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力衰退的财务识别探析

摘要:本文以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被注册 会计 师出具的有关持续经营问题的非标意见为出发点,研究上市公司竞争力衰退问题。   关键词:财务识别上市公司竞争力衰退   一、 企业 竞争力衰退识别      企业必须能够通过一些财务指标识别竞争力衰退,但企业这样识别竞争力衰退较困难,因为其相关数据也难于取得。由于上市公司有信息披露义务,而且年度财务报告必须经过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在上市公司年度审计报告中有就公司持续经营假设”提出质疑或提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以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中是否被出具与“持续经营假设”或“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来界定企业是否存在竞争力衰退。   在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简称标准意见),另一类是非标审计意见(简称非标意见),在这些非标意见中有提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审计意见。根据A股(包括A股、既发A股、又发B股或H股的公司)上市公司历年非标意见的统计,涉及持续经营能力非标意见非标意见的比例从1996年开始逐年上升。根据涉及持续经营能力非标意见的内容分类,影响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主要原因按其所出现的次数多少排列为:亏损,包括连续亏损、当年亏损、重大亏损、累计未分配利润为负等;未能偿还到期债务,包括未能偿还逾期借款、到期债务金额大、未能偿还到期债务等;资金紧张,包括流动资金(或营运资金)为负,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资金匮乏等;经营困难,包括公司停产、半停产、经营出现困境、营业收入大幅下降、主营业务萎缩等;债务负担重,包括债务负担沉重、担保数额大、涉诉担保或负债金额大等;资不抵债,包括净资产或股东权益为负、资产负债率高等;子公司经营困难,包括公司或附属公司经营困难、停产、半停产、子公司巨额亏损、公司投资占资产比例大且投资损失大等;关联占用金额大,包括控股公司、关联公司资金占用、为控股公司或关联公司担保或抵押等;还有直接说明公司财务状况恶化或严重恶化。

二、研究设计      由于1996年和1997年涉及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非标意见较少,本文选取1998年至2003年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涉及持续经营能力非标意见上市公司,共173家。按行业相同、上市年限相同、规模相近(期末总资产数额接近)且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标准审计意见的非sT公司为对照样本,从1998年至2003年取得样本数分别为10、16、19、18、24和19组对照样本,共212个观测值(原始数据来自巨灵数据库)。本文选取反映公司竞争力衰退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率;盈利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净收益率、每股收益;经营能力指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投资规模指标——长期投资比率;关联占用指标——关联占用率;。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