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语言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语言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始终,随着语法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丰富,为汉语语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水平的提升,促进我国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高自身地位,更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潮,使对外汉语教学比较热门。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知识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给学习者以多样化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者对汉语的理解。本文主要从理据性和象似性两个方面论述了认知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 ; 应用。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31—01。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许多专家学者针对对外汉语教学而进行相关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更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汉语是汉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博大精深,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难度。语法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学生学习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留学生的学习难度。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如果对外汉语教师具备良好的语法理论系统,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由此,对认知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具有必要性。

一、认知语言学理据性对外汉语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坚持体验哲学观点,是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能够通过认知方式或情感体验而解释语法,为留学生更好学习汉语奠定有利条件。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可通过认知语言学基础理论和观点对汉语语法进行解释,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一)造字理据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具有理据性的,造字也具理据性,字的表现形式和字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例如:“木、林、森”这三个字之间,充分体现了多种造字规则。一是象形,根据事物的外观形象进行造字,“木”字给人以树的形象联想。二是会意造字规则。“林”可以看成是一排树木,“森”可以看成是一片树木。由此可见,造字具有一定的理据性。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积极为学生讲解造字理据性,既能提高学生对字的认知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字的理解和记忆,对学生更好学习汉语具有积极的作用[1]。

(二)构词的理据性

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据性也体现在构词方面。字是词的组成元素,构词具有一定的理据性

首先,名词重叠,大多扩大了字义的范围。例如:“人”变为“人人”,代表很多的人,增强了字的表达效果。再如:“山水”可能代表着某一处的山水景物,而“山山水水”则表示众多山水场景,使词语具有更宽泛的范围。

其次,形容词重叠,大多加深了词义的程度。例如:“认真”和“认认真真”两个形容词,应用在同一语境中,则有不同的效果。A.小敏认真做每一件事。B.小敏认认真真的做每一件事。两个词分别应用于同一句中,虽然都表示“小敏做事认真”之意,但B句强调“小敏做事认真”的程度明显加强,字里行间中渗透着细微的谨慎[2]。

重叠词虽然有词义增强的效果,但具有一定的使用规则,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易错点之一。由于重叠词本身具有“很”、“非常”之意,因而在使用叠词的语句中,不可插入“很”、“非常”等字样。例如:“白白”这个词,应用在语句中,可以为“我有一张白白的脸”,却不可在“白白”之前加入“很”字,即“我有一张很白白的脸”,这不符合汉语规则。

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遵循汉语规则而教学。首先,使学生明确造字理据性,避免学生写错别字。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欧美留学生和日韩留学生的这类错误相对较多,并且我国学生错别字现象也极为普遍。为学生进行造字理据性讲解,能够增强学生造字的理解,以强化记忆。其次,学生如果掌握了字词的理据性构造,不仅自主进行汉字演变体验,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印象和减少失误。

二、认知语言学中象似性对外汉语中的应用。

(一)重叠词的象似性

对于重叠词而言,名词重叠词表示“多”之意,形容词重叠词则表示“很”、“非常”之意,前者代表数量增多,后者代表程度加深。重叠词具有象似性,因而对外汉语教师有必要积极利用其象似性特点而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重叠词的区分理解。例如:名词“日夜”和重叠词“日日夜夜”,前者表示一个日夜,后者表示多个日夜,增多了数量[3]。

(二)语序的象似性

汉语语序具有一定的顺序,能够代表语法意义。如果语序发生变动,则表达的意义也随之改变。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讲,此类现象称之为“顺序象似性”,主要分为时间顺序象似性和空间顺序象似性两种。

1.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象似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语序的变动,使语义发生改变,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部分。但是,对外汉语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多举例,对多种语序的不同语义进行解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我拿书去办公室”和“我去办公室拿书”,从字面上来看,两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但是对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则会发现两句在时间顺序方面存在不同点,前者代表书已经拿在手中了,且要带着书去办公室;后者代表书在办公室,我现在过去取。

2.空间顺序。

汉语语序中存在着空间顺序象似性。例如:“我在图书馆读书”和“我读书时在图书馆”,这两句都表明图书馆是我读书的地点之意,但前者表示“我现在正在圖书馆”,后者未表明“我现在是否在图书馆”,有不在的可能性。由此可见,语序的变动,使空间发生了改变[4]。

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必须了解汉语语法,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汉语语序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深入开展。SOV是汉语中典型的语序语言,教师只有对认知语言学理据性和象似性有深度把握,才能对外汉语教学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认知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对留学生更好学习汉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进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不精讲语法理论,但自身必须具备系统的语法理论基础,进而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另外,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实例而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具生动性,对留学生更好学习汉语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胡向辉.汉语语法理据性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2.

[2]王丽丽.基于语料库的词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孙庆芳.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给”类介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王菲.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认知语言学应用探骊[J].学理论,2010, 23:288—290.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