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 1.六书是分析汉字形义关系的基本理论,其具体的名称是指事、会意、形声、象形、转注、假借。

2.通假字和假借字有所区别,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借用,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借用。比如《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属于通假字,“女”“汝”在表示指称代词时属于假借字。

3.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

4.古今汉语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方面。

5.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用代词“是”“之”复指前置宾语

6.词类活用是指在句子中临时改变词性,偶然用为别的词。

7.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是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该书开创了部首编字法,此外,该书收录的字头属于小篆字形。

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繁体字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要具备识繁写简的能力,繁体字“檀”、“舆”、“後”相对应的简化字分别为礼、与、后。

9.古代汉语中,根据谓语的性质可以对句子进行分类。以动词动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是叙述句,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是描写句,用名词名词性词组作谓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是判断句。

10.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形式与现代汉语稍有不同,不但可以通过_于、为等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也可以在谓语动词前面加见字表示被动。

11. 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书中第一次解释了六书的含义。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的是造字法;转注、假借讲的是用字法。

12.古代汉语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三个方面。

13.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

二、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 (一)说明下列黑体字词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

1.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国:国都;国家。

2. 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 说:高兴;说话。

3.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河:黄河;河流。

4. 是女子不好。

好:漂亮;与“坏”相对。

5.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责:债务;责任。

6. 孟子去齐。

去:离开;去往。

7.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保:安定;保卫。

8.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丈夫:男子;女性的配偶。

怜:疼爱;怜悯。

9. 姜氏何厌之有! 厌:满足;讨厌。

10.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错:放弃;错误。

11. 射其右,毙于车中。

毙:倒下;死亡。

12. 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

景:影子;景色。

13.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日:“余病矣!” 病:受重伤;生病。

14. 其友竖谷阳奉卮酒而进之。

奉:捧;奉献或信奉。

15.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国:国都;国家。

16. 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

亲:新;亲自。

17. 三月而反报日:“已得之矣,在沙丘。” 反:返回;反对。

18. 其友竖谷阳奉卮酒而进之。

奉:捧f献上,信仰。

19.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责:债务;责任。

20. 射其右,毙于车中。

毙:倒下;死亡。

21.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保:安定;保卫。

22.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揭:高举;揭发。

过:访问;经过。

23. 人幄中闻酒臭而还。

臭:气味;不好的气味。

24. 秦氏有好女。

好:漂亮;与“坏”相对。

25. 薛谭乃谢求反。

谢:道歉;感谢。

26.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写:句中指描画;今义指书写。

27.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吝惜;喜爱。

28. 厉王虐,国人谤王。

谤:批评;诽谤。

29. 罢师而去之。

去:离开;前往。

30.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倒下;死亡。

31.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丈人:老人;妻子的父亲。

32.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揭:高举;揭发。

过:访问;经过。

33. 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高兴;说话。

34. 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

景:影子;景色。

35.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河:黄河;河流。

(二)说明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1. 骖結于木而止。

木:树;本义

2.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时:天时;引申义

3. 中御而从齐侯。

御:驾车;本义

4.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兵:兵器;本义

5.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比得上;引申义

6.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蚤:早些时候;假借(通假)义。

7.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相:观察;本义

8. 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

奉:捧;本义

9.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暮:年老;引申义

10.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池:护城河;本义

11. 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益:增加;引申义

12. 出跳乎井干之上。

干:栏杆;假借义。

1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及:追赶上;本义

14.故不能推车而及。

亡:消亡;引申义

15. 故不能推车而及。

及;追赶上;本义

16.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城:城墙;本义

17.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池:护城河;本义

18. 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

骄;通“矫”,矫正;通假义。

19.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暮:年老;引申义

20.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亡:消亡;引申义

21. 今也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相:辅佐,辅助;引申义

22.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相:观察;本义

23.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暮:年老;引申义

24.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亡:消亡}引申义

25.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监:监视;引申义

26.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I本义

27.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城:城墙;本义

28.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时:天时;引申义

三、说明下列句中的语法问题 (一) 指出下列句中哪个词具有词类活用的用法,并说明活用作什么词,什么意义。

1.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

2.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洁:使动用法;使……干净。

乱:使动用法;扰乱。

3.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动用法;使……来。

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4.大天而思之。

大:意动用法;认为……伟大。

5.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目: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6.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美:意动用法;认为……漂亮。

7.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使……收到惊吓。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起名字。

8.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强:使动用法;使……强固。

贫:使动用法;使……贫穷。

9.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民)生(二心)。

10.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使动用法;使.....成为边邑。

1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美:使动用法;使....美。

12.逐之,三周华不注。

周:名词活用为动词;绕圈。

1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意动用法;认为.....漂亮。

私:名词活用作动词;偏爱。

14.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子:意动用法;把……当作子女。

利:名词活用作动词;谋取利益。

15.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

1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

1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使动用法;使……成为边邑。

18.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美:意动用法;认为……漂亮。

19.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洁:使动用法;使……干净。

乱:使动用法;扰乱。

20.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动用法;使……来。

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21.大天而思之。

大:意动用法;认为……伟大。

22.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

2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强:使动用法;使……强固。

贫:使动用法;使……贫穷。

24.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目: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或看。

25.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美:意动用法;认为……漂亮。

26.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使……受到惊吓。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起名字。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

1.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2. 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何)马。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3.夫晋,何厌之有! (何)厌。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4.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是。代词宾语前置

5.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6.先君之好是继! 先君之好。用“是”复指前置宾语

7.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8.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9.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11.父母唯其疾之忧。

其疾。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12.姜氏何厌之有? (何)厌。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13.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敌,用“是”复指前置宾语

14.吾谁欺?欺天乎? 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15.之二虫又何知? 何,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16.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17. 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

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己,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19.敢问何谓也? 何: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0. 诗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是: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2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尔: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我: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22.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敌:用“是”复指前置宾语

2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4.姜氏何厌之有 (何)厌。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25.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26.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27.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谁。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8.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29.父母唯其疾之忧。

其疾。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30.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31. 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何)马。用“之”复指前置宾语

3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是。代词宾语前置

33.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四、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1.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日:“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答: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日:“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答: 3.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日:“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日:“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日:“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日:“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日:“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日:“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答: 4.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 答: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