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摘 要:乡村旅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哈尔滨虽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强大的都市环境依托、浓郁的黑土民俗文化和良好的农业产业基地等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核心优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潜力巨大。

毕业论文网 /2/view—12138616.htm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哈尔滨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4—0236—01   一、哈尔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优势   1.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

哈尔滨市生态环境类型丰富。

山地、丘陵、平原多种地势组合,平原辽阔;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等多条河流流经哈尔滨,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水景资源

2.强大的都市环境依托。

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中国省辖市中管辖面积最大、管辖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是乡村旅游产品消费的强大后盾。

3.浓郁的黑土民俗文化。

哈尔滨市不仅汇聚了包括满、朝鲜、回、蒙古、鄂伦春、锡伯、维吾尔、鄂温克等48个少数民族,还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拥有浓郁的金源文化。

4.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

哈尔滨是中国的农业大市,建设有稻米、大豆、玉米、乳品、生猪、肉牛、肉蛋鸡、蔬菜、食用菌、林木10大产业带,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资源支撑。

二、哈尔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目前,哈尔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已取得一定进展,如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的五一村,开展了以“乡下有我三分田”为主题的民俗旅游休闲活动,建设了“百家姓有机蔬菜园”;宾县马家屯围绕农业生产发展耕地认领项目,为游客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平台[1]。

乡村旅游点的成功案例,为哈尔滨市的乡村旅游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哈尔滨乡村旅游产品仍较多停留在传统层面,主要问题表现为:   产品结构单一,资源开发不深入。

哈尔滨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主要有森林、湿地、水库、田园、农家乐、民族民俗、采摘农业、农田农耕等。

但目前的开发深度不够,仍以就餐、采摘农家乐和休闲农业园为主,参与性不强,大都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层面上。

普遍存在产品粗糙,项目雷同,经营粗放,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场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等问题。

三、哈尔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建议   首先,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资源,设计、开发和销售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服饰、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等,因地制宜推进分工,避免简单的照搬。

引导有条件的“农家乐”品牌化发展,避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适时推动接待分工、农副产品加工分工旅游商品生产分工,形成“农家乐”的产业化提升。

其次,鼓励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

根据农民意愿,在满足农民居住自用的基础上,引导将多余产权房入股参与建设规模型产权式乡村旅游住宿设施。

鼓励和支持村民以股份制形式组成专业旅游公司,积极探索实施公司+农户、公司+旅游点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逐步挖掘、整合分散的乡村旅游资源,提高乡村旅游的组织化程度[2]。

最后,旅游部门要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内容,整合媒体资源加大宣传。

鼓励旅行社和有条件的各类旅游集散中心,开展专业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

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公益性宣传,开发修学旅游、银发市场等。

与各级农业网站、农交网站,携程、途牛、驴友论坛等各类门户旅游网站建立链接、加强互动,进行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的推介。

参考文献:   [1] 李安琪.哈尔滨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11):69—70.   [2] 葛晓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9):23—25.[责任编辑 王晓燕]。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