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整理与保护

【摘要】概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整理的基本现状,主要对傣族、藏族、彝族及其他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整理进行简述,并简要说明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保护情况。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保护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6—0001—02   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疾病的防治、保健与护理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经验,是传承、交流和利用民族医药知识的载体[1]。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有25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其中15个是云南独有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独有的文化,医药文化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非物质文化部分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部分民族没有文字,便通过世代口传形成口碑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民族医药文献面临失传的危险,如不及时对文献加以保护,宝贵的民族医药文献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湮灭,所以目前抢救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任务已相当紧迫。

1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研究的基本现状   我国较早的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发掘工作是从1984年第一次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以后全面开展的,此次会议要求:“七五期间,要继续搞好民族医药整理工作,摸清理论体系尚不完整的民族医药轮廓[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通告显示2006年以前云南25个少数民族医药中已经开展发掘整理工作的有18个,分别为藏医、蒙医、傣医、壮医、彝医、瑶医、苗医、回医、布依医、满医、白医、佤医、拉祜医、水医、纳西医、景颇医、普米医和基诺医。

2007年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民族医药关键技术示范研究中,对云南特有的7个民族,佤族、哈尼族、傈僳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和怒族的民族医药文献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整理

在此期间,云南省政府也多次组织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工作,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已有24个少数民族开展了民族医药文献整理的工作,目前仅有独龙族尚未开展民族医药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3]。

2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整理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文字种类多样,内容丰富,有突出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的传承性[4]。

由于各个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条件和疾病状况不同,其医药创造和医药成就也各有千秋。

其中,傣族医药、藏族医药彝族医药有着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5]。

而其他少数民族,有的由于没有本民族的通行文字,民族医药大部分都是口碑文献,依靠代代相传的口碑来传递[6]。

2.1 云南傣族医药文献整理 傣族传统医学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具备成熟的理论体系,是我国“四大传统民族医学”之一。

据统计,目前已收集到的傣族医药文献有200余部,其中包括《旦兰约雅当当》(各种医药药典)、《档哈雅囡》(经验方)、《解达帕捌答》(心病解剖)、《桑松细典》(医学总论)、《档哈雅勐泐》(勐泐宫廷医书)、《蛾西达敢双》(医学教材)、《罗嘎嘿妮聋》(世间杂病论)、《沙满达嘎拉扎达》(数理诊断医术书)、《干比摩录帕雅》(傣医诊断术)等古籍文献[7]。

还有系统记述傣医药学的生理解剖、组织结构、诊断治疗、病因病机、治法、制药法和各种药物知识的古籍文献,如《萨打依玛拉》、《刚比迪沙嫡巴妮》、《巴腊玛塔坦》、《阿皮塔麻三给尼》、《巴力旺》、《嘎牙桑哈雅》、《桑格尼》、《档哈雅囡》、《麻哈娃》、《牙麻嘎》、《尼该》、《哈帕雅档哈》等[8]。

与傣医药内容有关的古籍医药文献有《嘎牙桑哈雅》、《塔都嘎他》、《帷苏提麻嘎》、《嘎牙维腊底》、《罗格牙坦》、《阿皮踏麻基干比》、《坦乃罗》、《好雅松雅》、《尼阿松》、《嘎比迪沙沙刻菊哈》等。

云南医学院和西双版纳州傣医院联合编纂的“二十一世纪傣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傣医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傣医方剂学》等已经出版并用于傣医药学的本科教学[9]。

2.2 云南彝族医药文献整理 彝族为我国人口较多的民族,共有77623万人,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等地区[10]。

彝族人民很早就创造了文字,明代已有彝族医药专著成书,清代出现了如“拨云锭、云南白药”等著名的彝药品种。

明清时期的彝族医药文献古籍主要有《双柏彝医书》、《医药书》、《医病好药书》、《尼苏诺期》、《老五斗彝族医药书》、《洼垤彝医书》、《三马头彝医书》、《彝族治病药书》、《元阳彝医书》、《看人辰书》等[11]。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由楚雄州中医医院(云南省彝医医院)编纂并出版的著作包括:《彝族医药学》、《楚雄彝州本草(彝族文化研究丛书)》、《双柏彝医书》、《峨山彝族药》、《聂苏诺期:彝族医药书》、《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丛书:中国彝族药学》、《哀牢山彝族医药》、《彝族医药汇编(上、中、下三册)》、《象形医学彝族苗族传统医药学精要》、《彝族医药荟萃》等书籍[3]。

