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下)(1)

(3)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与金融改革滞后 前面初步讨论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基本原因,事实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①金融市场不发达,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虽然企业可能的融资方式有多种,但现实的状况是:资本市场进入门槛高,二板市场起步晚;民间融资较不规范,地区差距大;商业信用不发达,票据市场发展慢;融资租赁水平低,典当融资额度小;各种科技投资基金、创业基金属新生事物,方兴未艾。有统计数据表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外源融资渠道仍然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中国论文联盟编辑。②金融改革滞后,国有银行保大舍小 目前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信贷市场竞争不充分,垄断供给较严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存款、贷款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似乎它们应该是支持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但历史的沿袭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警示和国内金融资产不高的现实,使国有商业银行意识到防范风险的重要性;而外资银行进入的步伐加快,也使银行倍感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压力。于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对业务授权和分支机构进行了调整:一方面统一评级、集中授信、上收信贷审批权;另一方面削减分支机构、减员增效。结果各级分支行都把信贷战略转向于“双大”和“双优”的企业、行业,而把数量上占绝对多数,但单个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排除在外了。严格的“抓大仿小”,严厉的“零风险责任制”,使中小企业成了此次改革的牺牲者。

论文网 ③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业务定位有所偏离实际 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实力单薄,本身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就不够。但其在业务定位上,也未将业务“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上。应该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退出给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贴近基层、熟悉当地、掌握准确信息资源的优势,迅速占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但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农村信用社由于服务“三农”的宗旨和资本实力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短期内还没有能力太多的挤占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后的信贷市场;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同样存在实力方面的困境。另外,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因市场定位、资本约束等因素,一般采取了“跟随”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策略,也不太关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拓展。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存在明显的金融垄断下的信贷配给现象。更进一步的说,是金融改革滞后于实体经济改革,使中小企业处于融资边缘化状态。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四、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代写论文。

(1)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方案不同。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不同,其对融资渠道和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从不同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视野看,各个国家是有所侧重的,如美国强调为社区型企业进行融资,加拿大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解决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成立了区域经济发展部,建立了中小企业区域担保体系。而意大利则采取发展区域产业网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日本则分为都市银行和地方银行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从不同类型的企业看,中小企业可分为制造业型、服务业型、高科技型等,而不同国家的支持重点也有所差异,如美国相对重视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因此创办了纳斯达克市场;意大利比较注重制造业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而加拿大政府则将重点放在就业潜力比较大的服务业型中小企业上。此外,由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有不同需求,故各国政府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进行相应的政策支持。