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三高”难负三高之名|三高四富

秀美良好的状态成为歌唱习惯,霍洛      8月14日人民大会堂“群星璀灿”音乐会有三位歌唱家出台。

秀美(Sumi Jo):好状态成就美声音   这位花腔女高音演唱歌剧《清教徒》中的“你的声音温柔多情”、鲜族歌曲“阿里郎”、歌剧《佳尼・斯基基》中的“啊!我亲爱的爸爸”以及和男中音德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合唱《塞维里亚理发师》和《唐璜》中的二重唱“那是我”、“把你的小手给我”。

她的声音确实很美。

决不只是嗓音条件的美,而是她练就了自身乐器各部件良好的摆位和最佳协调配合的状态

这种状态已经成了歌唱习惯,而这种好习惯使她嗓音先天的好条件得到了提升。

所以我们从这种提升中听到的是一种立体的、散布在大厅中的既光亮、丰富又有空间感的声音

她自己感受到的必定是一种不惧怕、不紧张全音域中的任何一个音。

仿佛每个音都在这种状态中有准备地等着她。

呼之即出,招之即来。

无论高、低,无论长音、断音,无论快速跑动或绵长地保持,基本上没有负担。

她的弱音集中而有弹性。

你感到她在任何一个弱音上随时能沿着集中的轨道再强出来。

虽然她唱得已经相当不错,但也仍有弱点。

如她在技巧上动人,在角色感情、心理上没有那么动人。

在弱唱和控制声音上没有完全从内心感情需要出发,仍有卖弄技术的痕迹。

有时延长音中的颤音速度偏快。

在比High c更高的延长音上有时失去了集中点(即声音的共鸣焦点)。

即使开始有焦点,渐强时不能沿着焦点扩大声音而是散掉,向前推,失去了弹性。

德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Dmitri Hvorostovsky):让歌剧魅力释放    这位男中音歌唱家14日晚演唱歌剧《浮士德》中的“远离家乡去出征”、《黑桃皇后》中叶列斯基的咏叹调“我爱您”以及上述和曹秀美的两段歌剧重唱。

返场中加唱了一首无伴奏的俄罗斯民歌

演唱这些歌剧选曲时,感到他的发声有些做作,唱高音前爱低头追求高位置。

高音虽然有把握,但色调和音量并不好。

似乎假声成分多了些。

失去了男中音应有的力度、色彩和洪亮。

是不是他追求高音的高位置的同时没有把握住声音平稳地安放在深呼吸和低喉位的状态

追求声带减少震动面积和依靠管道的共振的同时,过多放弃了中声区声带自由震动的状态

致使声区上有些失衡,声音像是包裹着一层多余的东西。

难得的是,在唱那首无伴奏、深沉、悠长的俄罗斯民歌时,这种做作不见了,出现了他在歌剧选曲时从未出现的音量、音色。

男中音应有的丰富、宽厚、浓郁、漂亮的声音出来了。

这首民歌的音域和句子长度一点不亚于歌剧,但音乐中情感和旋律美的魅力也就充分释放出来了。

我马上感慨地对自己说:“拿这种感觉唱歌剧多好啊!”为什么唱民歌才敢于把声音放下来?而歌剧就要更多地使用自己理解的那种技术!   蕾妮・弗莱明(Renee Fleming):多角度显大将风度   她在14日的音乐会上演唱歌剧《图兰朵》中的“你那颗冰冷的心”、歌剧《西西里晚祷》中的“谢谢朋友们”、歌剧《波吉与贝丝》中的“夏日时光”以及前面所提和瓦尔加斯合作的两段歌剧和音乐剧的重唱。

她在唱每一段时,都有大将风度。

心理、姿态、用声都适度、沉稳。

中、低声区总是能放下来,唱得自然舒服,松而有光彩。

过渡到高音时,自然、统一、轻巧、可控。

《图兰朵》的那段唱中就把每个乐句唱得十分均匀、饱满。

像好的书法,不但整体布局幽雅,而且每一笔都透出一种内在的笔力。

在“夏日时光”中指挥尼古拉・柳索提为她作了爵士风格的复调式的精彩钢琴伴奏。

而她,一反常态,完全离开古典歌唱的方法和风格,用流行音乐的风格自由地演唱

低音用很多真声,但高音仍然很轻巧。

在旋律的处理上很多时候减少或取消了颤音,突出了润腔的装饰风格

旋律也比歌剧原作作了很多改编。

更富于黑人音乐的爵士味道。

这说明,一个有充足能力的歌唱家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是宽阔的,以感染力为终极目的,不拘泥一种风格或规格。

我觉得,她的《西西里晚祷》中的“谢谢朋友们”唱得并不出色。

用声较为随意,略显粗糙。

因此唱不出她身上应有的优美的声音

六位歌唱家在奥运期间,聚在北京,在奥运的欢乐中给了我们增加了艺术的氛围和享受。

我们衷心祝福他(她)们在歌唱艺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度。

(下)   ■。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