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头脑清醒的保健食品消费者|长期头脑不清醒晕沉

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      营养保健品的风行,表明人们越来越将健康作为投资重点,已经逐步接受了“预防胜于治疗,预防重在保健”的观念,但同时对保健品的信任危机却严重存在。

笔者认为,我国的保健品市场到目前为止,还存在着“四多”:产品多、广告多、推销多、假冒伪劣多。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就是个“乱”字。

法制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消费心理不成熟都给这个“乱”字提供了存活的基础。

首先乱就乱在广告上!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会有什么样的广告

这不无道理。

一般人的消费心理都是希望“少花钱多办事”。

但是,买个一两百块钱的保健品就指望能够包治百病,那怎么可能!而许多保健品厂商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减少科研投入,大量投放广告,夸大功效,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据了解,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去年的科研投入,不到广告投入的1/4。

很多保健食品行业急功近利,为达到“低投入、高回报、快回报”的目的,采取的主要手段就是大范围、高密度的广告宣传。

还有些企业见利忘义,胡作非为,扰乱了保健食品市场秩序。

第二乱,地方性产品充斥市场

造成保健品市场比较乱的原因还在于保健品这个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太低。

大量企业选择规格较低的地方性标准进入市场,导致地方性产品充斥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无法以一个相对规范的标准来甄别各种产品的优劣,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保健食品的信任危机。

第三乱,不择手段地推销

因为竞争的加剧,市场的细分,消费的个性化,产品推销成为不可避免的手段。

一个好的产品,通过个性化的介绍和服务,让消费者用得放心用得称心,完全是一件好事。

但是,因为推销者的某些不当行为和被推销产品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使得推销成了一件让很多人反感的事。

第四乱,假冒伪劣产品坑人。

但是话说回来,假冒伪劣产品市场在那里?就在消费者贪图小便宜的心里!一些小的烟纸店,个体小型超市,包括农贸市场,东西确实便宜,但是质量能保证吗?他们从什么地方进的货?这些产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这些厂家是正规的还是仅仅是一些家庭小作坊?病从口入,吃的东西与健康息息相关。

市场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消费者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切不可因为贪图小便宜而损害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而且,购买伪劣产品也是从另一方面给了伪劣产品生存的空间!      走出保健品消费的误区      正确认识保健品的作用,才能正确对待保健品

首先,它可能是生活中“需要”的但不是“必需”的产品

第二,必须认识保健食品的属性。

一般所说的保健品正确地应该叫“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的基本属性是食品,而食品不同于药品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更注意安全性,后者则以治疗为目的。

我国保健食品的含义也明确地表明,它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它只适于特定人群食用,它可调节机体功能,但是它不以治疗为目的。

现在有很多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用来治病,这是绝大的错误,是盲目听信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所导致的结果。

不明确这一点,只会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

所以广告宣传、社会舆论对于消费者在选择保健食品时起到的只是参考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第三,功效的渐进性。

再好的保健品也不能一口吃出个健康

保健品有一个长期效应。

功效的渐进性是保健品的本质特征。

在我国,大多数人是在健康出现问题时才开始服用保健品,并希望服用保健品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虚弱的体质很快就强壮起来,并经常以此来判断保健食品的优劣,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也是很多人在认识保健品作用方面的一个误区。

我国民间素有“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之说,机体组织恢复需要一个过程。

服用保健品以求恢复健康,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保健品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大家都在慢慢接受“预防胜于治疗”的道理,并开始付诸行动,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

具体地说,就是平时要花钱来“买”健康,并且认为花得值,这在观念上就是很大的转变。

比如每年都可能爆发流感,那么是等得了流感去打针吃药,还是现在就开始坚持补充一些增强免疫功能的营养素呢?如果平时就注意补充适当的营养素,不但预防了疾病,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健康享受每一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保健品的长期效应。

那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呢?下期我们再谈。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