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异物的原因分析与急救护理

【关键词】; 呼吸道异物

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危急症之一,多发生于4岁以内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1]。其严重性取决于异物的性质和造成呼吸道堵塞的程度,轻者可致肺部损伤,严重者可猝死。据有关报道,1岁以内意外死亡的病例中40%是由于呼吸道异物所致。因此,一旦发生呼吸道异物必须及时给予抢救与护理,才能挽救患儿生命。现将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75例呼吸道异物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原因分析,提出防范措施,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5例,男58例,女17例,年龄9个月~5岁,3岁以内67例,4岁以上8例,异物存留时间20 min~3个月,均为外源性异物植物性异物69例(92.0%),花生米最多占38例,其次是西瓜籽、豆类、葵瓜子,非植物性异物6例,塑料圆珠笔帽2例,异物存留部位:气管内71例,声门异物4例。并发症:单纯支气管肺炎32例,局限性肺不张5例,肺不张、肺气肿3例,肺炎―心衰1例,全麻下经支气管镜钳取异物75例,行气管切开1例。全部治愈出院。

2原因分析。

2.1患者的年龄分布见表1。4岁以下儿童为最多,占89.3%。表1患者的年龄分布(略)。

2.2呼吸道异物发生的原因分析见表2。吃东西时哭闹、吃东西时被打或哭闹时给东西吃最多,占86.6%。

2.3呼吸道异物的种类见表3。植物性异物最多,其次非植物性异物。表2呼吸道异物发生的原因分析(略)。

2.4呼吸道异物患者生活环境有关见表4。生活在农村的患儿发生呼吸道异物最多,这与农村地区父母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有关。表3呼吸道异物的种类(略)表4呼吸道异物患者生活环境(略)。

3讨论。

3.1呼吸道异物患者年龄分布由表1可见,0~3岁的小孩为最多,占89.3%,主要是因为患者缺乏基本健康知识,无自身防护意识,全靠家长的监护,稍有不慎,即可能发生呼吸道异物,且小儿呼吸道发育不全,咳嗽发射力量较弱,不易将异物自行排除[2];其次是磨牙尚未萌出,咀嚼功能不完善和喉的保护作用不健全,小儿进食或口内含有小物品,常因哭闹、打闹或跌倒,易将口内含物误吸入气管气管内[3]。由于小儿气管狭窄,尤其是1~2岁的儿童气管仅长7 cm,内径约0.6 cm[4],异物误吸后刺激气管黏膜引起炎症反应,特别是植物性异物会有游离脂肪酸,对黏膜刺激大,极易引起弥漫性炎症反应,使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导致呼吸道阻塞而危及生命。本组病例中植物性异物69例。

3.2常见的原因分析本组病例的呼吸道异物以吃东西时哭闹哭闹时给东西吃或吃东西时被打为最多,占86.6%,其次口中含物时说话,口中玩耍小物品。

3.3呼吸道异物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由表4可以看出,生活在农村的患儿发生呼吸道异物最多,占84%,这与农村地区父母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有关,说明患儿父母缺乏预防呼吸道异物的知识,农村与城市的生活环境主要区别是生活方式的不同。

3.4呼吸道异物特点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本病一经高度怀疑或确诊,应尽快到医院救治,及时将异物取出,患儿可转危为安。反之,轻者引起肺部并发症,重者可导致死亡。本组发生并发症33例,主要原因是误吸异物后不能及时到医院诊治,应从中吸取教训。

4急救护理

4.1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发生呼吸道异物,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取出异物,预防各种并发症;接诊后,将患儿安排在抢救室,视患儿缺氧程度面罩给氧,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如:气管切开包,直达喉镜与支气管镜,异物钳,吸痰器,急救药品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如患儿出现面色青紫、烦躁不安、发绀、呼吸困难,可将患儿立起,拍击后背使异物改变位置,以暂缓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1],高流量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配合医生行环甲膜穿刺或紧急气管切开,本组有1例患儿呼吸道异物取出第二天,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以上症状,护士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气管切开术,患儿转危为安,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患儿出现阵发性咳嗽、呛咳并闻及异物拍击音,表明异物在声门下及气管之间上下活动,是取出异物的最好时机;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同时伴有鼻翼扇动,心率加快160 次/min,颈静脉充盈,口吐粉红色泡沫应警惕心衰和肺水肿发生,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让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按医嘱应用各种抢救药物。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