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摘 要】 中小企业集群是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涌现的重要经济现象,在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也取得长足发展,然而融资难是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具有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风险等特有优势,是解决融资难问题的首选方式。

文章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融资特点、融资发展现状、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现状等现实条件,从集群、银行、客户、政府等多维度探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现状以及对其的改进与创新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 集群融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9—0016—05   随着我国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在众多地区和行业已形成中小企业集群产业集群化、园区集群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这种企业间、地域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依赖的生存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支撑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模式

然而,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不可避免地增加交易成本担保成本、监督成本、机会主义行为等代理成本以及融资风险,资金仍是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企业发展的初创期或成长期,融资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集群内部蕴藏着丰富的剩余资金及闲置资源,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融资模式、效用最大化利用好集群内部剩余流动资金、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是解决融资难问题的首选渠道。

因此,只有多方联动,以协同创新为手段,以产业技术创新为战略,以核心技术集成与应用为突破,以企业集群园区集群为载体,制定科学适宜的集群融资模式和对策,增强集群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有效地规避各类融资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潜在优势,促进集群平稳有序可持续发展

一、集群融资的定义及主要模式   (一)集群融资的定义   集群经济是指某一企业在经济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基于企业间技术依赖的相关关系进行集约式创新研发会比企业从事单一的、零散的创新研发更高效更经济,也就是说,存在着使集约化创新企业的绩效之和大于单一创新企业绩效的聚合效应。

所谓集群融资是在集群经济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是指若干企业通过协商或自愿建立集群或联盟,以集群合力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规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出现,降低融资成本的一种融资方式,是以集群的整体财务实力和信誉作为担保来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行为过程。

集群融资是在我国现有金融机构不规范、金融市场制度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狭窄、企业融资瓶颈严重制约发展的特殊背景下提出来的,是伴随着企业集群发展而逐渐显现出来的。

相比现有融资制度,集群融资是一种较新颖的阶段性的融资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关于集群融资,有诸多理论体系,其中最基本的理论体系是陈晓红、杨怀东(2008)提出的集群融资优势理论。

他们通过借用意大利学者Giovanni Busetta和Alberto Zazzaro构建的模型来阐述中小企业组建互助担保机构获得银行贷款的动力机制,认为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模式是一种能使中小企业弥补自身融资短板、获得充足信贷资源的有效途径,它本身的组织形式又能够分散中小企业贷款风险

由于它降低了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中被配给的程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贷款违约率,因而提高了信贷市场的效率。

这一理论为学者深入研究集群融资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此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学者对集群融资理论的研究探析,以及融资特点、融资发展现状、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状态等现实条件,我国学者对集群融资模式进行了进一步改进与创新

(二)集群融资的主要模式   1.集合债券模式   单一中小企业要发行债券面临着交易成本担保成本、监督成本等代理成本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融资限制。

企业集合债券模式是基于产业链的联系,以多个中小企业为集合形成债券主体,采取“分散风险,集中担保,集合发债”的方式,联合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集合信托计划、集合短期融资债券等。

集合债券具有审批时间短、信誉等级高、融资成本低等特有优势,这可以有效缓解发行普通债券对企业资本的需求,同时可以提高企业资信水平,通过组织协同实现信用等级1+1>2的增级效应,并且会形成企业间互相监督和同舟共济的意识,从而降低融资风险

2.互助担保融资模式   互助担保融资模式是通过地域相邻或产业链相关的多家企业以协商或自愿为原则,共同出资组建互助担保基金,以成员企业出资为主,建立担保公司为成员企业提供互助担保融资服务的一种融资方式。

模式通过引入担保基金,解决了企业缺乏抵押物的难题,巧妙利用集群内部企业间互知互信的优势化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了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信誉发展模式,在供给资金、运作机制、规避风险、服务态度等方面均优于其他担保模式

3.团体贷款模式   团体贷款模式是由多家贷款难度相对较大的企业通过内部选择方式联合组成联保者,一般无抵押品,银行根据其缴纳风险保证金的金额分别向企业授信,根据授信额度与风险保证金金额的不同,每一成员企业对团体内其他成员的贷款负有相应比例的连带责任。

