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声音不好听可以改变吗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传媒发展研究所在2007年12月29日召开的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公布了2007年报业竞争力监测结果:      ●报纸受众依然广大,但受众规模增长乏力,特别是中心城市读者的绝对规模已接近饱和。相比之下。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31.7%,互联网的扩散在中国已经达到了快速增长的临界点,预计在未来的三五年中。上网人数将会急剧增长。   另一方面,报纸读者的年龄结构正趋于老化。30个中心城市晚报都市报的监测数据表明。15~24岁年轻读者的比例为44%,而网民年龄结构则表现出极强的年轻化特征,25岁以下网民比例已经超出半数(51.2%),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达到70.6%。与此同时。报纸读者中25~45岁大专以上学历优势读者的比例为36%,对互联网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报业仍然占据广告市场第二大份额,但报纸广告收入增幅远低于互联网广告收入增长。2006年,晚报都市报20强以广告为主的主营收入平均年增长率仅为13%,而互联网广告2007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3.9%,预计全年将超过90亿元。互联网广告规模进一步缩小与报业差距,广告市场份额继续朝不利于传统报业的方向变化,长期看。这一变化不可逆转。      ●随着数字报业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报业的新媒体业务发展提速。报纸出版单位普遍加大数字报业投入,当前的主要发展领域是报纸网站、数字报纸和手机报。2007年,数字报纸和手机报数量激增,截止到11月底全国多媒体数字报刊数量已达到700种(不包括通常意义上的pdf版),手机报增加到300多种。      ●报业的新媒体业务营收开始增长,但尚未对报业收入结构产生明显影响。总体看,报业尚处战略转型初期,数字报业的盈利模式仍在探孝之尹。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1月8日)      ●媒体曝光阴暗面也是推动思想解放   只有媒体敢于暴露阴暗面,才能唤起公众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解放思想的大潮中去。时下一些官员“讲好不讲丑”,只唱赞歌不听刺耳的话,这些也是思想解放的障碍之一,不少群众担心讲刺耳话尤其是批评官员的话会遭到打击报复。因此,通过媒体曝光阴暗面,就会引起公众揭露矛盾、分析存在问题的热情,激发主人翁的责任感。多年来,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可忽视,每当媒体对那些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进行揭露批评的时候,总会引起公众触类旁通的反应,许多合理建议、益言良策也会井喷而出。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1月21日)      ●中国传媒业将采用“全传媒+全娱乐”模式   “5到10年内,中国将出现5至10家巨型传媒娱乐集团”。光线华友传媒娱乐集团董事长兼执行总裁王长田在2007年12月11日举行的《财经》年会“2008:预测与战略”上预测,未来中国的传媒业将普遍采用“全传媒+全娱乐”的商业模式。王长田认为,所有的媒体都具有信息载体的共性,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内容资源和广告资源的共享。相较于拥有单一的传媒公司,当一家“全传媒”公司同时拥有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后,优势立显。而各项娱乐产业同时也拥有互通、共享的特点,“全娱乐”公司的优点显而易见。   (《中华新闻报》2008年1月16日)      ●标题也需打假   2007年十大假新闻的出炉,让人再次对纸箱馅包子事件、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案和功夫巨星洪金宝去世等新闻假货进行反思。不过细细一想,在这些假新闻中,似乎少了一个近年来特有的品种,那就是所谓的新闻“假标题”现象!   说起来,新闻“假标题”好像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应运而生的。因为如今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人们要快节奏地浏览查找自己所关心的新闻内容,往往只能首先通过察看标题,再决定是否点开一个个新闻链接。但是一个时期来。许多网民反映,除了上述假新闻唬人的标题外,另有一些看似夺人眼球的标题,打开文章一拜读,其内容却是大相径庭,风马牛不相及,不由连呼上当,深有被人捉弄之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标题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题不真实,新闻还有何生命力可言?   假新闻害人不浅,假标题误人更深。我们应该看到。近年来由于假标题的助纣为虐,有些媒体在其新闻的真实性方面已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同时,随着我国传媒产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纸质媒体也已进入信息海量的“厚报”时代,种种迹象表明,如今假标题现象也已传染到部分传统的纸质媒体中,对此,我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许兴汉:《来个“标题”打假如何》,《解放日报》2008年1月13日)。

相关热词搜索: 声音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