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多元化融资策略

【摘要】 万科基于财务风险防范多元化融资策略表明,与行业企业特征匹配的目标资本结构是管控财务风险防范资金断流的 “底线”,全球视野的多元融资渠道可以规避国内银根紧缩和通道狭窄的不利影响,持续创新的融资工具是企业持续大规模筹资的现实保障。

这为企业应对中国式的经济冬天指明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融资之道。

【关键词】 财务风险;经济周期;融资弹性      一、引言   2008年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

温州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发源地和国内30多个细分产业的生产基地,30万家制造企业中的20%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并有4万多家企业倒闭。

中国最大的外贸型出口企业基地东莞市1到5月,关停、转移外资企业共405家,同比上升36.4%。

有分析表明,中国企业处在有史以来最大的生存危机中,国内中小企业或将迎来密集的“破产潮”。

具体来看,人民币大幅升值、汇率风险加剧、国际反倾销频发、贸易壁垒森严以及国家对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的调整,上调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紧缩信贷规模,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油价和电价上调以及土地、资源和环境成本高企……无论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实体经济都深刻感受到了经济冬天的瑟瑟寒意。

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应对眼前难关?为打持久战准备了多少粮草?在企业生存发展命运攸关的时刻,应把生存作为第一要务,而资金企业安全度过冬天的最温暖的“棉衣”。

打造、扩展和维护安全、多元和高效的资金链,是企业在经济冬天来临之前、发生之中都必须倾力而为的。

美国次贷危机向全世界充分展现了房地产泡沫对整个金融乃至经济体系的巨大冲击。

开发贷款无门、上市融资严控、土地政策紧缩,房地产业成为历次宏观调控的重灾区,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中国风险最高的行业

在历经了多次房地产业的严冬之后,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万科A,000002.SZ,以下简称万科)形成了一套基于财务风险防范多元化融资策略,为万科安全过冬并实现持续、稳健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也为其他企业安度经济周期的冬天提供了经典的案例。

二、万科的御冬融资之道   (一)与行业企业特征匹配的目标资本结构   万科总裁郁亮2006年表示,“我们主要控制负债率,把资产负债率的控制目标定在65%。

万科集团副总裁刘爱明曾表示,快速发展中的万科融资的要求是“适度从紧”,资产负债率不超出企业财务能力和预算范围,是万科一贯稳健的财务政策。

万科融资的大胆尝试也正是建立在65%左右资产负债率的适度从紧的资本战略上。

从图1可以看出,上市17年来,万科除1991、1992、2007三年的资产负债率超过65%以外,大部分年度均控制在60%以下。

2008年中报显示,万科资产负债率已从2007年底时的66.11%降至37.10%。

而沪深二市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2006年平均达69.10%,2007年更平均高达76.49%。

因此,万科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是:企业融资管理首先要有明确的资本结构管理目标目标资本结构不仅要与行业特征相符,还要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

目标资本结构融资管理提供了管理的依据和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万科目标资产负债率之所以定为65%,是因为国家明确要求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不得低于35%,这体现了行业资产负债率适度性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自有资金不低于35%的规定在房地产行业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因此,万科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体现了从紧安排的思想,这一思想与万科持续稳健增长的发展战略是一脉相承的。

严格受控的资产负债率一方面使得万科财务风险掌握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使得其融资结构具有很强的弹性,不仅不会使资金链绷紧断裂,而且使万科面对突如其来的宏观调控有了进一步扩大筹资规模的保障。

很多企业之所以破产倒闭,正是由于过度经营导致资产负债率长期高位运行,一旦市场发生逆转需要更多资金投入时,却因高企的资产负债率而筹资无门。

有弹性的资本结构是形势好的时候能快速进攻、不好的时候能退缩回来并有较高现金流及稳定利润率的有力保障。

(二)全球视野的多元融资渠道   资本市场的建立为万科创造了最为有利的融资条件。

万科几乎用尽了所有中国上市公司可资使用的融资手段,构建了全行业最为成熟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最为丰富的创新融资政策工具。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尽管国际融资在其总资金中的规模不大,但万科显然开始了利用国际、国内资金“二种资源”的尝试,触角伸及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并成功地规避了国内银根紧缩和融资通道狭窄的不利影响。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