本质上,团体贷款模式是银行将贷款违约风险转嫁给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企业,目的是在企业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的同舟共济意识,连带责任起到了无形抵押物的特殊作用,保证无担保贷款能够如期偿还。

4.建立现金池模式   现金池业务,是指数家中小企业的银行账户现金余额实际转移到一个真实的主账户中,主账户由集群整体来控制,各成员企业用款时可从主账户获取资金对外支付。

现金池模式是由各企业和商业银行联手开发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利息对冲。

现金池模式能够帮助产业集群从整体上最优地运作集群内部资金资源,很大程度上会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的出现,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二、中小企业集群及其特点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   企业集群集群经济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企业集群是指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大量相互联系的企业在该区域空间内的集合。

企业集群根据横向和纵向可划分为两种形式。

横向是根据企业区域地理位置的临近或者同质性产品的生产而形成企业集群;纵向则是根据处于同一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组成的企业集群

中小企业集群是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涌现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随着竞争日趋全球化,市场经济发展凸现出地域集中化的趋势,尤其是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中小企业集群化。

我国的中小企业集群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由于其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及时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而日益得到发展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或地域内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及其相关支持机构在该行业或地域上的集合,是中小企业地理空间上的聚集或某一产业内部形成的价值体系网络,是介于市场组织与企业组织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形态,它并不是各类中小企业的简单“扎堆”,而是形成了紧密的企业联系,其实质上是一种“创新的网络组织”。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是由单一中小企业游离融资方式向企业集群融资方式的创新,是中小企业自救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概念上要严格区分中小企业集群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集群理论强调其主体是中小企业,不包括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产业集群的主体既包括大型企业,又包括中小企业,除了核心企业,大多是依附于其产业链的中小企业,但其概念强调的是某一产业链条的整体性与一致性,以及企业之间的联系。

本文重点研究的是中小企业集群

(二)中小企业集群的特征   1.集群内部的各企业相互独立   集群内部的各中小企业依然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保持独立的财务状况、信用等级、偿债能力、抵押物价值等,资产独立报告与审计,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

2.集群内部的各企业之间联系紧密   根据多米诺骨牌效应,集群内部的各企业之间存在着多种系统化有序化的交互作用,例如企业信息的对称性、企业资金的互补性、企业信用的依赖性以及企业资源的整合性等相互作用,而且这种相互关联是支撑中小企业集群生存下去的重要支柱。

3.中小企业集群呈现动态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企业集群的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均较低,不断有新兴企业进入集群,而落后企业逐渐被集群淘汰,集群内部中小企业流动性较强,因此企业集群能够维持动态化发展,保持长久活力。

4.中小企业集群运行的基本原则是可靠的信用等级   处在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如果出现失信的状况,会给整个集群带来极大的信誉负效应,会遭到集群的排斥和淘汰。

出于理性考虑,中小企业不会轻易失信于集群

因此,信誉等级是保持集群内部中小企业凝集的重要纽带,是集群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集群融资适合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需求   (一)传统融资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融资方式根据其融资对象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

前者主要包括企业资产计提的折旧、经营留存收益以及内部融资等形式;后者主要包括以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为主要形式的股权融资以及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银行借款实现的债权融资

传统融资方式主要针对大型企业集团,传统一对一的融资方式有太多的局限性,例如:资产折旧融资和经营留存收益融资仍然占用了企业部分的资本成本;发行普通股融资,股利不固定,随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而不断波动,在有价证券中普通股的潜在风险最大,故其收益率最高,其融资资本成本仍然很高;优先股是介于债券与普通股之间的一种混合形式证券,需要定期按固定股利率向股东支付股利,股利是在所得税税后支付,因此不具有减税作用,是一项永久性资本,可视为一种永续年金;发行企业债券,因其发行时间较长,且上市的手续繁琐严格,不能缓解融资的燃眉之急;银行借款,存在着融资风险大、使用限制多、融资数量有限等诸多弊端,因此也不是缓解融资之急的首选形式。

综上考虑,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正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对资金需求量较大,融资及还本付息压力也较大。

传统的“一对一”、“以零为零”的借贷策略受企业内部资金的限制,企业虽然拥有大量外部协同资本,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

