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消费研究述评

摘要:可持续消费是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可持续消费的涵义、整体性研究及可持续消费行为研究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回顾,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评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可持续消费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可持续消费消费行为;行为干预;行为改变      可持续消费一经提出,便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门话题。

多年来,国外可持续消费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在我国,可持续消费研究却陷入瓶颈,进展缓慢。

为便于国内学者学习、借鉴,对可持续消费研究进行整理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可持续消费的涵义      联合国环境署(1994)将可持续消费定义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依据上述定义,Heiskanen与Pantzar(1997)将可持续消费界定为:“一种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不损害子孙后代需要消费活动”。

2001年联合国环境署再次对可持续消费进行解释,认为可持续消费涵盖了为满足生命的基本需求,保证人类各个世代的持续发展,同时减少环境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等目标所必需的具有可持续特征的一系列目标和手段。

俞海山(2001)将可持续消费理解为:既能满足当代人消费发展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消费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消费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可看出,尽管学者研究的视角、侧重点不同,但均共同体现了可持续消费坚持代际、代内公平的核心原则。

同时,也反映出可持续消费包括了可持续生产消费与可持续生活消费两个方面的重要思想。

持续消费研讨会(1994)指出,可持续消费连接着从原料提取、预处理、制造、产品生命周期到影响产品购买、使用、最终处置诸因素等环节中的所有组成部分,而其中每一个环节又对环境存在多方面的影响,所以不能孤立地理解和对待可持续消费

由此可见,可持续生产消费与可持续生活消费是可持续消费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分,只单一地实现任何一部分都无法最终实现可持续消费

但由于两者消费主体的不同,在消费的行为方式、影响因素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

具体来讲,可持续生产消费以企业、社会团体为消费主体;而可持续生活消费多以个人或家庭进行

因而,可持续消费研究不仅要从整体角度进行,对可持续生产消费与可持续生活消费开展独立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整体视角的可持续消费研究      受“可持续消费研讨会”中反对孤立、割裂可持续消费各环节提议的影响,学者们对可持续消费研究始于整体性探索。

此类研究以分析全球不可持续消费的原因,探索可持续消费的实现途径为主要研究内容。

2003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全面分析了全球资源危机的原因指出,人口的快速增长只是环境恶化的部分原因,北部发达国家公民对资源的过度消费及发展中国家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同样对全球资源危机产生重大影响。

Pfincen(2003)与FuchsLorek(2005)在对可持续消费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通过提高消费效率与转变消费模式、降低消费水平两种途径推进可持续消费

FuchsLorek在研究中发现,提高消费效率所减少的资源消费量很容易为人口的增长以及因消费欲望膨胀而导致的消费需求总量的增长所抵消,只有转变消费模式,控制消费水平才是实现可持续消费的根本途径。

并据此对可持续消费进行了分类,将前者视为弱可持续消费,而后者则属强可持续消费

相较于国外研究,国内对可持续消费整体性研究更多的是从宏观层面与经济学角度探讨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路径。

如,张军莲(2007)指出,实现可持续消费模式必须在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念的同时加强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同年,陈然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可持续消费的动机,认为消费者个体的内源动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与生态需要)和外源动机(生产、政府作用、技术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激发可持续消费

尽管整体视角下可持续消费研究、实践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可持续消费治理进展缓慢,全球资源消费量在可持续消费治理期间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持续上升(Manoochehri(2002)、Bar—ber(2003))。

这些数据再次说明了单纯整体性研究的不足。

当然,治理重点集中于弱可持续消费也是难以取得显著治理成效的重要原因。

根据FuchsLorek的观点,研究持续消费模式及其转变途径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但鉴于消费模式自身的特性——人们消费行为的规范与行为运作机制、规律的体现,对可持续消费模式研究必然以可持续消费的行为研究为起点。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