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的土地:云南近4成耕地肥力差]云南土地网

土壤有生命,会呼吸,我们要像对待一切生命一样珍惜她,呵护她,她才能以自己的生命力支撑人类的生存。

”      土生万物,地产千粮。

对破坏、蚕食耕地的行为,政府早有警觉,并一步步收紧政策,划定“红线”,保护耕地数量有了“硬约束”。

云南土肥界科技人员认为:“保护耕地数量很重要,但还不够,要确保粮食安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提升耕地质量,让有限的耕地持久发挥效益,在当下显得更加迫切。

”      云南耕地“底子”如何   整体质量低,障碍因素多,土壤退化和污染严重      去年秋天,玉溪红塔区春和镇黑村村委会李文林老汉家的玉米又获丰收,掰下黄灿灿的玉米,老汉喜中带忧:“这些年,田地越来越不好耪了,不多施化肥,要让粮食增产,你想都不要想。

”   而几年前发生在大理市七里桥乡的“土壤病”事件,至今还常被农民提起。

当地农户是这样描述的:“白菜、大蒜等蔬菜刚长出五六片叶子就一棵棵死掉,根根全部长满大个小个的‘瘤子’,打什么药都不管用。

”请土肥专家来看,原来是长期大量施用过磷酸钙、尿素等化肥,导致土壤严重酸化,土壤严重缺钼,测出的pH值已到了临界点。

土肥推广技术人员根据土壤缺素和土壤酸化因素教农民往地里施生石灰,又增施农家肥,补充微量元素后,那片地才慢慢好起来。

“现在,地不好种了,吃肥、吃工、吃水,要增加产量,就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这是农民的普遍感受。

而用科技手段对云南耕地调查分析的结论,也从理论上证实了农民的感受。

全省耕地养分调查数据显示,云南耕地的基本特征是:“整体质量低,中低产田地比例大,障碍因素多,土壤退化和污染严重。

”   搞了半辈子土肥研究的窦晓黎进一步分析道:“还有一个隐形的现象是土壤有机质下降速度快。

全省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只有3%左右,有机质含量不到2%的耕地占了37%,远低于发达国家4%~5%的水平,而且每年还在以0.2%的速度下降,照这个速度,10年、20年后的状况,真是不敢想象;再就是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酸化加剧。

虽然近年来,我们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让部分耕地维持了地力,并培育了一些高肥力耕地、高产稳产农田,但耕地质量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 提高耕地质量已刻不容缓。

耕地质量下降谁之过   掠夺式经营加保护力度不够的结果      “耕地质量的上升与下降,取决于人们的经营行为。

”大量调查表明,云南相当一部分耕地质量下降,主要是对耕地实行掠夺式经营的结果,是保护力度不够的结果。

耕地质量下降主要是由于:   重产出,轻投入,耕地负荷加重。

多年来,农业生产上主要强调和追求高产出、高效益,对肥料的使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农作物实现高产,关键在于用肥多,导致农民在耕作方式上重产出轻投入;重无机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微肥的“三重三轻”和产出多,投入少;需肥作物多,养地作物少;连作田多,轮作田少的“三多三少”现象。

这一方面使现有耕地的承载力越来越重,其产量增加,靠的不是提高土壤肥力,而是以消耗土壤库存为代价。

另一方面盲目施肥导致了土壤养分比例失衡的加剧,甚至还有不少的农田基本不施有机肥

化肥施用不讲科学,凭“经验”施,导致土壤一些营养过剩,如氮磷盈余;而钾肥和微量元素又严重不足。

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极大地破坏了土壤的营养结构,导致土壤板结、自我修复功能和保水保肥能力降低,耕地带病运行,总体质量下降

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云南从1956年开始使用化肥,到1978年时化肥使用量仅为26.6万吨,此后,全省化肥用量一路攀升,1999年便增加到108.44万吨,到2008年全省化肥用量已达158.27万吨,30年增加了近6倍,而近10年就增加了1.46倍。

不合理的施肥,使云南化肥利用率相当低,冷落农家肥,滥用乱用化肥现象突出。

由于化肥简单易施,农民日益冷落农家肥、土杂肥、绿肥等有机肥

全省肥田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减少,秸秆资源直接还田量低,仅占20.5%,大量秸秆被焚烧或弃置乱放,未利用的畜禽粪便达274万多吨。

由此,耕地有机肥养分量占总养分量的比重,已由1956年的100%,1960年的95.22%, 1990年的57.49%,下降到2000年的34.10%,也就是说1960年至2000年的40年间,耕地中的有机肥养分量下降了61.12个百分点。

土壤酸化日趋严重。

一是云南大部分耕地本来就偏酸性;二是全省性部分停止施用石灰已达20年之久,钙质投放减少;三是土壤中的交换性钙、镁、钾等盐基离子淋洗流失,铁、铝离子向耕层富集;四是长期偏施氮肥,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等酸性肥料,使一些耕地土壤已由中性变为酸性。

全省pH值在3.5~5.5之间的酸性土壤约达2000万亩。

占优补劣,数量平衡,质量下降

云南耕地虽连年占补平衡,甚至补大于占,但新开垦耕地质量,远远低于被占用耕地质量

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大多是城镇周围和交通沿线质量高、长期投入积累多、设施好的良田;而开垦荒地主要集中在灌溉条件差的边远丘陵山区,新增耕地大都耕层浅薄、土壤养分含量低、排灌设施不配套、漏水漏肥、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于是出现耕地数量虽然平衡,但总体质量、生产能力却在下降

还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工业、城镇“三废”污染源增多,加上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耕地污染越来越严重。

2003年全省受到污染耕地面积785万亩,还有3256万亩耕地存在潜在污染

拿什么拯救失血的土地   我们要像对待一切生命一样珍惜她,呵护她      “耕地只有数量没有质量同样令人担忧”。

土肥站资深专家认为:“面对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省情,提高耕地质量,藏粮于土,才能真正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安全。

”   正是居于此,近年来,云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等,在遏制耕地质量下降上收到了一定成效,但还远远不够。

提高耕地质量,真正藏粮于土,确保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还需“大手笔”。

在全面展开的高产稳产农田建设中,将提高耕地内在质量放在与水路沟渠等硬件设施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表”“里”兼治。

加大对耕地内在质量建设和地力培肥的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增”(增施有机肥)、“提”(提高肥料利用率)、“改”(改良土壤)、“防”(防止土壤退化)等耕地质量恢复措施,遏制耕地土壤退化、地力下降趋势。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实行合理轮作,发展绿肥生产,增加有机肥源;实行富余秸秆翻压、覆盖直接还田,确保富余秸秆全部还田;实行工厂化快速高效无害化处理禽畜粪等有机物料,发展商品有机肥生产与应用,提高禽畜粪等有机物料利用率。

尤其在化肥价格居高趋涨的情况下,要积极引导、指导农民充分利用现有有机肥资源,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因地制宜的施用无机化肥,达到培肥改良耕地土壤,保护提高耕地质量,节本增效的目的。

综合治理耕地环境。

积极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抓好水土保持;加大管理力度,坚决控制和治理工业“三废”污染,大力推广节肥节水技术,建立农业废弃物回收制度,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农业。

开展耕地质量调查。

建立土肥检测体系,提升土肥检测手段,查明耕地质量及其变化,为改良和保护耕地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有生命,会呼吸,我们要像对待一切生命一样珍惜她,呵护她,她才能以自己的生命力支撑人类的生存。

”接受采访的土肥专家以此作为采访的结束语。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