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宋名儒陈亮的农业经济思想

[论文关键词]陈亮思想;三农问题   [论文内容提要]陈亮作为南宋时期浙东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商业、农业、财富、土地、、等等方面,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进步思想

本文选取其农业思想进行分析,认为,陈亮经济思想的核心仍是农为邦本,他为农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建设性观点,不仅对南宋后浙东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天“三农”问题解决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世称龙川先生,是浙东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崛兴于永康,无所承接,然其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嗤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

经济思想陈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亮经济思想较为丰富,包括商业、农业、财富、土地、财政、税收等等方面,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进步思想,其中,农业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陈亮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浙东地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核心重农思想农本思想和富民强国思想进行了突破和创新,丰富、发展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

陈亮认为保护农民,稳定封建经济,关键在于发展农业

为此,他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包括土地政策、赋税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保护农民利益,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概括地看,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认识:   以农为邦本思想为,提倡积极的赋税土地等政策,保护农民发展农业经济

陈亮认为,重农才能立国,富民才能强国。

因此,他积极倡导发展农业经济,“裕民力而俾之安于耕”,对汉文帝的“不求富国而求富民,故为治之先,勤于耕农是劝,今年以开藉田先农,明年减半租勉农,又明年以除租税赐农,野不加辟有诏,亲率农耕有诏”的重农政策极其推崇。

他把发展农业保护农民,上升到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高度来看待。

他指出,“古者农自耕其田,其力与相若,其食与其口数相称。

上之人劝之有其诚,董之有其官,赈之有其政。

国以农为本,民以农为重,教以农为先,堕农有罚。

……天下无浮食之民。

故民力常裕。

”   发展农业,不仅在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还有赖于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措施。

针对南宋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陈亮提出了实行积极的赋税政策,免除各种苛敛之政,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思路。

自北宋中期以至南宋,政府财政日趋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政府官俸开支巨大,军费开支空前浩繁,再加上统治者的恣意挥霍,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成倍增长。

为弥补巨额的财政亏空,南宋政府便采取各种名目,横征暴敛,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以至达到“不可以偏举,亦不能遍知”的程度,甚至连传统的夏、秋二项正税,也巧立名目,增加了各种附加税,增加了剥削。

最有力的举证就是南宋小朝廷疆域远不如北宋,但其赋税收入却超过北宋。

如北宋赋税最多的熙丰年间,年赋税收入约6000余万贯,而南宋淳熙时年均赋税收入达到6570万贯。

对此,陈亮强烈要求南宋王朝的统治者放弃现行的苛敛政策,效法古代圣君的做法,“用民,岁不过三日,什一而税。

不立意罔民利,不喜察以导民争。

上下有制,未作为察,兵不吾蠹。

使之各力其力,以业其业,休戚相同,有无相通”。

“裕用于上下交窘之时,布信于法禁之所不及”,则“民是用宁,礼义是用兴”。

唯此,才能发展农业保护农民,稳固国家。

在封建社会里,土地兼并问题是封建王朝不可回避的问题,农民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土地问题。

如何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经营的绩效,才是保护农民利益、发展农业经济和提高封建国家财政、赋税收入的关键。

陈亮南宋时期土地兼并的现实出发,着眼谋求国家富强的目的看待农业发展问题,有区别地看待和妥善处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土地兼并问题。

一方面,倡导保护小农经济,稳定农民生活,维护农民利益,这是封建国家维护统治的根本。

陈亮生活的乾、淳时期正是南宋土地兼并最盛时期,许多官僚地主占据大批良田,形成“阡陌绳联,弥望千里”,相反广大农民无地可耕,沦落为佃农,生活困苦。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朝廷真正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广大农民仍然难免破产流亡,成为流民。

这不仅对封建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将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宁。

因此,除积极推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外,还应限制官僚地主的土地占有和制止不择手段、巧取豪夺的土地侵占。

同时,作为事功学派代表的陈亮又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看到在封建社会里,无论是官僚地主的不择手段、巧取豪夺,还是有才能的人用合法手段的土地经营,其结果都将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

因此,陈亮立足现实,为稳定农民生活设计方案。

他认为,导致农民生活困苦的直接原因是地主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来源的不确定性,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作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陈亮反对笼统的、不分具体情况的“抑制兼并”和“打击豪强”,主张要区别看待和妥善解决日趋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他认为,那些靠自身才能,以合法手段获得土地、诚实经营的地主土地,应给予保护和支持。

他倡导保护富民,反对一切“折困天下之富巨室”的行为,反对封建朝廷恣意向豪强增加赋税的做法,“时朝廷令两浙、江东人户田一万亩者,籴米三千石,抑配度牒,关子之属。

公(指章服)以为:事类科敛,无体民经国之意。

”在他看来,因经营有方而致田产巨大的豪强不仅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且也是引导人们走向富裕的榜样,起着榜样示范作用。

发展农业,要重视对农田建设的研究,搞好农田水利建设。

陈亮认为,发展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是关键。

陈亮指出,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不善、信息的不了解,经常导致所建水利工程不能发挥出预期效果,有些农田水利建设甚至于既劳民伤财,也无避免灾害之利,政府对此要高度重视。

他指出要科学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就必须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研究。

为此,他希望年轻人去从事农业,潜心农田水利之法的研究,造福百姓,“使实利及民而惠足以政”。

发展农业,就要重视发展商业,强调“农商一事”,“农商相籍”,这是是陈亮农业思想最为突出和最闪光的地方。

历代众多思想家大都主张“重农轻商”、“重农抑商”,认为重视农业生产,必须抑制业的发展,实现“利出一孔”,使农业生产成为人民经济收入的唯一来源,推行“驱民归农”措施,传统农本思想农业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孤立系统来看待,发展农业和繁荣工商业两者被对立起来,这种农本思想使整个社会经济严格地限制在自然经济的范围内,是封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法宝,但并不能真正实现和达到国富民强的目标。

对此,作为浙东事功学派核心人物、永康学派代表人的陈亮,对传统农本思想的狭隘性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开放的“赖商而行”的新农本思想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