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传统教学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半结构化等特点微课教学,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微课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微课相对传统教学的优势,总结了微课的开发步骤及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微课课程教学

2009年,微博的出现使我国进入了微时代,微电影、微信等应运而生,佛山市教育局开展了“佛山市中小学新课程优秀课例片段(微课)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从此,微课在教育领域拉开了序幕。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此次比赛把微课推向了高潮。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半结构化等特点,结合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微课能使学生通过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碎片化学习,便于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1微课的研究现状。

1.1国外微课发展的现状。

在国外,微课程的雏形是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60秒课程,由LeRoyA.McGrew 教授所提出,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的一分钟演讲,由T.P.Kee 提出 。微课程概念最早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David Peose 提出的,要求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1.2国内微课发展现状。

在国内最早开始于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联合开发的“凤凰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对课程二次开发,将知识进行碎片化、模块化、情景化,并在终端呈现出来,给学习者获取知识提供网络学习体验。微课的概念在2010年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提出,2010年11月,佛山市教育局开展了“佛山市中小学新课程优秀课例片段(微课)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要求选题针对某个知识点教学环节,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就征集到微课1700多节。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中国教师报举办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开展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暨中国微课大赛。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此次活动分为初赛、复赛、决赛,内容有作品推荐及现场教学竞赛,参赛选手多达4721名参赛作品多达3152件。2013年3月江西省教育厅开展2012~2013学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优秀微课评选活动,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上传作品数量14157件。由此可见,在教育领域微课比赛正如火如荼的开展

2微课的优势。

2.1利用移动设备刷微博玩微信已成为大众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课就是让学生能通过这些终端设备,不受空间的限制,在校园里、在商场里、在公园里、在野外都能进行学习微课短小精悍,正好满足了大众利用各种零碎时间进行学习,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意愿。

2.2兼职教授可以在企业内通过拍摄微课程为学生上课,不仅节省了他们的时间,同时可以利用企业设备讲授,不仅解决了高校设备及场地不足的问题,同学们也能更直观的学习相应的技能。

2.3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程的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是课程中的某个教学环节,相对于传统教学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炼。微课教学内容主题明确、重点难点突出、内容完整,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2.4微课促使教师研究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开展教学研究,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2.5微课容量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利用各种终端设备观摩,查看教案、课件。

3微课的开发。

微课的开发一般分为几个步骤:课程分析、教学设计、微课制作、评价

3.1课程分析。

课程分析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分析课程教学形式,及分析教学资源的利用,总结出课程的重点及难点,选择适合微课形式教学知识点,一门课程不需要很多微课,也不是所有的章节都要微课,一个知识点形成一个微课微课教学内容都围绕这个知识点开展,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3.2教学设计。

微课开发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形成教案。微课教学时间不超过十分钟,所以教学引入要简明,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尽量利用动画或图片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授课内容要严谨充实,突出重点及难点,授课过程要清晰,知识点的讲解要清楚,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容易抓住重点。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采用适合学生教学手段。教学形式要新颖,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课件要注重视觉效果,但也不要过于花哨,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板书可以把授课思路及要点写上,方便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课程结束时应概括要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3.3微课制作。

不同课程、不同知识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微课制作方法,现有的微课制作方法有PPT法,PPT法利用文字、图片、动画、音频或视频构成PPT,让PPT自动播放,转换成视频,这种方法适合任何一种微课的制作;录屏法,使用制作的PPT或手写板等显示内容的软件,教师在话筒上讲课,再用录屏软件录制PPT内容和教师讲课的音频。摄像法,用摄像设备如摄像机、手机、摄像头等拍摄教师上课的视频,可以在教室、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等拍摄教师上课的场景,之后采用软件比如Adobe Premiere添加文字字幕、背景音乐等。自动录播法,使用全自动录播系统,把教师上课场景、课件等自动录播到硬盘里,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场景切换。

3.4评价

微课评价要注重的是过程性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学生参与互评,统计微课的访问量或记录学生的参与量,收集对微课的建议和意见,多元化的评价保证师生的参与度和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微课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14.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作者简介:

楼京京(1980~),女,浙江义乌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控制工程、高职教育及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研究课题《微时代“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4SCG431)。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