可见,大国由于地区差异往往导致经济非均衡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建立地区经济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供给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为防止地区经济的差距拉大,需要构建符合地区特色的金融机构融资机制。   (2)合理的中小企业融资组织机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保障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日本对中小企业采取了十分积极主动的扶持政策,建立了一个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和相互补充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可以说对中小企业起到了极大的支持功能。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分为都市银行和地方银行两种,其中都市银行过去主要为大企业服务,但近年来都市银行开始重视发展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地方银行由于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是为所在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由于近年来经济不景气,盈利能力差,过去以中小企业为特定服务对象的小型地方银行经营正面临严峻挑战,它们或成为大都市银行的分支机构,或正在改变经营模式,加快合并,向全能化银行发展。可以说日本的中小地方银行面临着全面的重组。除了商业银行体系,日本也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即互助银行信用金库。信用组合等,这些金融机构的特点是地方性强,互助。合作性质强。互助银行是根据相互银行法,从传统的民间金融机构无尽会社(一种信用互助合作组织)转化而成的股份公司性质的金融机构,全国共69家,主要为实行股份公司制度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20世纪80年代后互助银行呈现出与商业银行同化的趋势,但其融资对象仍被限制在中小企业信用金库是根据信用金库法,从城市信用合作社改组而成的会员制金融机构,全国共456家,业务对象以会员企业为主,只有在优先满足了会员的贷款需求后,才可以对非会员提供贷款;信用组合强调自律,监管较松。可以说,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日本政府建立了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这类金融机构主要有: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①国民金融公库,为从银行及其他一般金融机构融通资金较困难的国民大众提供必要的事业资金; ②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在中小企业向一般金融机构融通发生困难时,由该公库给予资助; ③商工组合中央金库,由政府与民间合资建立,具有半官半民性质。这些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具有不同的分工,其目的和宗旨都是为保证中小企业获得充足资金。 (3)建立地区性的信用担保机构是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和制度不可缺少的环节 为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分担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信用保证制度。美国地域范围比较广阔,属于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与州、县、市之间的财权和事权划分非常清楚,政府与社区之间在发展经济中职责分工也相当明确。因此,在美国形成了三套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是由美国联邦小企业管理局直接操作的全国性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般采取选择协作银行以直接担保和援信担保方式进行。具体做法有一般担保贷款、少量的“快速车道”贷款担保以及出口及国际贸易企业的贷款担保。二是由地方政府操作的区域性专业担保体系,美国各地情况不同,故此建立了不同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担保体系,如加州出口信用担保体系的目的就是帮助加州地区的小企业扩大出口,采取政府出资与协作银行合作方式,通过分担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使银行不仅关注小企业现实的现金流量,更关注小企业未来收益,使小企业成为银行稳定的客户。在这个区域性担保体系的帮助下,许多小企业成为成功的出口商,促进了加州地区经济发展。三是社区性担保体系,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杜区内的贫困人口通过创办小企业来实现脱贫。可以看出,美国这种有针对性的具有不同地区特色的信用担保制度体系为其中小企业融资和金融支持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作文 /zuowen/。

五、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功案例分析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下面以我国生活用纸的佼佼者维达公司,通过转制融资,由小做大的成功案例的剖析,或许会对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有所启迪。 维达公司从17年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镇办福利小厂发展成为今天我国生活用纸行业首屈一指的典范,除了国家政策的大环境和企业经营者的精明强干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前后三次进行的企业转制维达公司的转制采取了股份制的形式,并按相关法规的要求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其他经营管理机构。正是这一正确选择,保证了维达公司三次转制的顺利完成,不仅实现了融资,而且使企业的治理结构不断趋于完善。 第一次转制:增量资本融资 为了筹集发展资金扩大生产规模,通过规模经营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市场份额,公司1993年进行了第一次企业转制,即将镇政府拥有100%产权的福利厂改组为股份企业。