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文章从我校中职人才培养需求出发,阐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及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意义和目的。

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材内容滞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提出了《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应从促进学生就业,服务于学生终身职业教育出发,选择时效性强的教材,选用职教特色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开展电子商务学习

实训增设社会拓展实验,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电子商务基础;校企合作;专业教学   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

在全球经济衰退,机械行业零售业等传统行业一片惨淡,电子商务逆势上扬。

海淘市场兴起,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公布,电子商务备受关注再掀热潮。

随着行业的兴起与发展,电子商务专业越炒越热,报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逐年攀升。

然而部分学生开启首门专业基础课程电子商务基础学习,就对专业学习失去学习兴趣。

部分入校后学生专业

部分学生三年专业学习结束,觉得课程广而泛,就业方向迷茫。

一、《电子商务基础课程设置   《电子商务基础》是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首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电子商务学生系统了解电商行业学习专业知识习得专业技能的开端。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学习直接影响了学生未来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甚至影响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职业生涯。

电子商务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用型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实践教学状况的好与坏、高与低,直接关系到培养出的学生的规格和质量,影响到毕业学生电子商务技术水平、综合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应该引领学生学习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知识。

帮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搭建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

课程应该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进行了系统化、全面化、逻辑化的概括,帮助学生电子商务知识形成宏观认识。

电子商务基础应该系统介绍开展电子商务各业务环节的知识,包括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电子支付、电子商务与物流、网络营销、网络客户服务。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应该为中职电子商务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

系统介绍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岗位、工作内容、技能要求。

我校电子商务学生培养方向主要面向B2C网店,从事网店运营、网络推广和网络客户服务相关工作。

电子商务基础》在网络营销和网络客户服务章节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要求。

学生的职业方向提供引导、并指出学生未来应该习得的技能。

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电子商务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首门核心课程,对电子商务学生学习兴趣引导至关重要。

然而《电子商务基础》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一)《电子商务基础教材不适应课程需求   电子商务教材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课程

它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多门学业科,是一门学科综合、文理渗透,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

然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时间不长,电子商务研究相比会计等其他学科落后,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市场上的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知识陈旧,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远超过于教材

随着物流技术发展,如网络热销商品已经不止于衣服鞋包数码产品书籍音像制品,渗透往建材、生鲜商品。

第二,教材各章节是物流、支付、客服、计算机知识的叠加,缺乏系统性。

第三,注重理论,可视化可操作的实践内容介绍比较少。

(二)师资力量薄弱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型的学科,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专业教师不是科班出身,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不系统。

大部分从计算机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转过来的,管理类的教师不懂技术,技术类教师不懂管理,教师比较重视在纵向方面的发展,专业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评价比较低。

其二是专业教师从校门到校门,对行业企业情况不了解,缺乏实战经验。

电子商务从业各岗位的了解程度不够。

其三是师范类毕业的教师较少,缺乏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培训。

(三)教学方法不新颖   《电子商务基础》因其内容较简单,大部分时候课程由新老师担任。

因缺乏对其他专业课程的讲授经验。

教学大部分采用讲授为主的理论教学,实训课学生在机房实现了解购物网站及购物流程缺乏相应的实训指导。

三、《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学习直接影响了学生未来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甚至影响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职业生涯。

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电子商务基础》的教学效果。

(一)教材选择及处理   1、选择权威新版本教材

选择教材时,首先要选择权威的新出版的教材

新版本的教材采用的数据和案例新,贴合学生接触的电子商务现状。

新版本增添了近年的电子商务发展新业态。

如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O2O模式。

2、教材处理。

电子商务研究发展时间较短,电子商务知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电子商务理论是“知识”的拼凑。

教学环节里,需要教师教材内容进行处理,根据行业发展和教师研究,向学生传递新知识。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瓶颈。

讲授《电子商务基础》不应该是新教师或者是缺乏专业的理论教师

而应该是经验丰富有良好的专业背景的教师

教师应该具备电子商务系统的知识结构,熟悉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具备一定的企业实战经验,对电子商务学生培养方向岗位有清晰的认识;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提高专业化。

1、开展企业调研实践

教师利用寒暑假去企业开展调研实践,与行业人士交流。

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工作岗位,岗位技术技能。

关注电子商务年会和行业网站信息,教师需要贴近行业,与行业的发展一起脉动。

2、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教学研讨,改进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与其他中职院校交流沟通,走进其他学校的课堂。

参加省市说课比赛技能大赛,以赛促教。

3、开展电子商务教学研究。

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改革论文,编写电子商务教材教学案例 、实验指导书。

通过科研,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

(三)教学方法应用探索   《电子商务基础》是首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应该激发兴趣为主。

课程讲授中应该以促进学生就业、服务学生职业发展为目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采用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广泛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符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和培养要求的教学方法,力求保证教学效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采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1、案例教学   电子商务案例教学法主要包括五个阶段:教师案例准备阶段,学生自行准备阶段,小组讨论准备阶段、小组集中讨论阶段、总结阶段。

案例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学习都有了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案例准备阶段与学生自行准备阶段则在案例教学法中显得至关重要。

教师课前布置资料收集整理任务,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整理资料,并整理形成学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里展开讨论。

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整理整合资料提取观点的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行业的优秀企业在电子商务运营、网络营销推广的优秀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电子商务知识的奇妙与乐趣。

激发学生学生未来学习《网络营销》、《网站推广》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兴趣。

2、项目教学   核心课程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

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精神。

以商品编辑为例,将商品编辑分为若干子项目。

项目一:商品标题编辑。

项目二:商品属性编辑。

项目三:商品详情页编辑。

项目四:相关推荐编辑。

项目涉及网页页设计、市场营销、美工、物流等多学科知识,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有任务有目标有成果重实践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成果导向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重视实训实践教学   1、加快专业实验室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硬件保障。

建立电子商务虚拟实验系统的, 将真实的应用环境搬到虚拟教室和虚拟实验室中。

这可以消除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视角对立,对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开展网上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实践教学

利用计算机网络,指导学生做一些实践,如利用亚马逊天猫等电商平台,依照任务书要求开展购物。

引导学生卖家思考商品编辑、价格制定、客户关系管理方面所做的提升客户体验所做的措施。

此外,在课程教学,将学生带到电子商务企业参观学习

结语   文章阐述了《电子商务基础》在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电子商务基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师资等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并从教材、师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电子商务基础教学效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宋文官.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12.3—5.   [2]陆志彬.电子商务教学分析[J].吉林省教学学院报,2014(4).   [3]于春香.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报,2014(6).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