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中听旧时妇女哀怨:妇女翻身得解放 谜语

最近,笔者应有关部门之邀,在制作妇女题材灯谜时。

忽忆在过去数十年的采风中,曾经听到不少流传于民间的闺怨诗类事物谜,它用口头传播的形式倾诉了旧时妇女遭受压迫、凌辱的哀号与怨叹。

在过去。

我国绝大多数妇女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她们的婚姻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自由恋爱。

她们中的许多人被嫁作填房,有的成了童养媳,还有人被迫以小男童为夫。

俗话说:“男人最怕入错行,女人最怕嫁错郎。

”笔者在采风时搜集到的一则粽子谜就是一个生动的写照:“珍珠玉粒女,嫁了穷夫竹叶郎。

今晚投河吊颈死,明朝解去入衙(牙)门。

谜面倾诉了妇女们对不幸婚姻的忧忿。

另有一道草鞋谜谜面讲述的则是妇女被遗弃的无奈:“少时青青老来黄,敲敲打打配成双。

陪君千里无情义,弃旧怜新抛路旁。

”   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妇女即使不被遗弃,日子也不会好过。

一道“锁谜”就是少妇在吐诉内心的哀怨:“奴家舍身护家门,丈夫出外跟主人。

君子见侬便退去,只怕小人坏奴身。

”的确,旧时妇女一旦“坏身”.她一辈子就得泡在责骂的苦海中。

用鲁迅先生的话说。

有这种不幸遭遇的妇女就是自杀了也不得进本地的“烈女”、“贞妇”传。

也许是封建礼教的束缚实在太厉害了。

上述的几道谜语妇女形象都是哀怨而不敢愤怒。

但有一道竹篙谜却多少透出一点反抗的心声。

道出了妇女婚前婚后的变化:“在娘家青竹绿叶,到婆家面黄肌瘦。

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洒江湖。

”另有一首竹篙谜描述得更加生动:“想当年,绿鬓婆娑。

自归郎手,青少黄多。

受尽了多少折磨,历尽了几多风波。

脚小步难行,一步一拖。

提起,尚犹可,提起来,珠泪洒江河!”竹篙是一种撑船工具。

此谜用拟人体形象生动勾勒了竹篙的特征,浅近贴切,趣味盎然,可谓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有一道墨谜,借用旧时妓女的口吻,用拟人化的手法制成谜面:“记当初。

剔银灯重把眉儿描,那其间似漆投胶。

可怜自落烟花套,这磨折多应是奴命招。

全躯恐难保,香肌越消耗,看看捱过今年,捱不过明年了。

寄语儿曹,好把芳魂纸上描。

”这道墨谜含蓄又贴切地描绘了墨的原料组成、生产过程和功用,是一道很难得的事物谜,其谜面更反映了旧社会妇女为生活所迫,沦落烟花的悲惨命运。

总之,许多诗赋体的谜语不但故事性、欣赏性俱强,而且抒情感人,生动有趣,本文提到的闺怨诗类事物谜就是很好的证明。

(责编 何 毅)。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