2.3 云南藏族医药文献整理 藏族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整的传统医学,千百年来它广泛吸收汉族医学及尼泊尔、印度等民族医学的精华,对某些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

藏医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于七、八世纪,主要的标志为字妥?元丹贡布的著作《四部医典》。

藏医是随藏传佛教传入云南迪庆的,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云南编纂的藏医文献的种类不多,主要有《藏医精要》、《迪庆藏药》、《云南医药》等,其中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迪庆藏医》收载了600多种迪庆藏医的常用药,其中150多种是迪庆特有种类[11]。

2.4 云南其他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整理 云南有许多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有的民族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们的民族医药的传承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来完成的。

建国后,随着国家对民族医药的重视,许多民族医药工作者通过记录文本、田野调查、总结经验与理论等方式,对民族医药文献进行挖掘与整理

1987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拉祜族常用药》,把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行之有效的拉祜族医药第一次载入书籍。

1990年至1997年期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佤族医药》,并于1999年出版了《西双版纳哈尼族医药》。

2001年,杨世林通过走访诺基族医生,口述笔录,整理并出版了《诺基族医药》。

2012年云南医学院陈祖琨等收集并整理了哈尼族验方,出版了《哈尼族单验方》。

此外,还有民族医药研究者整理并编纂了《德昂族药集》、《布依族医药》等,为中国传统医学文献的补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与分类,可以将云南民族医药文献的资源进行整合,摸清云南各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数量,将分散的民族医药文献汇总,实现云南医药文献信息的资源共建及共享,进一步促进云南少数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

3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保护   云南作为民族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民族医药文献资源,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省在民族医药文献的抢救、保护中取得显著成绩。

从事云南民族医药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填补了民族医药文献挖掘、整理的很多空白,为进一步开展民族医药产业化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12]。

目前,对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的发掘整理保护有三种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整理方法:第一种情况是对重点的医药古籍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第二种是对已经整理出版的医药文献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第三种是对散落在民间的手抄本进行收集整理

这三种方法同时进行,可以完整地还原民族医药的原始性,更好地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医药文献古籍进行保护。

4 结语   云南民族医药文献作为民族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尊重与保护。

在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对散落在民间的医药文献应该抢救第一,妥善保护为主,合理利用资源,以利于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对于民族医药文献,我们不单单要搜集古籍文献,对于散落在民间的大量临床验证的民族经验方、秘方等也要记录在册,用科学的方法阐明其机理,并建立云南民族医药数据库、编制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目录及培养少数民族医药人才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云南民族医药文献,促进云南民族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士奎,罗艳秋.编纂《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总目摘要》的意义及方法[J].中华中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1):52—55.   [2]诸国本.民族医药文献发掘整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1):1—5.   [3]杨玉琪,方路,陆宇惠,等.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研究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3(3):4—5.   [4]李清林,张冰雪,戴翥.云南省少数民族医药文献联合目录的编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4):39—42.   [5]郑进.对加强云南民族医药继承发展工作的再思考[J].云南医学院学报,2006,29(增刊):3—6.   [6]蔡景峰.民族医学文献概述[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8,4(4):3—5.   [7]陈海玉.西南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的发掘利用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55.   [8]林艳芳.傣族医药学基础理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9]戴翥.试论傣医药文献目录学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1(11):64—66.   [10]许嘉鹏,杨本雷.楚雄州彝族医药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0):70—72.   [11]刘虹,陈柏君,罗艳秋.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字文献述略[J].云南医学院学报,2013,36(3):43—48.   [12]保利娟,李永强,刘虹.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现状及思考[J].云南医学院学报,2013,36(5):62—64.   (编辑:穆丽华)。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