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实施规范化护理的意义。方法 比较气道护理前、后呼吸道感染损伤情况。结果 自患者呼吸机后实施规范化护理气道护理前后呼吸道感染气道损伤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加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心理护理和正确使用呼吸机,可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可显著降低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护理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最常用的方式,临床上经常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提高了成功率同时也增加了气道感染气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的机会。为保证呼吸功能处于良好的状态,使患者配合治疗,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我科对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2006年我科共收治因各种原因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76例,男48例,女28例,年龄52.3±12.4岁。病种:各类中毒23例,脑外伤29例,脑出血16例,毒蛇咬伤4例,其他4例。行经口气管插管48~72h后行气管切开58例,单纯行气管插管18例,机械通气时间12.7±3.8天。呼吸机Newport E—200。该组病例中患者机械通气前均无呼吸系统疾病,无创通气患者不在之内。

1.2 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气道护理前组26例,气道护理后组50例。两组均在行气管插管即刻痰涂片和痰培养、拍胸片,24、48、72h各痰培养和痰涂片、拍胸片。48h后痰涂片和痰培养阳性为有呼吸道感染,24h后气管内吸出血性分泌物为气道损伤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比较气道护理前后呼吸道感染损伤的差异。

2 结果。

气道护理前组26例,其中发生呼吸道感染16例,气道损伤15例,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气道损伤者8例;气道护理后组50例,其中发生呼吸道感染12例,气道损伤8例,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气道损伤者38例。气道护理前、后发生呼吸道感染气道损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见表1。表1 气道护理前后呼吸道感染气道损伤比较。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最有效方法,能维持适当和稳定的通气,保障呼吸道的有效通畅,纠正缺氧。但同时也增加了气道感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的机会。通过加强气道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气道感染损伤的发生。我科通过对7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进行探索,护理体会如下。

3.1 正确应用机械通气防止低氧血症和气道损伤 患者因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采用机械通气,可减少呼吸肌耗氧,减轻二氧化碳潴留引起或加重脑水肿,护士必须加强气管切开套管和气管插管的管理,掌握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并能根据呼吸状况和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频率及节律,合理设置或调节呼吸机参数。

3.2 人工气道的湿化 湿化器需用无菌液,使用前将适量蒸馏水倒入湿化器内,并及时添加至max线,湿化液量根据痰液性质决定。温度设置以低于患者体温2℃标准,使湿化的气体进入气道后渐升至体温水平,达到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利用呼吸机雾化,每天不少于100ml,以防呼吸道干燥,避免因湿化液不洁增加气道感染机会[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