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男尊女卑的性别图鉴:let s go 图鉴闪光分性别

中国安徽歙县棠樾村清懿堂内的的《自缢殉葬》版画,这一副画讲的是一位少女殉情的故事。这位少女的故事,是告诫女子要守贞、守节。这些活生生的故事,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封建社会教条的严酷。

视觉中国。

张红萍。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精神风貌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世俗化、平民化和人文化的趋势,呈现出重商主义和追求世俗享乐社会特征。在政治上,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经济上,随着宋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城市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全社会消费能力的提高,相应促进了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和娱乐业的发展。市场的活跃与物质的极大丰富,宋代享乐之风极盛,荒淫奢糜之风弥漫,影响了整个社会风气。

宋代的择婿与选妇

宋代是一个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一切都带上了金钱和商品的味道。择婿、嫁女也带上了商品的特性。汉末至宋之前,婚姻看门阀,宋代虽然也讲门当户对,但婚姻的特点是“不顾门户,直求资材”,婚姻对象以能否得到尽可能多的聘财和嫁奁为标准,甚至专门选择富户(暴发户),与我们现在的择偶有相似之处。

就是朱熹这样的大儒,家中“男女婚嫁,必择富民”,宋代的婚配完全看财是全社会的风气,非个别的问题。宋代还有一种现象是有权有财的富户人家“榜下捉婿”,登科及第之士成为选婿的热门对象,因为这些人有前途,福户有钱财,各取所需。

宋代婚配论聘财嫁奁还有一个特点:嫁奁要比聘财还多,造成嫁女成为沉重负担,出现了许多女性因负担不起嫁奁而终老未嫁的贫女增多的现象,出现了出嫁比娶妇更困难的现象。嫁女难竟然造成嫁不出去的女子只能作妾,或流落城市作歌女、娼妓,或入道观庵舍,或刚降临人世就被溺杀。

宋代婚姻之所以直求资材,是因为宋代是一个商品化的社会,人们把人生的价值定位在对物质的追求与享乐上。也是将女性商品化的一种行为,将女性的价值用金钱来体现。而嫁女比娶妇更昂贵是为了女性在夫家不受欺负而不得已的一种做法,这种恶劣的婚嫁资材化说明的还是男权社会女性商品化,这种以夫家利益为中心的男尊女卑已到畸形的程度,已经累及女性的父母,结果是人们更不愿意生育女儿,女儿成了被人嫌弃的性别

宋代选妇重德,选妇重德是儒家的一贯要求。宋儒更认为家庭的盛衰全在女人。妇德就是一个字:“贤”,也可以说是“柔顺”,就是淑女、顺妇、贤妻、良母。所以选妇很注重女子的家庭背景,正统的士大夫倾向于累世受儒家诗书传统教育的世儒之家,认为这些人家的女儿懂得礼法。

宋代纳妾之风盛行,宋代只要稍有社会地位与经济能力的各阶层男人,纳上一二妾是最平常不过的事,连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都认为:“有妻有妾,方始成个家。”宋代的纳妾已不仅仅是为了生子,更是男人们人生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最高统治者也纵容文武大臣们广纳姬妾。年过八十岁纳妾的也不在少数,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也都有妾数人。宋代男人沉溺于声色享乐不觉有异。

宋代狎妓文化盛行。

经济的繁荣,官僚士大夫商人的富有,城市物质消费与娱乐业的丰富与普及,互为作用。有需求就有卖家,男权社会男人们有钱后的欲望需求,使城市遍布瓦子勾栏、酒楼茶肆。欲望之蠢蠢欲动与人性荒淫的一面,在宋代妓业的发达与官僚士大夫狎妓之风中显示的十分充分,到了令人咂舌的程度。人这种动物如果没有约束,会成为什么样子,从宋代官僚士大夫们的狎妓最能看出其中的端倪。

官僚、富商蓄妓狎妓历来不令人惊讶,权钱能买来一切,有权有钱人精神生活之贫乏促使他们以消费女色生活糜烂为满足。但宋代狎妓方面有两种现象令后人难以追赶,一是所有的文人、士大夫、民族英雄、军队、武将、“正人端士”、太学生都蓄妓狎妓;二是最高统治者鼓励甚至带头狎妓。只要有钱,全国上下男人统统狎妓狎妓行为就没有羞耻可言了,而变成男人们生活娱乐的日常。

后人以为,只有柳永、秦观这种风流荒诞的词人诗人为寻找创作灵感蓄妓狎妓,其实不然,大多数的文人墨客士大夫蓄妓狎妓,比如钱惟演、寇准、晏殊、晏几道、梅尧臣、张先、宋祁、贺铸、黄庭坚、周邦彦、刘过等都狎妓狎妓的还有一代文宗欧阳修、苏轼,还有忠贞节操青史留名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这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事情。

宋代女人:饿死事极小 失节事极大。

宋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富裕,宋代男人们娶妻追求财资,纳妾、狎妓用于声色享乐,无止境的追求钱色不仅使人堕落,使人性变得丑恶,宋代男人极致的追求钱财声色败坏了人性,败坏了社会风气。在这种情况下道学家们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但对于男人们的声色犬马道学家无可奈何,他们倒是对治理女性有一套。

男尊女卑、重男轻女、轻视女性是儒家的一贯性别观念,但在宋代以前还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但到了宋代,不仅所有儒士都大谈特谈如何治理女性,而且他们还创造了一套女性劣根性的说教,他们认为女性的本性是淫、邪、忌、妒、悍。

宋儒参知政事李昌龄说:“大抵妇人女子之性情,多淫邪而少正,易喜怒而多乖。”宋相张齐贤说:“妇人之吝财与妒忌,悉常态也。以不妒忌、疏财者,皆难事”。宋儒范师道说:“夫妇人女子与小人之性同”。

宋儒认为女性本性劣根,把败家、乱家的责任归咎于女性。欧阳修说:“家道主于内,故女正乎内,则一家正矣。凡家人之祸,未有不始于女子者也。此所以戒也。”著名道学家周敦颐说:“家人离,必起于妇人。”司马光说:“自古及今,以悍妻而乖离六亲,败乱其家者,可胜数哉!”。

于是宋儒认为必须对女性进行妇德教育,司马光说:“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程颐说:“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则家正矣。”朱熹也特别重视对女性妇德的教育,他还刻印《女诫》,使之广为流传,并准备亲自编写新的女教教材。

宋代儒士与道学家们人人热衷于女德教育,这大概是他们能做的事情。可惜在治国上他们显得无能,对男性的淫靡生活他们也无可奈何,唯独对女性的女德教育他们情有独钟、成效卓著。

宋代女性比之唐代女性安分守己太多,就是皇后与公主们也接受了儒家传统的礼法变得规规矩矩。特别是程颐提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贞操观后,女性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窄小。而且从宋代女性开始裹脚,宋代女性生活为之变化的重要朝代,周敦颐、程颐、朱熹等道学家女性观念的影响到明清才真正显现出来,自此之后女性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悲惨。

宋代男人的放纵与女人的守节,男人的为所欲为与女人的被严格治理,形成一幅男尊女卑性别图鉴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硕。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