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银行

2011年,银行业的盛宴,就是中小微企业的悲剧。

下载论文网   “银行高息揽储成本最终肯定还是会转嫁给贷款企业,这就是一条食物链。

”   “虽然,去年我拉的存款比2010年增长了50%以上,但依然没有完成全年目标。

张晓彬笑着说,表情有些尴尬,他的身份,是上海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

他和他所在的银行,做着一件非常简单的生意:以一定的成本吸纳资金,再以更高的价格把资金借出”,赚取差价。

2011年之前,银行张晓彬的考核指标是“新增贷款”,也即“借出资金”,但现在,这个指标变成了“新增存款”,也即“吸纳资金”。

原因很简单,在“缺钱”的2011年,“贷款就是皇帝的女儿,根本不愁放不出去”。

对于张晓彬来说,这是一次让他有些头疼的“转型”。

但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这却是一次赚钱的大好机会。

只要能够“吸纳”到足够多的资金,它们就能高价“借出”更多的资金,就能够从中赚到更多的“差价”。

它们的确已经做到了。

2011年前三季度,16家A股上市银行均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绩单。

当期,这16家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6920亿元(其中,净利息收入占比77.4%),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31.86%。

净息差(一个衡量存贷款利息差的指标)的提高,是银行业利润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 1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净息差分别为2.48%、2.52%和2.57%,而2010年前三季度,这个一指标分别为2.28%、2.36%和2.41%。

在单位收益率提高之后,对于各大银行来说,更重要的是做大资金规模,“借出”更多资金

与此同时,它们需要从市场上“吸纳”到更多的资金,以保证资产结构的合理。

张晓彬坦言“整个2011年,为了拉到储户,用高息来吸引存款,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每家银行都在做,只是利率高低的问题。

”   那么,最终埋单的是谁?是那些亟需资金企业,尤其是那些中小微企业

银行高息揽储成本最终肯定还是会转嫁给贷款企业,这就是一条食物链。

张晓彬说。

2011年12月初,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公开表示:“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了。

”2011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02.16亿元,同比增长50.39%,实现净利润213.86亿元,同比增长64.42%,增幅位居16家上市银行之首。

简单地说,整个2011年,中国银行业主要做了这样一件事:以高于往年的成本吸纳”了比往年更多的资金,然后,以高于往年的价格“借出”比往年更多的资金,并且,在此过程中,银行获得的“价差”也比往年更大了。

资金争夺战   2011年初,当张晓彬所在的银行把“新增存款”确定为新考核目标后,他的工作节奏被打乱了。

“一开始,我们原本以为只要维护好原有的客户就足够了。

张晓彬说,“但三四月份的时候,我们发现必须要开拓新客户,因为指标太高了。

”   银行之所以急于揽储,是因为,2011年前11个月,央行先后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直至21.5%的历史高位,这也就意味着,银行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更多了。

而银监会在月末、季末和年末,对银行存贷比(贷款总额/存款总额)考核,从来不会“手软”,存贷比不得高于75%,是一个硬性指标。

在“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比考核”的双重约束下,如果银行不增加存款,也就意味,其可以“借出”的资金,将会大大减少,从而大大影响其盈利能力。

为了保证贷款规模不被缩小,吸收存款,便成为各大银行共同的选择。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表示:“解决存贷比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拉存款

2011年,银行的主基调就在存款上。

”   而在激烈的资金争夺战中,提高“利息”,便成为最有效的手段。

正如张晓彬所言,整个2011年,高息揽储“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为了吸纳更多的资金,各大银行更是花样频出。

2011年年初,一家国有大行客户经理,曾在上海浦东金杨地区的多家券商营业部打出“存款送金币”的口号,风头一时间盖过所有银行

该客户经理称,只要在该行存人600万元,就送全套熊猫金币(市值2.5万元左右)。

当然,银行的“高息揽储”一般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即应对银监会在月末、季末和年末的“存贷比考核”。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温州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称:“年底的时候,我们到处找钱,客户只要存2天就好,也就是12月29日存进去,1月1日就可以拿出来,银行主要是为了度过年终考核。

”   “我们吸引客户的方法是直接返现金,存1000万元返10万元。

”这位客户经理称,“不过,像这种冲量的资金,都是上亿元的大资金,对于散户,银行根本没有兴趣。

”   谁来为高息埋单?   2011年底,徐梅经常会收到银行发来的各种高息揽储的短信,她在江苏昆山经营一家环保材料公司。

在她的手机里,有这样一条“理财产品”的推销信息:“中国银行半年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5.5%”。

她对本刊记者称:“这不算高的,我还收到过年化收益率8%的短信。

”   而央行规定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仅为3.5%,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仅为6.56%。

如果银行以8%的利息吸纳存款,再以6.56%的利率贷出,那么亏损是显而易见的。

银行也是企业,它也要盈利,也要赚钱,不可能自己掏出高于央行基准利率的利息支付给储户。

张晓彬说。

那么,银行高息揽储成本,最终由谁来埋单?   “哪家企业急需贷款,这部分利息就转嫁给谁。

”   不过,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一般并不缺钱,并且,它们在跟银行打交道时也更有议价的底气。

于是,中小微企业,便成为银行转嫁成本的主要对象。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曾表示:“这部分利息并不是由银行埋单。

因为毕竟有很多企业缺钱,谁来为这部分利息埋单,银行就把钱贷给谁。

”   整个2011年,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利率,普遍会在基准利率上上浮15%至20%,极端情况下,上浮的幅度甚至高达80%。

据本刊记者了解,2011年5至8月间,温州民间借贷年利率最高180%的时候,当地银行企业发放的贷款利率也水涨船高,高于基准利率50%以上,一度高达80%。

而在温州老板跑路事件发生后,虽因当地政府介入干涉,银行贷款利率有所下滑,但仍然高于基准利率30%以上。

当然,银行向中小企业转嫁成本,还有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要贷款存款”。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按照贷款额度的一定比例,企业先存一笔钱进银行,然后银行再放贷;另外一种方式是,银行先把企业贷款做成存款,然后,企业再凭存单做“抵押贷款”。

对于银行的这些“技巧”,徐梅都有所了解。

所以,看着手机上银行发来的高息揽储短信,她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

同其它中小企业一样,整个2011年,她的公司也面临着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房租成本等大幅上涨的难题,不过,贷款难,才是她心头最大的阴霾。

“你以为银行会做亏本买卖?不可能。

我去贷款的时候,银行还要向我收财务顾问费呢。

”徐梅说,“不过,企业真正资金周转紧张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办法,银行开什么条件都可以。

”   不过,中国银行业对中小微企业的“挤压”,也给它们自身带来了隐患。

2011年11月,中银国际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称,2011年底,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将会上升,不良贷款率也将增加,银行资产质量的风险正在扩大。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