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陆核电”的隐忧】中国内陆核电

3月12日,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后,中国核电安全再受关注,其中在建的内陆核电站尤甚。

相较于临海核电站内陆核电站在运营中要再增加一个环节。

不过,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保在2011年两会期间向外界表示,内陆核电站与沿海核电站风险一样,在安全上,内陆核电站并没有天然劣势。

不过,不可忽视的是,即使内陆核电站在技术上可做到与沿海核电站安全水平,但相应会增加成本,影响核电站的赢利水平。

安全永远是放在第一位。

”3月13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记者表示,核电站建设必须是在安全和效益上取得一个平衡,“在核电站安全如此特殊的环节,内陆临海核电站应无差别”。

地方热情      虽然中国现有核电站均位于沿海地带,但中国内陆建设核电的热情大有后来居上之意。

据了解,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重庆、四川、甘肃、吉林在内的多个内陆省市向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核电站的计划。

在中国审查完初可研的核电项目共计40多个中,其中内陆厂址占比约为75%。

除上述30多个内陆核电厂址之外,另有处于普选阶段的超过20个。

2008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对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开展以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为基础研究建设核电站前期准备的批文。

时至今日,湖南益明桃花江、湖北大畈、江西帽子山等三家核电站正在为争得中国内陆首座核电站的名号而做准备。

上述三家核电站均已完成前期建设核准,只待建设批文一到就可全面开工。

内陆地区积极建设核电站的热情不难理解。

林伯强称,由于核电站能在保障能源、降低碳排放以及增加GDP和地方财政收入上有明显的作用,因而受到地方政府推崇。

随着华中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近几年来,湖南、湖北、江西在冬夏两季均会出现不程度的电荒。

而在节能减排“苛刻”的目标下,碳排放接近零而GDP极高的核电站无疑又是一个良好的工具。

而对于增加GDP和地方财政收入,核电站项目作用更是明显。

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姚木根就曾对外称,江西省首座核电站――位于九江市彭泽县的帽子山核电站总投资超过千亿元人民币,并将打造成核电产业基地。

而在对地方财政的持续贡献上,湖北大畈核电站所在地的通山县县委副书记王艳斌透露一个数据,“核电站完成后,通山当地每年的税收可增加10亿元以上”。

内陆核电安全应更受重视      “核电应用最关键的就是安全

林伯强称,相对于传统电力,核电安全的关注超乎寻常,在保护核电安全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是一般电力项目无法比拟的。

国际经验表明,内陆核电站增加一个冷却塔并没使其安全风险大于临海核电站

而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原副院长祁恩兰也曾对外表示,国外核电站的地址并不介意沿海或内陆,全世界在运的核电机组中,约50%属于滨河、滨湖的内陆核电站,而目前这些内陆核电站的运行业绩良好。

不过,多位专业人士确认,虽然还没法确认冷却塔所占核电站建设成本的比例,但多出的冷却塔无疑要增加成本,而且总体来看内陆核电站建设成本要高于临海核电站

另外,核电站主要收益是卖电,得益于单位发电量下燃料成本的低廉,核电站发电成本远低于火电。

据秦山核电站原董事长于2010年初的介绍,核电燃料成本约为0.1元/度,而火电燃料成本为0.3元/度。

而由于内陆发电商售电价格较沿海地区低,比如2008年的数据显示沿海地区发电商售电价格大都接近0.5元/度,而华中地区则是约0.45元/度,这将使内陆核电站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况,较临海核电站更高的成本但只能获得较后者更低的售电价格。

而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则称,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内陆核电站不应马上大规模建设,而应在首台机组建成并有一两年运营经验反馈以后,才开始批量建设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