这次转制主要是面向社会和企业内部员工筹集资金,进行增量资本融资。为了最大限度地吸收新的资金,同时又不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镇政府持有了55%的股份,成为股份企业绝对控股的第一大股东。在确定了镇政府的持股比例以保证其期望收益后,第一次转制的关键就是如何筹集其余45%的股份,即增量资本融资安排问题。 考虑到保持和增强企业未来的融资能力和竞争力,第一次转制的决策者们设计了一种既有内部融资、又有外部融资,既面向个人(自然人)融资,也面向机构(机构投资者)融资的方案。最终,对应于45%增量资本股份的具体构成是:当地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各持股12.5%,企业内部员工和其他社会公民持股20%。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第二次转制:存量资本融资 1997年维达公司进行了第二次转制。第二次转制时的背景是,国内生活用纸行业出现了异常激烈的竞争,新的厂商,包括外商纷纷进入该行业。为了抢占市场的制高点,企业需要注入更多的、新的资金,而镇政府则因财政负担的原因而无法拿出大笔资金(包括税后利润分成的返还)来对维达公司进行追加投资以维持其持股比例;此外,虽然公司的收入和盈利逐年增长,但由于竞争的激烈,公司的发展仍存在一定风险。面对是否追加投资的两难抉择,镇政府最后毅然做出了完全退出维达公司的决定。由于相关政策的规定,在镇政府退出企业的同时,银行也退出企业,将其拥有的企业股权转换为债权,维达公司第二次转制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第二次转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存量资本融资安排,即如何合理安排镇政府银行受让的股份股份交易的方式,股份如何定价等。维达公司是让在任的经营班子成员成为企业的大股东,但在具体操作上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 (1)在任经营班子没有受让镇政府银行退出的全部股份 镇政府银行原持有的公司股份占80%,而在任经营班子只受让了60%,另外20%的股份由一家广告有限公司持有,因此,公司的股权结构不仅是多元化的,而且保留了开放性的特征,避免了由“内部人”完全持股的情况。在任经营班子成员共有4人,其中,主要经营者持有30%的股份,其余3人持有的股份均不超过10%,即企业的另一法人——广告有限公司成了维达的第二大股东。 毕业论文 (2)采用一次性付现的办法进行清算,避免了各种变通办法带来的弊端在股份的受让过程中,受让者采用了一次性付现的办法来进行清算,避免了各种变通办法所带来的弊端。在第二次转制时,维达公司的净资产己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很显然,凭经营者个人的支付能力是不可能通过一次性付现来受让公司的股份。公司采取的解决办法是由在任经营者向法人股东借款,其条件为分红之前进行付息,利率略高于银行利率。虽然本金的偿还没有明确规定期限,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短期内是无法还清的。而最耐人寻味的是,法人股东借款给在任经营班子是其取得股东资格的一个先决条件。 (3)股份按溢价进行交易 当时公司股份的面值为每股1.6元,而交易价为每股2.7元,高出面值近70%,政府和银行转让股份以及经营班子和法人股东受让股份均按每股2.7元的相同价格清算。维达公司第二次转制中的有关当事人之所以做出这种独特的融资安排,是基于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随着第一次转制后新的生产线投入营运,公司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股份大幅增值,而经营者现实的和潜在的支付能力非常有限,无法受让政府和银行退出的全部股份; 第二、政府为了尽快收回资金,不愿意采用各种变通办法;而经营者为了不给政府的行政干预提供借口,也希望一次性付现; 代写论文 第三、通过外部投资者的引入,既增加了融资的来源,又使股份转让交易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公平合理。 第三次转制: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着眼资本市场竞争 维达公司的第三次转制始于1999年。第三次转制的重点是着眼资本市场竞争,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虽然迄今为止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过程本身没有涉及重大的融资安排,但它深受前两次转制融资安排的影响,并且是正在酝酿的参与资本市场竞争的前奏。第三次转制给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带来的变化是: (1) 董事会建设规范化 (2) 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完全分开 (3) 健全了经理考评制度 维达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经过一番改造,使公司控制权发生了裂变,分解为决策控制权和管理权。决策控制权归董事会拥有,非董事总经理拥有高度的管理权;决策控制权在董事会内部的配置是:内部董事行使主要决策控制权,外部董事参与决策控制。尽管维达公司目前的治理结构仍然面临着挑战,如剩余索取权、决策控制权和管理权的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外部董事的比例还不高,其在决策控制中的作用也有待增强。但与转制前相比,却是大大前进了一步,为参与资本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维达公司转制的实践进行总结,可以得到以下两点认识: 一方面,在企业改制中,上级政府必须对当地政府追求的经济和超经济目标加以引导,并且营造有利于资本流动的政策环境。对于存量资本产权比较复杂的中小企业,可以先进行增量资本融资,待时机成熟,再对存量资本进行产权界定和产权交易。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另一方面,从制度变迁的成本和收益来看,中小企业转制过程中为增量资本融资支付的成本往往小于为存量资本融资而支付的成本,因为中小企业存量资本的来源十分复杂,对存量资本的产权界定不论以什么比例在各个主体之间分割,都无法达到公平,致使产权界定成本和产权交易(让渡)成本相当高;此外,增量资本融资不但使企业资本数量增加,而且很可能会提高资本的素质,因此,企业从增量资本融资中获得的收益要高于从存量资本融资中得到的收益,这也就是维达公司转制时优先进行增量资本融资安排的原因之所在。 代写论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