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手术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常规手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功能区矢状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给予2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给予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

结果: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满意度为95.00%,使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满意度为65.00%,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常规手术; 功能区矢状大脑镰旁脑膜瘤; 临床疗效ki.cfmr.2017.34.0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4—0023—02   矢状大脑镰旁脑膜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内脑膜瘤,是指肿瘤的基底附着于大脑镰及矢状窦上,并且充满了状窦角的一种脑膜瘤脑膜瘤的供血异常丰富,并且生长过大时还会侵及大脑镰和矢状窦,所以临床上也常称之为窦镰旁脑膜瘤[1—2]。

目前,临床上治疗矢状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提升,再加上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矢状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成功率与治愈率越来越高[3]。

在本文研究中,给予20例功能区矢状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在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上均取得了较好了成果,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功能区矢状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给予2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给予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

以上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且均已排除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过度肥胖患者等,40例患者均符合功能区矢状大脑镰旁脑膜瘤的诊断标准[4]。

观察组患者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5~65岁,平均(45.65±2.39)岁;病程1~3年,平均(2.01±0.36)年;肿瘤直径为5~9 cm,平均(7.12±1.01)cm;其中,癫痫发作5例,轻度偏瘫2例,颅高压3例,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7例,视乳头水肿3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5~65岁,平均(45.55±2.29)岁;病程1~3年,平均(2.02±0.35)年;肿瘤直径5~9 cm,平均(7.12±1.02)cm;其中,癫痫发作4例,轻度偏瘫3例,颅高压3例,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6例,视乳头水肿4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进行治疗,首先将患者全麻后仰卧于手术台上,将头部用Mayfield头架固定住,在手术过程中不允许患者头部出现移动等现象,常规备血500 ml。

术前根据MRI、CT及全脑血管造影技术确定头皮切口和骨瓣的位置,再结合肿瘤的具体位置、具体大小及与上矢状窦的关系,制定出一条最佳的手术入路,尽量避开患者的重要引流静脉。

如果患者肿瘤位于大脑的中部1/3处和后部1/3处,则采取侧俯卧位;如果患者肿瘤位于中部的前1/3,?t可采用标准的发际内扣状切口进行手术

手术过程中需保护好患者的中央沟静脉及其他向矢状窦回流的重要皮层静脉,在肿瘤切除过程中,则要保护好患者的脑组织及蛛网膜间隙皮质静脉。

如果患者肿瘤过大,主治医师可采用瘤内分块切除发进行手术

如果患者肿瘤已经侵犯影响至上矢状窦,则需要切除肿瘤受累的矢状窦与大脑镰,于显微镜下在蛛网膜层仔细游离粗大回流静脉及中央静脉,并用棉片妥善保存。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将患者全麻后,进行裸眼切除肿瘤,常规备血1300 ml。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输血量、肿瘤全切除、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后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

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症状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无任何好转或有加重趋势,出现小脑出血、角膜炎、脑脊液漏、轻度面瘫等并发症。

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总例数×100%。

采用医院自拟的治疗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治疗满意度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

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于患者出院前1 d进行填写评分。

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参考文献   [1]易勇,周世军,陶裕川.矢状窦中部窦镰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71—73.   [2]陈永生,谭民轩,刘斌,等.常规手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79—80.   [3]蒋天伟,程广东,胡云权.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58例显微手术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6):21—23.   [4]王玉玉,李毅,吴海涛,等.显微外科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1):1881—1882.   [5]沙林,黎军,郑成,等.显微手术对功能区矢状镰旁脑膜瘤患者的疗效[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4):587—588.   [6]王兴铧,杜嘉庚.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7):2143—2146.   [7]陈夏东,赵霁,夏子锐,等.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与继发性癫痫的控制及防治[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7,44(2):151—154.   [8]刘志刚,李华,张志银,等.显微外科与常规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镰旁脑膜瘤的疗效对比[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3):505—507.   [9]秦有智,付洛安,李亮,等.显微外科技术在大型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1):122—124.   [10]丁兴华,张明广.显微镜下锁孔手术治疗56例颅内小脑膜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7,25(1):20—24.   [11]张道宝,吴洪刚,雷波,等.42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7,16(2):170—171.   [12]陈琪,李国强,李惊涛.MRI在大脑镰旁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6):8—1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