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相关研究

[摘要] 目的 了解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特征及社会功能

方法 本文通过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分对30名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和28名健康者(对照组)及我院接诊单纯性抑郁症患者26例(抑郁症组),进行社会功能评估,并分别对三组进行记忆、学习、注意及执行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评定。

结果 抑郁症组DAS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认知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01—0088—04   A study on the soci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in remission period   YE Jia‘en LIN Lianqin SHAN Yun LI Xiuli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Wen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 3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in remission period. Methods In this study,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30 patients with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group) in remission period, 28 healthy subjects(control group) and 26 patients with simple depressive disorder(depression group)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assessed by the disease activity score(GAS). And the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of memory, learning, attention and executive function of the three groups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DAS score of the depress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双相障碍组(BD)纳入标准:2012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随即抽取门诊及住院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者。

所抽取样本再经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Ⅰ)筛查,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既往患病例30例(既往患提示:患者在最近的1个月中,无躁狂及抑郁发作)。

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45岁,平均(25.63±6.76)岁;受教育年限平均(12.06±2.73)年;平均病程(41.70±34.58)个月;发作次数1~6次,平均(3.00±1.08)次。

对照组(HC):来自我院的的医务工作人员28名,均为健康志愿者,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0~37 岁,平均(26.35±4.94)岁;教育年限 8~19年,平均(13.00±3.70)年,其中接受调查的女性患者未处于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

配合检查,未出现过精神障碍类疾病特征,无精神障碍疾病患病史,且直系三代内无任何精神障碍史;无严重躯体疾病;无精神活性物质服用史。

另随机抽选同期抑郁症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0~37岁,平均(26.35±4.94)岁;教育年限8~19年,平均(13.00±3.70)年。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三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评估,且评估由我院具备有多年医疗经验人员2名共同进行,且评估前需告知患者本次研究的主要意义,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本次研究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三组患者疾病活动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7]进行统计涉及到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化、寻求赞许等方面,各项满分为28分,得分与症状严重程度表现为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三组患者各方面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心理学科研人员早在***年便从归因方式的角度,进行有关抑郁症问题的归因方式研究工作,对于抑郁症的科学研究和治疗方式研究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该理论从事件原因偏向的角度对抑郁症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10—11]。

科学家们认为抑郁症患者的病症表现更倾向于对于负面因素造成的事件影响,并且负面事件对个人的影响表现为在个人心理内部表现、外部情绪特征较为稳定,对于个人影响较为全面等特点。

3.2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伴随现代科学的发展进步,对于单相抑郁的归因科学理论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并在大量的临床实验经验总结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研究体系,在科学研究的初始阶段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受到生物学遗传因素的影响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在后期的科学研究中逐渐认识到个人的归因偏向也会对双相障碍患者产生重大影响。

有关部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科学实验,通过将双相障碍患者与单相抑郁患者各方面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发现,多数双相障碍患者在病发过程中多存在较大消极心理[12—14]。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个人以及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婚姻生活状态、个人社会心理素质等问题均会对其发病产生影响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双相障碍多发生于社会经济情况相对较好,生活阶层相对较高的人群,其中以个人独居或处于离婚状态的人群作为常见,长期处于精神和心理紧张状态也会引发此病的出现。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反复发作的发病特点,是现代医学精神学科中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一旦发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社会负担,严重甚至会影响患者的个人生活,导致患者处于精神残疾状态,需要外人辅助生活。

根据相关科研结构显示,因病对患者造成的社??认知功能受损是导致其在缓解期仍无法恢复社会功能的重要原因。

本文对双相障碍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15—17]。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愈加复杂,其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和生活问题也逐渐增多,存在于生活层面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在对个人生活品质持续进行提升的同时,更需要做好各方面关系处理工作,以正确的行为面对社会生活,而上述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建立在良好社会认知行为的基础上[18]。

社会认知是个人处于社会生活环境中对他人给予理解、正确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

外界社会对于个人的刺激作为相较于非社会刺激更加明显,社会刺激具有抽象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特点。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对于外界环境中各方面刺激,都存在有合理情感反应,并结合对应情绪表现针对各方面刺激进行反馈。

而就存在哟精神疾病患者来讲,情绪表达过程则存在有一定难度。

在本次研究中,通?^将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与单纯抑郁患者以及正常人群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自主性态度等方面的需求情况均更加严重。

