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引导学生掌握元认知学习策略的行动研究

元认知是个体对于自身认知过程的认知,对学习起着计划、监控和调节的作用,强调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行为的关注。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1],这里的方法指的是学习策略

正如尼比斯所说:一个成功的学习者,不仅要获得大量正确的知识,还要掌握一系列学习策略,并且能够在任何学习情境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策略

学习策略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实效的关键。

元认知学习策略包括了解自身认知风格、自我监控策略自我指导策略自我评价策略等。

国内外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高学业成就的学生学习过程有更多的自我监控,而且能够更系统地根据自己的学习结果来调整所投入的精力。

本研究试图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掌握元认知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者的语文学业水平。

一、小学生语文元认知策略掌握情况的现状调查      调查问卷①是参照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编制的中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测题本》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而编制的。

问卷包括语文学习动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及资源利用策略四个维度,共20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涉及元认知策略方面的问题有4个。

五年级的学生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具有更牢固的学科基础知识,正处于元认知发展的飞跃时期,所以本次行动研究的对象为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

共发放问卷47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问卷采用了不记名课堂即时完成的方式。

数据表明,有将近30%的学生能较自觉、经常地使用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强化的手段对语文学习进行管理。

据了解,尽管没有哪一门科目的任课教师曾明确告诉过学生这样做能有助于学习,但大部分使用以上策略学生表示能这样做是受到了教师日常课堂管理行为的影响。

但这三种策略能自觉使用的比率还是偏低:自我评价自我强化的手段偶尔使用和极少使用(包括从来不用)的学生各占了30%左右;自我监控策略极少使用或从来不用的学生占到近50%。

调查发现,四种基本的元认知策略学生使用最多的是自我检查策略,比例高达60%。

学生们认为这是他们从低年级起就开始使用的方法。

由于每次测验或考试后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卷面分析,家长也经常提醒他们要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他们能较自觉地使用自我检查的策略

二、研究设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元认知学习策略――了解自身认知风格、自我监控策略自我指导策略自我评价策略等――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语文学业水平。

三、研究的过程      1.了解自身认知风格   (1)策略指向。

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认知模式,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

认知风格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类: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反思型,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整体思维、序列思维和分析思维,言语思维和形象思维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描述了人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八种方式: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类交流职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

每个个体身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占优势的智能。

美国不少学校通过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有较大帮助。

人类脑科学研究专家莱斯利•哈特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符合大脑信息加工的特点,否则学习将无从谈起。

因此,为了促使学习更有效地进行,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调整学习活动,使之符合大脑的认知方式,这时大脑就能以它理解的语言来接受新学习

(2)操作举例。

语文学习中常常可以见到如下现象:作文时,有的学生喜欢安静的、独处的环境,而有的则需要在音乐声中或与他人研讨的氛围中才能够拓展思维

又如,同样是学习一个生字“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编码方式,有的从它的字形入手联想:在日光照射下,一个叫“京”的孩子在地上留下长长的身影,这是给汉字进行形象编码;有的学生通过用生字组词、造句――“我喜欢和影子玩游戏”“我在学习的时候请你不要影响我”来记忆;有的学生则更偏向于用动作编码的方式来识记生字。

总之,方法是多样的,但如果能使用符合认知风格的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操作要领。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习惯的差异,注意引导学生采用适合个人风格又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学习

同时也要让学生关注他人的认知风格,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的优点。

2.自我监控策略   自我监控是指个体有意识地对自己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关注,特别关注自己某个方面的行为对学习进程的影响。

最常见的自我监控方法有:自我记录和自我记分。

(1)策略指向。

自我记录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的任务后,对自己某些学习行为的频次、持续时间等进行记录。

自我记分是让学生在考试、测验结束后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进行估分。

(2)操作举例。

表1是笔者针对五年级学生语文测验而设置的简单的自我监控表,其中集合了自我记录和自我记分,适用于考试答题结束后。

3.自我指导策略   (1)策略指向。

自我监控是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和检查,而自我指导是指按规则对学习步骤进行自我提示,后者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导作用。

(2)操作举例。

例如,在做说明文的课前预习时,笔者与学生共同设计了以下学习提示:      通过文章的题目猜想文章可能要介绍该事物的哪些方面?如果让你以此为题写作文,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圈出生字,注音并写出相应的音近字和形近字,标出书写时容易出错的部分。

参照课后习题和单元学习重点确定本文的学习要点。

文章的哪些段落分别对该事物的哪个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作好旁注。

作者是如何安排段落层次的?画出文章的结构图。

课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把最有代表性的语句画出来。

课文中有哪些你不理解的地方?有哪方面的问题是必须和老师、同学共同解决的?      使用自我指导的策略引导学生加强对学习进程的关注,降低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4.自我评价策略   (1)策略指向。

自我评价能促使学习者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从而改进将来的学习

“儿童将自己的学习行动与结果间的范例进行对比,检查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从而改进学习行动以达到较好的成效。

”[2]   (2)操作举例。

表2是一份语文测验的自我评价表,在成绩出来后使用。

学生可以利用此表格来反思自己答题的过程,从中找出疏漏之处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明确下一阶段学习努力的方向。

在下一次测验结束后再次填写此表。

通过前后两张表格的比较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改进情况。

(3)操作要领。

为有效促进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第一,反馈本质上应该为“纠正性”反馈。

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找出自身行为问题的根源,而后采取调节措施。

第二,适当的延迟反馈效果更佳。

第三,一方面,教师要提供评价的标准;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可以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制订评价的标准。

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用文本的形式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以下就是几个学生在一次语文测验后所作的文本式的自我评价

语文老师不知道提了多少次要审题。

可是我还是免不了犯没有认真审题的毛病。

例如:有一道题目是让我们扩写句子,上面明明写扩写两个地方,可是我只扩写了一个地方,真是不应该。

我想:以后我一定要改掉粗心的毛病。

虽然这次语文测验我拿到全班第一名,可我还是不高兴,因为有一些不该错的地方。

比如阅读题中的关于画出一个中心句的问题,其实如果我再认真一点就可以找到。

表格式的和语言描述式的自我评价各有优势:前者一目了然,后者则更加丰富多彩、灵活多变,也更富有感情。

四、总结   引导学生掌握元认知学习策略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

需要强调的是,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运用总是在具体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元认知学习策略从中、高年级开始比较合适,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开始有意识对自身进行关注。

此外,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策略是有机联系的,只是依据具体目标的不同有所偏重而已。

注释:   ①该调查问卷是出自笔者的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小学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南武小学为例》,本次行动研究中涉及的关于学生元认知策略方面的调查数据来自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作仁.朱作仁语文教学文集(三)[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76.   [2]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56.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南武小学)   (责任编辑:李凌)。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