严谨生动、充满智慧,为其他课题研究者提供借鉴。二是开展“个人课题”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学校教科室将“个人课题”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进行了“个人课题”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讨交流会。研讨中,以课堂教学为展示平台,进行了“个人课题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课展示,进行了深度交流。三是尝试相似课题的联动研讨学校教科室策划、组织“个人课题”中相似课题的联动研讨,即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对相似课题进行集中研讨。三位教师就相似的“个人课题”介绍了他们的研究心得,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个人课题”只有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才能彰显生命的活力。因此,课题的联动研讨,要引导教师带着问题的意识进入课堂,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实践,努力让课堂焕发出研究活力。

放眼校外,合作分享,切实加强同行的经验交流。为了避免“只顾埋头干活,不管抬头看路”的尴尬,学校教科室增强学习意识,虚心向同行学习和取经,不断拓宽眼界。围绕“科研绩效评估”主题,与兄弟学校之间对口交流。通过互动研讨,既促进了城区之间的经验分享,也拓宽了学校科研的管理思路。

策略7,以刊物为窗口,做好科研经验的交流宣传。

扎扎实实办好属于教师自己的刊物。为了认真总结一线教师的教研与科研经验,充分宣传一线教师科研成果,为更多的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同时为了给一线教师提供快餐化、便捷式的科研信息,做好科研方法指导,学校教科室创办校内的科研期刊,为一线教师从事科研提供了一些便捷的科研资讯信息。

三、加快校本科研管理机制创新的基本设想。

设想1,着力推进科研培训,提升教师科研素养。进一步发挥教科室作用,科学谋划,积极实践,依托区教育学会,整合各类资源,引进科研专家,为全校教师分层分类进行专题培训,推动教师的理论学习兴趣,唤醒教师科研意识,提升教师科研的基本素养,推动群众性科研活动的普及与开展。

设想2,倾心研究,努力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积极开展教师的教科研普及,引导教师关注教学中的问题,依托“个人课题”,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研究教师研究视角转向以自我问题为对象的行动研究,引导教师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践反思,开展“草根式”研究,切实解决自身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提升教学效益,走向研究、学习、工作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教师生命质量新的跃迁。

设想3,科学管理,尝试建构符合校情的科研管理体系。从提高学校科研管理的品质入手,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基地、市项目研究中心、研究所的科研引领作用,以效能为目标,以效益为根本、构建三级课题管理网络,进一步实践科研金字塔”模型,制定“学校科研手册”,推进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与科学化。

设想4,锻造队伍,发挥科研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科研工作应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本,夯实群众性科研实践基础,通过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让更多的科研骨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科学评估,抓好科研的“落地”行动,促进学校科研从“天上落到地上”,引导学校教师的教科研为根本,培养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走好科研工作的每一步。

设想5,区域合作,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充分发挥学校品牌课题的辐射作用,加强区域内学校合作与交流,依托品牌课题,通过建立科研联盟或研究项目团队,促进学校与同行之间的纵向交流,共享科研资源,精心打造科研骨干团队,从而促进学校自身教科研的均衡发展与内涵提升。

设想6,依托技术,尝试网络科研的思路创新。学校教科室应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依托教育网和教育叙事平台,借助QQ等网络群组的功能,创新网络科研实践,通过网络平台的交互作用,进一步营造浓郁的学校科研氛围,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研学习共同体。

设想7,站在高处,精心谋划科研发展规划。为了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均衡、高位发展,学校教科室将围绕科研的热点与难点,适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十二五”教科研工作发展规划与交流,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学校科研“十二五”发展规划。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