这就要求创新出规模化、正规化、“多对多”、“化零为整”的集群融资模式

(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功能   1.金融深化功能   中小企业集群具有金融深化功能。

企业集群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对资金的需求程度也不断加深。

金融深化是伴随着企业集群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并进一步内化为企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反过来又会促进金融深化发展

2.外部经济性   当某一项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大于个人效益时,这一经济活动就具有外部经济性。

中小企业集群因其企业地域上的集中而实现了社会分工明确、企业联系加强、集群内资源重新整合的目标,从而节约融资成本

3.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   对集群内部企业放贷,银行往往选择对同一产业链条上或同一地域上的中小企业放贷,从而更容易形成规模经济。

由于企业集群内部的经济增长较集群外部更为显著,促使该地域资本积累更快,银行的货币乘数放大,进而对该地域投放更多的贷款,促进企业集群内部的经济进一步增长,如此不断循环往复。

而且,企业集群内银行的收益率较其他银行相比明显偏高,吸引更多集群外部资金纷纷流入集群,货币乘数效应进一步放大,实现了集群企业集群银行的互利双赢。

4.自组织强化功能   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开展经济业务、从事融资活动较为新颖的一种暂时性方式。

集群内部中小企业企业间合作的数量与合作的方向两个维度上采取联合行动,既有两两之间的双边合作,也有多个企业之间的多边合作。

合作方向根据集群企业的合作关系而确定,在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进行横向合作,在同一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之间进行纵向合作,通过不断优化企业集群的结构,来增强整体集群融资能力。

(三)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优势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是随着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类特殊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及其各种运行机制的总和,其中包括风险机制、价格机制、信息传递机制等。

融资体系中,中小企业融资行为打破了传统形式中企业单独与投资者交易的方式,通过各中小企业之间的产品链、资金链、信息链等将企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使集群企业融资能力和控制成本方面均具有竞争优势。

其优势体现在:   1.降低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贷款因其短、频、快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其发展的瓶颈,其融资过程中的融资成本包含了部分固定成本,如审计成本、交易费用。

集群内部企业大多从事同种行业,这有利于银行通过行业协会、商会、地方政府等平台获得完善的企业资产和信誉状况,从而能够减少大量的信息采集和处理环节的费用,企业集群能够使融资获得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降低银行的融资交易成本,整体融资额度较大,总体收益较多。

2.缓解融资风险   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联系往往十分紧密,在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为了共同的生存与发展,会更加注重企业集群内部的信誉。

根据大数定律,坏账比率相对固定,且低于一般水平,即集合在一起的企业群体同时产生风险的概率应远远小于单一企业产生风险的概率,从而增加了融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利于集群作为一个整体获取更多的资金。

3.形成规模效应   处于集群网络中的中小企业通过将融资需求结合起来,形成较大的融资额度,克服了单一中小企业规模小、融资额度小的限制,获得外部的规模经济,更加容易获得集群企业的信任和相关金融机构的信任,获得技术、资本、服务、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融资的规模效应,激发起金融机构的兴趣,促成大额融资

4.提升企业信用   集群企业间往往具有地理上的相邻性或者产业链条上的关联性。

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根植性,其退出和转移的机会成本较高,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需要企业间信息相互支持,有利于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对称和信息完整交流,加深相互了解,形成信息的集聚效应,提升企业信用等级。

5.金融机构创新   产业集群有利于金融机构简化其处理流程以及在业务、政策、产品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大大缩短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的时间。

在业务流程方面,银行可以采用简约的手续处理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在政策方面,银行可以实行统一信贷、统一授权、统一监管等;在产品服务方面,银行可以对企业集群采取集中授信和抵押物多样化的原则,完善抵押保全措施等。

6.中小企业集群规划明确   集中化发展是目前我国各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大特征,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山西省等资源依托型产业集群、浙江义乌等市场驱动型产业集群、天津市滨海新区等嵌入型产业集群以及中关村科技园等知识技术型产业集群等各大产业集群,它们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各产业的强势发展,并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四、集群融资服务于中小企业集群模式探析   (一)集群、银行、客户三合一融资模式   通过量身定制为集群企业提供融资业务,即集群组织根据每家企业的资产状况、信誉情况和整体实力统一向银行推荐融资客户。

