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梦想同行 [创业:快乐与梦想同行]

求学之路      楼柏良出身于浙江慈溪农村的一个平民家庭,年少聪慧,1978年在其年仅15岁时便顺利考入了宁波师范专科学校。

对于一个从乡间学校走出来、浑身还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他而言,一下子来到宁波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开始新的大学生活,一切都令他周围的那些同龄人非常羡慕。

勤奋好学的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抱着教书育人的淳朴理想,楼柏良在毕业后于当地一所中学任教,希望能在这里倾其所学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在从事日常教学的同时,楼柏良始终关注着化学研究在中国国内的发展。

随着不断的深入了解,他清晰地认识我国在国际化学领域内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境况。

于是,他毅然报考了中国科学院。

1983年,楼柏良考取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师从著名有机化学家戴立信教授。

与他同届考取的研究生当中不乏从国内著名高校毕业的学生,相对于他们,楼柏良深知自己的不足,于是在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6年求学期间,楼柏良虚心求教,如饥似渴地学习,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9年,楼柏良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荣获首届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由于其在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楼柏良收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斯蒂芬。

哈呢森(Stephen Hanessian)教授(国际著名有机化学家,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药物化学基金会主席)的邀请,1990年楼柏良来到斯蒂芬・哈呢森教授实验室开始了他为期4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十年磨砺      多年的求学不仅使楼柏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培养了他极强的科研能力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学业结束后,楼柏良选择了在国际化学制药业中发展速度快、技术水平高、人才荟萃的美国化学制药企业磨砺自己。

随后的8年楼柏良一直在知名生物制药企业从事化学制药的合成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多项专利。

在国外多年的打拼使楼柏良在美国拥有了安逸而舒适的生活,但身在异国他乡的楼柏良始终心系国内的发展与变化。

2001年,楼柏良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国际医药研讨会,并适时考察了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投资环境。

那一次的回国之行,使楼柏良感受颇多。

一方面,看到国内众多医药企业多年以来停留在对国外二类、甚至三类药的仿制生产模式里而深感忧虑,同时,对于因国内缺少专业的新药研发机构而使越来越多的化学专业人才在毕业后转行,从而造成国家化学人才的极大流失和高等教育的浪费而焦虑万分:另一方面,看到国内日益完善的创业投资环境又使他的内心欣喜万分,于是回国创业的念头愈益强烈了。

随后两年,楼柏良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新的创业之路做着积极的准备。

因为他知道,回国创业会面临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而他将要做的事又是少有前人做过的事,他希望能利用自己多年所学以及对化学制药行业的丰富经验在国内创建一个企业,为中国的化学新药研发开辟出一条新路;在国内搭建一个平台,为国内有志于从事化学研究的人才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个人才能和知识创新的舞台,而这一切都只有基于精心的准备、长远的战略规划才可能使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

创业奋斗      2004年7月,楼柏良和弟弟楼小强在北京创办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有限公司。

对于机会的把握和坚持来自于楼柏良在国外10年磨砺出的坚韧品性,正是这种品性,使楼柏良康龙化成发展过程中跨越了很多难关。

化学制药技术领域的创业,启动资金和技术资本同样重要。

楼柏良拿出自己在国外多年的积蓄,在国内家人的支持下,最终筹集到了创业所需的启动资金。

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楼柏良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在北京创办企业。

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有限公司从事的是生物活性筛选和建立新型药用小分子化合物库,目前天然产物无法满足药用小分子化合物的需求,而通过人工设计,短时间内就可以合成数十个乃至成百上千个药用小分子化合物,同时将化合物库内活性最高的化合物挑选出来作为新药研究的先导化合物,是一种非常快速、经济的研究策略,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

然而万事开头难,在创业之初,楼柏良将诚信作为公司的第一信条,并因此吸引了大批客户。

2005年8月,美国一家公司发来订单,要求公司提供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筛选化合物,并要求在半个月内提供样本。

接到订单后,楼柏良调动公司所有的力量,夜以继日地进行工作,但是在研发过程中他们发现,成本远远高于订单报价。

选择坚持还是放弃,是摆在公司每一位员工面前的难题。

那时公司才成立一年,资金需求压力巨大,而坚持履行这份合同将给公司造成上百万元的亏损。

然而,楼柏良对诚信的坚持、对困难不低头的坚韧品性使他没有放弃。

公司最终决定坚决按合同内容执行,对于当时公司的规模而言,虽然损失较大,但同时赢得了客户对企业的信赖,更使企业与这家国际著名制药企业由一次尝试性的商业关系而转化为双方长期性战略合作伙伴。

此后,康龙化成在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新药研发服务的同时,也为全体员工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平台。

每年研发新型药用化合物几千种,得到客户的普遍好评,国外订单不断增加,康龙化成也从当年的几十人发展到今天的四百余人。

虽然有着种种不易,楼柏良依然忠于他的选择,因为创业本身就是无比快乐的、因为回报国家是不用问为什么的。

楼柏良对此经常慨叹到:“康龙化成培养的人才不仅要为康龙化成所用,更要为国家所用,为社会所用,既便以后他可能离开康龙化成,他也是北京的人才,是国家、社会的人才!”   “是祖国开阔的市场成就了我创业梦想,也是祖国赋予了我回报社会的机会!”。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