由此,可见该部分患者在外界各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其精神负担更为严重。

在治疗过程中,在对各方面用药方案持续进行完善的同时,更需要做好对该部分患者精神方面指导工作。

3.3针对情感加工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所谓情感加工,主要是说人体可针对外界情况进行自主感知,同时可合理进行处理或者运用,结合自身面部表情的变化,动作、说话方式及语调等,汲取有助于自身进行对方主观情绪的判断信息,并对情绪进行合理控制和应用,辅助社会行为开展的过程。

针对情感加工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很多,普遍认为情绪识别是情感加工的基础,因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研究也最为广泛,情绪识别是人类在社会环境中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的重要环节,同时对于对于提升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

情绪识别能够产生刺激作用的因素有很多,进行情绪识别研究中常使用情绪辨认和情绪区别实验模式进行情绪识别能力测试,情绪辨认实验的主要开展方式是给受试者呈现一张带有特定情绪的面孔,然后要求受测者能够准确识别这种能力;情绪区别测验则是给受试者呈现两张面孔,可以让受试者进行同时观察或者先后观察,并要求其能够判断二者是否表达同一种情绪

3.4降低病耻感的措施及策略   目前精神疾病的发展形势及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压力的逐渐增大,为降低病耻感需要对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

(1)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好各种媒体手段对公众进行精神卫生健康的相关知识宣传与培训,从而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及认识水平,逐步消除对精神疾病的误解与无知。

(2)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公众与精神病患者的接触机会,如安排已康复的精神病患者与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从而逐步实现患者的精神压力的减轻与自我的释放。

(3)积极利用好媒体的强大影响力,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正面宣传与报道,从而实现逐步减少和改变目前世俗化对其的一些偏见。

(4)精神疾病患者面临着既有相同的社会因素;又由于自身不同的经历、个性、情感、工作、人际交往等因素有关,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社会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照、爱心、包容之心[19,20]。

通过对上文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62例的认知功能及其特点的相关研究,主要采取了逻辑记忆、临床观察实验等方法,会发现其主要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除此之外,还与患者的精神因素有关。

鉴于此,通过采取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创造机会让公众与精神病患者接触;积极利用好媒体的强大影响力;另外就是患者内心深处也要具备坚强、勇敢的特质,使患者慢慢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胥德春,张程?W. 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其近亲属和正常人群认知功能对照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8):41—43.   [2] 徐伟亚. 社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个案管理对照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2017,30(1):63—64.   [3] 李艳玲,袁菊梅,苗杰,等. 北京地区全科团队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的效果评估[J].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4):4174—4178.   [4] 王艳婷,侯凌峰,沈素花. 对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交往训练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59—60.   [5] 王中刚,曹玉英.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前驱期症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5,38(4):286—289.   [6] 林承凤,赵俊雄,黄惠舜. 安非他酮与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4):478—481.   [7] 杜义敏,程月红. 双相情感障碍复发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医药,2015,37(2):256—258.   [8] 张伟. 双相心境障碍的药物治疗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0):3043—3045.   [9] 邓良华,刘青梅,唐立岩,等. 社区综合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OL].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7):693—696.   [10] 美娜瓦尔?海热拉. 奎硫平与阿立哌唑治疗68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临床疗效[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9):79—80.   [11] 邹韶红,郑惠文. 双相情感障碍与攻击行为关系的功能影像学研究新进展[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17(1):5—9.   [12] 马海燕. 新型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实用医药杂志,2013,30(10):940—944.   [13] 王豪杰,陈炜,覃艳华,等. 双相障碍患者的多巴胺转运受体基因多态性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与脑奖赏环路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2):1439—1443.   [14] 陀柠瑜,刘铁榜. 双相障碍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研究进展[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3,40(1):32—35.   [15] 阳中明,李江涌. 癔症患者46例5年随访分析[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34(2):153—154.   [16] 费惠慧,张蓉. 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在保护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社会功能中的效果[J]. 心理医生,2017, 23(9):45.   [17] 陈远岭,张大千,朱跃华,等.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初探[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30);166 —168.   [18] Farmer A,Harris T,Redman K,et al. The cardiff depres—sion study:A sib—pair study of dysfunctional attitudes in de—pressed probands and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J]. Psychol Med,2001,31(4):627—633.   [19] Wildes J,Simons A,Marcus M. Bulimic symptoms,cogni—lions,and body dissatisfaction in women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der[J]. Int J Eat Disorder,2005,38(1):9—17.   [20] 靳佳佳,冉柳毅,王我,等.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的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45(5):574—578.   (收稿日期:2017—09—24)。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