由于市场有强大的监督力、集群企业的联保以及集群与客户间的互保,对于银行来说其融资风险降低了,贷前审核成本、管理成本和单位贷款成本均减少了,对于集群企业来说实现了其短、频、快的资金需求,实现了集群、银行与客户三方良性互动。

(二)完善集群信用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主要体现在信用经济,较高的信用等级对集群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短期来看其信用收益并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信用作为一项无形资产其经济价值是不容小视的。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是企业集群内部的信息高透明度,减少财务信息失真和滞后。

首先,集群企业要依法建账,按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处理财务信息,加强对财务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其次,政府部门要建立信用档案制度,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实行统一、有效、可行的信用评级标准。

同时,建立奖惩分明的信用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严重失信、恶意欠款的企业要给予警告、严惩、制裁和曝光,使诚实守信依法履约成为政府、企业及个人的自觉行为,最终实现集群借款人信用增级的目标。

(三)完善集群规划,创新融资技术   目前有些产业集群产品品种单一,结构简单,依靠低原料成本和低加工成本维持经营,属于低端加工生产,市场的系统风险集群影响力较大,这样的产业集群不具有融资优势。

因此集群建设要高瞻远瞩,集群规划要清晰明确,高起点,高标准,提升集群等级。

创新集群融资技术,首先要鼓励政府、企业设立各类研发基金、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以推动银企双方长期有效合作;其次要鼓励实施开发性融资技术、供应链融资技术、大数据平台融资技术、金融租赁融资技术等新型融资方式;最后重视群内科研机构、高校等与企业间的研发合作,例如各地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重视研发技术创新化,由骨干企业高端人才为集群企业开展技术指导,使集群成为科技人才、创新平台、产业技术新联盟、科技服务业的聚集地,使集群永葆发展后劲与活力。

(四)改善集群内外融资环境   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政府政策等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融资渠道、融资对象和融资规模的选择,影响着企业集群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集群企业生产经营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影响着集群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

我国信用担保急需制定专业的法律制度规范,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指导,整合完善现有的《担保法》和《公司法》,促进信用担保业可持续发展

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政府应大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逐步放宽融资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民间企业及机构进入融资领域,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

政府还应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工商、融资、法律、财税、知识产权、创业辅导等公共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改善集群内外的融资环境,有助于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五)根据集群的周期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把握融资的最佳期限、规模、利率和方式   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会经历从成长到衰落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便是行业的成长周期。

成长周期一般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由于每个阶段对融资需求不同,集群企业可以根据集群的周期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更好地把握融资的最佳期限、规模、利率和方式。

在导入期和成长期,企业融资风险较小,应采用积极的融资策略,增加融资规模、期限和利率。

在成熟期和衰退期,融资风险加剧,应采用保守的融资策略,缩小融资规模,提高利率水平,缩短融资期限。

综上,根据行业成长周期安排不同的融资方式极其重要。

(六)创新融资交易标的物   金融机构在抵押贷款方面可以尝试融资交易标的物创新,尝试以产权抵押质押融资,例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知识产权融资是指产权所有人通过质押知识产权来获取资金的行为,对于科技型企业,产权融资具有关键性的财务杠杆作用。

另外,综合运用科技保险、科技担保、股权质押融资、收费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出口退税单据质押融资担保、抵押、质押融资方式,均能够帮助中小企业重新整合资源,挖掘内部潜力,化解融资瓶颈,降低融资成本

(七)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在国内尚属于创新融资模式,没有大量成熟经验以供借鉴,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虽然有其特定的集群竞争优势,但其融资风险仍不容忽视。

因此,中小企业集群应完善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强化风险管控部门的职责,当企业需要资金时,风险管控部门根据其信誉等级来确定企业融资金额,把集群融资过程中的操作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作为理论研究的蓝海领域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新方式,是传统融资模式的改进与创新,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是一种有利于实现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从理论到实践转变的融资方式,有助于促进集群内部资金的流动和集群整体资金的供给,提高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额度,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和信贷成本,实现集群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良性互动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杨怀东.中小企业集群融资[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 高连和.国内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体制改革,2013(1):88—92.   [3] 鲁守博,王黎明.我国产业集群融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13(4):70—74.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