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中超难的等量代换,跟着这套方法一学就会_幼升小等量代换题目

等量代换幼升小民办面试中很多学校都会考到的一种题型,不同学校出的题目难易度不同,但是总结下来,等量代换的题目主要是下面这两种:

一类是有两个等式的。

另一类是有三个等式的。

有些爸爸妈妈反映,这类问题已经给孩子反复讲了好多遍,孩子还是不懂。对我们来说一目了然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对小朋友的生活经验储备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那么这类题该如何教给孩子呢?

​。

从常识入手。

小朋友不懂等量代换的问题,有时可能是因为不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问题。比如,不知道图里的天平是什么;没见过图片里的水果;香蕉和菠萝明明是不一样的东西,为啥他俩能相等呢.......等等之类的问题。

所以在做这类问题之前,爸爸妈妈们要保证孩子们不会被常识问题迷惑住。等量代换的题目里天平非常常见。让孩子明白天平的原理很重要:首先,天平是用来称重量的,其次,放在天平两边的物体,哪边重哪边就会往下沉,如果两边物体一样重,天平两边就会一样高。可千万别小瞧这一步,有了这一步,孩子就能明白,题里说的两个香蕉等于一个菠萝,指的是重量方面的相等

有了基本常识和经验的积累,下次再碰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不会被奇奇怪怪的问题困扰,可以专注到问题本身了。

等量是什么。

等量代换,理解等量是一个难点。对于小朋友来说相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用工具切两块大小相同但是颜色不同的橡皮泥块,告诉孩子这两块橡皮泥在重量上是相等的,也就是等量的。

然后可以用工具把橡皮泥压扁,让孩子天平秤一秤被压扁的橡皮泥和没被压扁的,孩子就能发现即使物体的形状改变了,重量也不会变。这样玩,孩子能明白即使两个物体在外观上一点都不一样,但也可以是等量的。

P.S.关于这个知识点可以参考皮亚杰著名的守恒试验,说实话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点难,孩子一般要到7岁左右才能够彻底内化,因为他们在心理上已经掌握了逆运算(把已经压扁的橡皮泥在心里还原为以前的形状)、去中心化(既可以考虑橡皮泥的形状又考虑它的重量)。

除了橡皮泥,钱也是帮助孩子学习等量非常好的方式。可以通过买和卖的角色扮演,让孩子理解钱的功能和转换关系:5个1角等于1个5角,10个1角等于1元,也等于2个5角。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地孩子就能明白,即使两个物体在数量上不相等,也可以是相等的,并能进行交换。

关于等量,小火花出道题考考大家,在下面的图里,哪个箱子最重,哪个箱子最轻,请根据他们的重量排序,最重的标1,其次标2,最轻标3。

该做题了。

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常识铺垫,并且明白了等量是什么之后,我们就可以试着让孩子做题了。小火花这就来考考大家,1个火龙果等于几个猕猴桃呢?

在解决这类题的时候,找一个中间量非常关键,仔细观察图可以发现,橙子火龙果猕猴桃都有等量关系,所以做火龙果猕猴桃中间量非常合适,我们就借助橙子来换一换吧。

1个火龙果=2个橙子,1个橙子=3个猕猴桃,这个时候我们的中间量就要派上用场了,把左边第一个天平中的橙子全部换成猕猴桃答案就出来了。

做完了上面这道题,我们再做一道题来巩固一下吧。在下面这张图里,一个西瓜等于几个芒果

这道题的中间量很明显是梨,梨和芒果、西瓜都有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梨这个中间量来找出西瓜和芒果之间的关系。

在第一个天平里,2个梨=4个芒果,平均分一下,1个梨=2个芒果。答案就出来了,1个西瓜=3个梨=2个芒果+2个芒果+2个芒果=6个芒果

小火花给大家总结一下做这类题的关键:

1.找出关键的中间量,用中间量来换一换,推断出答案。

2.如果中间量不是单数,平均分之后再代换

不知道大家学得如何?最后,用一道题来检验一下学习的成果吧~一个柠檬等于两个山竹,一个山竹等于三个香蕉,那么请问一个柠檬等于几个香蕉呢?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