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挑战 机遇 策略

[摘 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趋势,面临投资和外贸依存度过高、产业结构不完善、生态环境约束、市 场压力加大等多种挑战;同时,也存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机遇

要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调整利益结构;从发展循环经济入手强化全民节约和环保意识;从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入手平衡“三驾马车”,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方式转变机遇;策略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更高更宽的要求。

它是实现国民经济从“又快又好”发展转变为“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包涵经济发展要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向低投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低消耗、低污染和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转变,由单纯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最终在于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同时,也涵盖了要素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并且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友好方面的状况。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从见物不见人的增长理念转变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挑战      1. 投资和外贸依存度过高,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增长和出口贸易拉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

但是,我国投资增长率和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消费增长率,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呈现“两高一低”的不平衡发展

投资拉动型的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的过剩产能,必然要通过出口贸易来释放产能,从而导致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外贸依存度长期很高。

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7%,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比2004年提高7.3个百分点,出口增长率一直都大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可见,出口在GDP中的所占份额是持续增加的,我国经济发展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

不少产业是以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低劳动成本为代价,为发达国家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

同时,部分资源性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自给不足,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很高。

例如,原油的进口依存度41.3%。

对外依赖程度过高,使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加大,增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风险。

2.产业结构不完善,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资源必然从生产力低的部门向生产力高的部门实现高级化配置。

社会生产结构从三次产业的变化看,将由一、二、三结构转向二、三、一,最终达到三、二、一的结构状态。

改革开放30年来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28.2∶47.9∶23.9调整到2006年的11.7∶48.9∶39.4,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了很多,但第三产业发展仍显不足,我国三产结构尚处于“二三一”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主要是依靠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带动的工业化中期靠后阶段。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相对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加快金融、保险、物流等现代生产、生活服务业的发展,相对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在各产业内部提高科技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产出、高效益的产品生产,使产业结构不断软化、高级化。

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2039美元,经济发展中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都要求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 物质资源消耗高,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一直是能源消耗大国,居世界第二位。

据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GDP为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5%;我国全年能源消耗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3%,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

能源消耗的增长率越来越高,制约了中国经济发展

4. 生态环境约束日益明显,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较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单位GDP能耗、物耗高,污染重,排放量大。

长期以来“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的发展特征,使生态资源环境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水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二次污染严重。

农村畜禽粪便、水产养殖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不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环境压力将难以承受。

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国内和国际市场压力加大,迫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所引发的美国经济的持续下滑,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走向下行区间,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持续升值,国际市场出现低迷状态。

我国经济正面临外部环境持续恶化的挑战,这首先将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严重的影响,出口增长必将放缓。

国内市场近两年来PPI、CPI居高难下,大部分中间品和消费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的心理预期和消费习惯,甚至出现了消费市场的转移和缩水。

由于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煤、电、油、运”等传统瓶颈产业在利润大幅下滑的影响下,供给约束将重新出现。

国内市场有可能出现供求两方面的不稳定现象。

面对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压力,特别是出口贸易增长的大幅滑坡,原有的投资——出口互动的发展方式显然行不通了,迫切需要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机遇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契机   在全球经济变数很多、不确定性程度很高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紧紧把握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摒弃先粗放后集约、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摒弃片面追求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的状况。

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等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2.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新契机   在“新技术扩散效应”的国际经济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凸显在科技实力竞争上。

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性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推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重大调整的核心动力。

我国经济实力已有很大提高,迫切要求在自主创新上有新突破,这样才可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