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走过了如下历程:1978—1987年,从作为教育结构改革的核心起步,走向高速发展的轨道;1988—1997年,在规模稳步扩张过程中实现了办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办学的规范化水平;1998—2007年,从大滑坡到迎来发展机遇;2008—2017年,从规模高峰到迈入现代化,又开始面临生源困境。40多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更多的教育对象提供了受教育机会,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的实现。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生源减少、广大人民群众教育选择意愿不强等困境。未来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全面提高其办学质量;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及普通高中教育的衔接沟通,为学习者提供迈入高层次教育的通道;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职能,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开放性,使其成为重要的终身学习载体。

关键词 改革开放;中等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2—0006—12。

中等职业教育是指在高中教育阶段开展的职业技术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中等职业教育我国最早开始重视发展的领域。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大力兴办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1954年规定,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或4年,培养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从而确立了我国中等专业教育制度的基本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从教育结构改革的核心发展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基础,从规模的高速发展走向质量和效益为先,从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根本目标发展到为每个人提供人生出彩机会的教育终极目的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试图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行系统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策略做出展望。

一、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从作为教育结构改革的核心起步,经历了20世纪80 年代的恢复和崛起,90 年代初的稳固和中期以后的低迷,新世纪初的战略机遇及目前的徘徊和迷茫期,其在整个高中阶段教育中所占比例从1978年的7.6%增长到1995年的62.40%,又下降到2017年的40.1%,见图1、图2,这些都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我国相关研究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中职教育发展历程和阶段进行了研究分析。本研究认为,作为与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是与40年来我国经济改革变迁的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本研究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每10年作为一个区间,分别从发展背景、政策支持和规模变化等角度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变化进行论述。

(一)1978—1987年,从作为教育结构改革的核心走向高速发展

1978年,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产业经济结构大幅调整,技术技能人才急剧缺乏。我国开启了教育改革的历程。在这一阶段,中职教育作为教育结构调整的核心要素,以实现规模发展為主要目标。

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会议总结认为要研究中等教育结构问题,开始试点。1980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对于教育部的汇报两次进行讨论,并作出重要指示:“中学的结构改革是个很大的问题,非改不可。”“高中毕业生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进工厂当工人。”“教育制度的改革,要跟干部制度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第一是搞重点大学,第二是搞职业学校、技术学校,第三是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将来的工人都通过技术学校职业学校招”。1980年8月,中共中央转发的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文件提出,“必须积极逐步地把一部分普通中学改为职业学校”。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提出,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主要是改革高中阶段的教育。要使高中阶段的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实行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并举,国家办学与业务部门、厂矿企业、人民公社办学并举的方针。改革的内容和途径是:普通高中逐步增设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将部分普通高中改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各行各业举办职业技术学校,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可试办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积极发展技工学校;努力办好中专学校[1]。《报告》要求,经过调整改革,要使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生数在整个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比重大大增长。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对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很关注。1981年5月20日,教育部接到转来的胡耀邦指示:“根据城市就业的需要,能否将1/3的普通中学改为职业学校。”作为一种不同于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职业中学一开始就以不包分配、校企结合、服务当地、灵活多样的新的办学思路和模式而广受欢迎。

1983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出改革农村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力争1990年农村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数达到或略超过普通高中。1983年5月9日,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出《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把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实现四化奋斗目标的一项重大措施,认真抓好,力争到1990年,使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体相当。首次就职普比例提出发展要求[2]。 相关热词搜索: 夯实职业教育基础发展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