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流”,而且一年“寒”过一年,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毕业论文网 /2/view—12262746.htm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才 社会 建设   一、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扩招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连年扩招,致使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

高校毕业生从1998年的66万,到2009年的610万,10年间增幅近10倍。

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有没有必然的联系?适龄青年的总量是早已存在的事实,不管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如何,都存在就业问题。

因此,扩招就业难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但是扩招导致教学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恶化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等等。

这些因素,无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虽然我们不能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全部归结于扩招,但它的确与扩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带来的就业压力   我国目前的就业矛盾既存在总量问题,也存在结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完全脱钩,因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高校毕业生统由国家分配,根本不用考虑就业问题。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市场需求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高校专业设置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非常突出,从而造成供与需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某些专业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

人才培养结构的严重失衡,加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三)发展不平衡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也出现了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以致带来经济增长就业增长脱节的矛盾。

比如持续上涨的房价,使城市第三产业的培育、转型、增长缓慢,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指数高达0.57,远高于第二产业的0.3。

因此,当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经济、进出口、部分工业行业(汽车、钢铁)成为城市经济,乃至全国GDP增长的“核心引擎”时,关联性、内生性工作岗位却很难被经济增长带动,以致出现经济高速增长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现象。

二、西方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政府直接创造就业岗位   发达国家通常由政府出资,在一些部门创造就业岗位

如法国推行的“青年就业计划”就是由政府出资,新增一些职业,为失业者提供临时性的就业机会。

青年就业计划”的有三类青年人:一是18到26岁的无业青年,二是30岁以下的残疾青年,三是26岁到30岁无职业且不享受某些失业救济的青年

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具有两个特点,即“社会公益性”和“新兴或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如助老助残、家庭服务、环境维护、教育辅助、治安辅助、新技术推广、文体活动以及一些有关的协会。

在5年内受雇用青年可享受最低工资80%的待遇,由国家提供财政补贴。

据统计,“青年就业计划”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有35万个。

(二)通过财政补贴、税收等减免措施,鼓励企业雇用青年失业者   欧盟许多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给雇用和培训青年的公司提供经济补助。

例如,意大利的私营企业每雇用一个长期失业青年,国家每月给予60万至80万里拉的补贴,补贴期限为6个月。

在意大利,企业雇用的失业青年数量占就业青年总数的25%。

法国政府也采取一些优惠措施鼓励企业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

对那些聘用应届和失业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政府在一定期限内对其社会福利分摊金及一些税收予以免除,并且视情况按聘用大学毕业生人数给予一定补贴。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两点建议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牵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跨过就业这道“坎”,需要政府、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积极促进、大力配合,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一)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   按照奥肯定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反过来说,经济增长失业率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即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率则会提高失业率

具体说来,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缺口之间的比率是1:2,即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左右。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济增长无疑是就业增长的前提,但是,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创造出人们期望的那么多的就业岗位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增长优先论”,片面注重GDP的增长,注重高科技产业、资本密集型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增加就业的作用,将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人为地割裂开来。

鉴于此,建议:   (二)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积极开发和创造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就业,要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其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

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

四、总结   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钱宁,刘剑霞,苏向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增刊1):176―178.   [2]康新荣.浅论高校校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3):69—73.   [3]刘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17):103.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