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对银行监管的挑战和思考(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公布了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起执行。

会计准则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与我国原有规则导向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准则强调原则导向,增加了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但不少人担心,新会计准则在推动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同时,是否适应我国国情,能否切实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

一、上市银行会计标准基本情况和历史回顾  根据中国证监会2000年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7号—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上市商业银行年度报告须按国际准则编制补充财务报告,并请国际会计公司审计,应该说,这一规定是非常超前的。

按照欧盟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践,欧盟要求上市公司于2005年起全面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并没有废止欧盟各国的会计制度,只是要求上市公司在执行本国会计制度的同时,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补充财务报表对外披露,和证监会的规定如出一辙。

而从2005年开始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的交行、建行、中行、工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则从一开始就必须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并披露财务报告。

因此,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上市的银行,即使没有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也都必须执行国际会计准则

境内外审计对浦发、深发展和民生三家上市银行2000年度的审计结果差异巨大,着实令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吃惊。

造成境内外审计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是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标准不一,境内审计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标准明显偏低,不能弥补贷款的潜在损失。

有关部门随即对此作出反应:中国证监会要求境内外审计时对同一会计估计事项的判断应保持一致;财政部迅速修订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商业银行足额提取贷款损失准备;人民银行在2002年出台了国内银行监管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明确了贷款损失准备按照贷款五级分类计提相应比例(正常1%,关注2%,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可上下浮动20%)。

此后的双重审计中,境内外审计均参照这一标准计提准备,境内外审计结果基本趋于一致。

境内外审计结果的巨大差异无疑推动了我国上市银行会计监管标准的健全和完善,但境内外结果趋于一致同样也引发了会计学者的质疑。

他们认为,上市银行执行的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在金融资产分类、公允价值运用、贷款利息收入核算、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而多家上市银行会计标准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境内外审计结果却基本一致,不能不让人对会计标准的执行情况产生怀疑。

那么,究竟是巧合,还是国际会计准则迁就了国内会计标准,抑或是国内会计标准迁就了国际会计准则?仔细分析,在贷款损失准备方面,是国内的会计标准国际会计标准看齐,但在其他方面,则是国际会计准则迁就了国内会计标准

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执行国际会计准则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在中国尚不完全具备,国内会计标准则有明确的规则,所以国际准则比较容易迁就国内标准

作为补充审计操作者的国际会计公司,近些年来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审计中也屡屡陷入假账风波,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猜测。

正因为如此,尽管国际会计准则对上市银行来说并不陌生,但当新会计准则真正开始执行之际,上市银行监管部门还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新会计准则银行监管带来的挑战  (一)公允价值的使用是新会计准则银行监管的最大挑战  关于新会计准则银行监管挑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能否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支持新会计准则的人认为,公允价值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更有价值;反对者则认为,公允价值的使用将使利润操纵更为容易,公允价值的使用非但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反而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关于原则导向规则导向会计标准孰优孰劣的问题,中外会计学者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般认为,原则导向会计准则能为公司的管理人员提供足够的职业判断空间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自我实施能力较弱,需要良好的司法环境和较高的司法效率来支持。

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则正好相反,由于规则比较明确,管理人员的职业判断空间较小,但在缺乏司法效率的环境中,自我实施能力较强,有助于保护外部投资者免受公司内部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利益侵占。

回顾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国际会计准则之所以引入公允价值,就是为了防止历史成本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以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实行原则导向会计准则,也是为了防止规则导向会计规则被企业钻了空子。

安然事件后,美国对规则导向会计标准给予否定,逐渐转向原则为导向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要实质上承担起会计信息责任。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原则导向会计标准在给予企业更大的会计责任的同时,也给予企业更大的职业判断的权力。

相比之下,公司在规则中寻找漏洞,远不如在原则中自由判断更容易进行利润操纵。

规则导向会计标准体系中,监管的难点是如何制定完善的会计规则监管规则的执行相对容易;而在原则导向会计标准体系中,虽然制定会计原则要比制定具体规则容易,但在公司执行原则导向会计标准监管却非常困难,需要对每一家公司进行深入分析和细化监管,包括对公允价值使用的主观判断的再评价等等。

原则导向会计标准实际上是将会计监管责任从会计标准制定者和监管者共同承担转向了主要由会计信息的监管者来承担,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大大加强了。

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司法环境和效率显然比较落后,如何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中加强银行监管,确实是监管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这个难题中,最复杂的问题就是公允价值的应用。

(二)欧盟银行监管部门应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及启示  为了避免公允价值的使用将金融工具未实现的收益确认为利润导致监管资本的增加,欧盟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了监管资本“过滤器”,宣布将部分未实现收益从银行监管资本中剔除。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