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质流分析下的中国石油业循环程度研究

摘要:物质流分析的基本观点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入经济系统的自然资源物质的数量与质量,以及从经济系统排入环境的废弃物质的数量与质量。

前者产生对环境的扰动,后者则引起环境的污染。

毕业论文网 /2/view—12075317.htm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石油;物质流分析;物质需求总量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3—0028—01    一、物质流分析的理论框架    (一)主要观点与研究思路    物质流分析的基本观点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入经济系统的自然资源物质的数量与质量,以及从经济系统排入环境的废弃物质的数量与质量。

前者产生对环境的扰动,引起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退化,后者则引起环境的污染。

它从实物的质量出发,通过追踪人类对自然资源物质的开发、利用及遗弃过程,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即通过对自然资源物质的开采、生产、转移、分配、消耗循环、废弃等过程的分析,揭示物质在特定区域内的流动特征和转化效率,找出环境压力的直接来源,作为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指标,进而提出相应的减少环境压力的解决方案,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主要指标    第一,从输入方面看,最为重要的指标是区域内物质输入总量

一般而言,物质输入总量越小,自然资源物质的动用就越少,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质量也就越好,经济系统运行的可持续性则越强;反之,物质输入总量越大,自然资源物质的动用就越多,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质量也就越差,经济系统运行的可持续性则越弱。

第二,从输出方面看,应该以区域内物质输出总量最为重要。

一般来讲,物质输出总量越小,输出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就越少,环境的友好程度也就越高,环境的可持续性则越强;反之,物质输出总量越大,输出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就越多,环境的友好程度也就越低,环境的可持续性则越弱。

第三,从消耗方面看,物质消耗总量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物质消耗程度。

显然,物质消耗总量越大,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越强烈,也就越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反之,物质消耗总量越小,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越弱,也就越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因此,物质消耗总量指标对于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从物质平衡方面看,物质库存的净增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质财富的增长水平,因此,一方面增加物质库存的净增量,另一方面改善其增量的组成结构和循环利用的比例,对于建设循环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二、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应用研究    在此,以2001年到2010年期间中国国民经济系统运行所用的石油为对象, 运用物质流方法进行分析, 考察中国石油的利用状况, 并为今后对石油的利用由资源消耗型向非物质化型转移提出建议。

(一)分析方法以及数据来源    本文在隐流测算中采用生态包袱平均比率进行估算。

生态包袱平均比率定义为在平均生产力水平下, 开采一定的资源与所产生的隐流的质量比。

(二)石油物质流测算结果    通过对原始统计数据的计算处理, 得到中国经济系统对石油需求量, 即自然环境直接输入到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流( 表1)。

2001年至2009年的石油物质需求总量资源消耗强度以及资源生产力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三、讨 论    根据上述统计测算结果,以下重点对物质需求总量变化趋势、石油资源消耗强度、石油资源生产力等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物质需求总量变化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国民经济石油的需求却有增无减,而且石油需求量在其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到2009年达到19%(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与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量在其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均在35%以上相比,中国石油需求量所占比重还是相当低的。

消耗石油的行业部门分析, 工业部门是石油的主要需求者。

以2009年为例, 工业部门的需求量为15692.7万t占石油需求总量的40.8%, 交通运输业的需求为13548.5万t占石油需求总量的35.2%。

可见中国经济系统对煤炭的巨大需求量基本上是由工业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所贡献的。

(二)资源消耗强度    在“十五”期间,石油资源消耗强度的增长速率比同时期人口增长速率大得多, 前者年均增幅最高达到8.4 %, 后者仅有0.5%。

进入“十一五”之后, 中国人口增长率基本保持在与“十五”时期相同的水平, 年均增长0. 4%。

石油资源消耗强度却有了较大程度的下降, 由2006年的0.29t/ 人降低到2009年的0.34t/ 人, 年均降幅4.3%。

(三)资源生产力    与石油TMR和资源消耗强度的变化规律相同, 石油资源生产力从“十五”初至“十一五”末一直呈上升趋势, 每吨石油TMR所产生的GDP 从2001年的4427元提高到2009年的7486元, 增幅达到69%, 年均增长7.7%。

所不同的是“十一五”期间的上升速率要比“十五”期间更大。

具体来看, “十五”期间中国石油资源生产力增长趋势较为平缓, 每吨TMR所产生的GDP由2001年的4427元到2005年的5100元, 增幅为15.2%, 年均增长率为5.1%。

进入“十一五”之后, 资源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 从2006年每吨TMR产生5535元GDP到2009年的7486元GDP, 增幅达35%, 年均增长率为8.8%。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将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耗型转向非物质化型, 欧美学者近年来提出Factor 4和Factor 10理念, 即在30年内将资源生产力提高到4倍, 在五十年内提高到十倍。

按照这一目标, 到2019年, 中国石油资源生产力至少要提高到每吨TMR产生29944元GDP( 2009年价格) 的水平, 才能满足Factor 4的要求,按照GDP年均增长率为7%估算, 2019年的TMR需要降低到14817万t, 与2009年相比, 降幅需要达到67.5%,年均降幅为6.8%,如果今后GDP年均增长率不足7%, 则降幅还要更大。

同样, 为了满足Factor 10的要求, 到2059年, 中国石油资源生产力至少要达到74860元/t,同样按照GDP年均增长率为7%计算, 2050年石油TMR应为8938万t, 与2000年相比降幅需达80.4%, 年均降幅为3. 3%。

考虑到生产力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空间有限,因此五十年内达到年均3. 3%的石油TMR削减率并不比十年内达到年均6.8%的削减率容易。

参考文献:   [1] Paul H,Helmut R.Practical Handbook of Material Flow Analysis [J]. Washington, DC: Lewis Publishers, 2004(1).   [2] Asymptotic Solutions to a Nonlinear Climate Oscillation Model[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08(1).   [3] 李明川,黄晓川,王瑞和,张训峰,王军和.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钻采工艺,2011(6).   [4] 耿 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竞争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5] 胡国松,朱 芳.论我国石油进口风险规避[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6] 蔡联添.杭州市循环经济示范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7] 姜文英,柴立元.铅锌冶炼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中的物质流分析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4).   [责任编辑:王 鑫]。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