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毛泽东的影响

; 〔论文关键词〕 毛泽东留法勤工俭学;影响 ; 〔论文摘要〕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始于1912年,但毛泽东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有密切联系是在1918年新民学会成立之后,时值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勃兴之际。

通过该运动实践毛泽东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和领导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在该运动中,接受了各种思潮的洗礼,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思想;在对各种主义的反复比较和对中国国情的研究中,选择了,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通过该运动实践毛泽东的个性品质也得到了锤炼,人格逐步完善,为他成为一代伟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毛泽东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有密切联系,是在1918年新民学会成立之后,也就是在该运动勃兴之际。

毛泽东湖南组织有识之士,尤其是新民学会会员留法勤工俭学,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锻炼,在各个方面开始成熟起来,为他以后成为一代伟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组织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领导能力得到了锻炼      1918年,毛泽东组织湖南留法勤工俭学人员到达北京,但由于华法会准备工作不足,不能马上离京赴法,生活遇到诸多困难。

作为组织者的毛泽东只好先把大家安顿下来,并找人想办法。

由于当时经费非常紧张,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就建议先在北京开始勤工俭学实践活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

经过毛泽东等人的艰苦联系,为大家谋得在长辛店铁路工厂半工半读的机会,每月挣三元钱伙食费,暂时解决了生活困难。

同时由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努力,在杨昌济的大力协助下,几经与蔡元培、李石曾联系,为暂时滞留在北京的湖南留法勤工俭学人员举办预备班,进行出国前的学习和培训。

因为到北京的人大大超过预计人数,于是将预备班分设在北京、保定和蠡县三个地方。

由此可见,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到京,推动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等人到京,是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勃兴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相当程度上把运动高潮兴起的时间明显地提前了。

”〔1〕   当时,大多留学生都从上海出发。

为送别赴法留学人员,毛泽东先后在1919年3月、12月和1920年5月三赴上海。

其间,毛泽东在上海主持召开了著名的新民学会半松园会议,进一步提出新民学会“不设分会”、“巴黎等会友较多之处,可以组织学术谈话会,定期会集”〔2〕等主张。

在上海期间,为筹集勤工俭学组织革命活动所需的一笔数额较大的款项,毛泽东曾找章士钊帮忙,经章士钊热情相助,发动社会各界名流捐款,共筹集两万银圆,使毛泽东组织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获得成功。

由上观之,毛泽东为了组织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第一次走出湖南,走向全国。

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他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领导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二、完成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成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一      在组织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实践中,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显著变化,即越来越赞扬十月革命,向往。

他热烈称颂苏俄成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劳农政府为“天地为之昭苏,奸邪为之辟易”〔3〕。

同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使国内和国外的各种思想相互交流、相互助益,毛泽东在对各种思潮的认识和比较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在上海和巴黎两方面的影响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