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其人及对儿科学的贡献

【摘要】 从对万全的生评简介、孕期胎儿保健、小儿养护、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断及遣方用药方面论述了万全对中医儿科学的贡献,以期为继承和发扬其学术思想、弘扬中医儿科学理论有所裨益。

【关键词】 万全;学术思想;儿科

万全,号密斋,明代著名儿科及养生学家,生活于明嘉靖、万历年间?穴约公元1495 ~ 1580年?雪。祖籍豫章?穴今江西南昌?雪,明成化庚子年间?穴公元1480年?雪迁居湖北罗田(今湖北省罗田县大河岸?雪。祖传三世名医,皆精儿科万全潜心《灵枢》、《素问》,师承家学,荟萃众长,学验俱丰。尤精于儿科,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所处之方多简便实用,效验价廉,对儿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万全一生著述鸿富,约20多部,已刻版收入《四库全书》的书目有10种,共108卷,辑成《万密斋医学全书》,包括《保命歌括》35卷、《伤寒摘锦》2卷、《养生四要》5卷、《万氏女科》3卷、《幼科发挥》2卷、《片玉新书》5卷、《育婴秘诀》4卷、《痘疹心法》23卷、《片玉痘疹》13卷、《广嗣纪要》16卷。书中基础理论与临床经验融汇贯通,并总结了100多首家传经验方,其中儿科“祖传十三方”屡试屡验。现将其在儿科方面的贡献概述如下。

1 孕期胎儿保健方面。

万全指出:“妇女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陈说礼乐,身不闻非言,目不观恶事,如此则生男女福寿敦厚,忠孝贤明。”还特别提到在妊娠1月之内,尤须注意养胎,“当此之时,血不流畅,形象始化,未有定仪,见物而变,须知端正严庄”。另外,万全指出孕妇还须做到“调喜怒,节嗜欲,作劳不妄”,方能使“气血从之,诸邪不得干”,如若不然,“方禀受之时,一失调养,则内不足以为守中,外不足以强身”,形气不足而发生疾病。

小儿养护方面。

新生儿的养护在整个小儿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养护不当易发生病证,甚至造成死亡。对此万全提出“蓐养防其变”的积极养护观。对于断脐,万全提出用口咬最好,或以火烧而断之,断脐后用蕲艾杵烂和棉絮包扎保护其脐,断脐后或脐带已脱落未干时不可让其受风弄湿。这对于防止新生儿破伤风、脐炎、脐部感染等都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小儿初生当用棉裹指拭尽小儿口中恶物,若不急拭,啼哭一出,咽下则生百病。若未拭去则可用黄连、甘草等煎水拭之,以清解胎毒。这种应用拭口法进行新生儿口腔护理的方法至今仍被临床广泛采用。

小儿的调护上,万全强调“鞠养以慎其疾”。“小儿始生,肌肤未全,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可见万全反对当时民间流传的认为小儿不满百日不可抱出屋外的观点和小儿常衣着过暖的不良养护习惯。在哺乳方面,万全提出“乳母当谨节”。其中包括节其饮食所好和节制性欲等。小儿饮食有节制,不可纵其所好,否则可导致脾胃受损,日久可以形成厌食、疳证等。指出:“小儿脏腑娇嫩,饱则易伤,饮食失常。”“小儿能言,必教之以正言”,体现了万全在对小儿言行教育方面注意从小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的观点。

3 生理病理方面。

万全遥承钱乙,又探求发展,在钱乙儿科学说的基础上,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了更深刻细致的探讨。

3.1 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软脆,易饥易饱。

“儿之初生,语其皮肉,则未实也;语其筋骨,则未坚也;语其肠胃,则谷气未充也;语其神智,则未发开也,只是一块血肉耳”。此时的小儿“有如水面之泡,草头之露。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软脆,易饥易饱”。意即是说,小儿肌肤未实,气血未充,寒热不知自调,易受风寒侵袭。肠胃全而未壮,谷气未充,乳食不知自节,易为饥饱所伤。父母爱子心切,往往调摄不得其意,“看承太重,重绵厚褥,反助阳以耗阴。流 放饭,总败脾而损胃”。故叮嘱:“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饥,谓节其饮食也;寒,谓适其寒温也。勿令太饱太暖之意。这样就可避免外感内伤之疾。

3.2 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论。

万全五脏有余不足论”的观点是对钱乙提出的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万全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此所谓“有余”、“不足”者,非经云虚实之谓,而是指小儿的“本脏之气”。“肝属木,旺于春,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资以发生者也。儿之初生曰芽儿者,谓如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故曰肝有余。乃阳自然有余也”,故肝常有余。“脾司土气,儿之初生,所饮食者乳耳。水谷未入,脾未用事,其气尚弱,故不足不足者,乃谷气之自然不足也”,故脾常不足。心常有余是因“心属火,旺于夏,谓壮火之气也”。肺常不足乃缘“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也”。肾常不足是由于“肾主虚者,此父母有生之后,禀气不足之谓也”。万全这一学说意在说明小儿既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一面,又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面,这对小儿的护理和疾病防治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心、肝有余,在病理上,常心肝风火同化,实热动风之证多见;小儿乃“纯阳”之体,感邪后易从热化,同时神气怯弱,邪易内陷心包,导致心火上炎,肝风心火交相煽动,耗伤真阴,使筋脉失养而动风。万全说:“肝主风,小儿病则有热,热则生风。”意即风证多由火热所致。临证多见壮热、惊悸、抽搐、昏迷,甚至角弓反张等“有余”之症。同时肝病每能影响其他脏腑,发生乘土、刑金、冲心、耗肾之病变,出现吐泻、夜啼等病症。由此可见“心常有余”、“肝常有余”是儿科疾病向“易实”衍化的病理基础之一。小儿脾常不足,易被饥饱寒热所伤,万全云:“饱则伤胃,饥则伤脾,热则伤胃,寒则伤脾。”同时“幼儿无知,口腹是贪,父母娇爱,纵其所欲,是以脾胃之病视大人犹多也”。小儿肺常不足,全而未壮,易为邪气痰浊和异物所伤。肌肤娇嫩,藩蓠疏薄,则邪气易从肌表而入,使娇脏受伤。小儿脾常不足,痰湿内生亦可伤肺。故万全云:“天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肾之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基,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肾之精气相对不足,发生病变也多以禀赋不足之病为特征。故万全曰:“肾主虚无实。”“肾者,元气之主。肾虚则为禀赋不足之病。”。

鉴于此,万全告诫医生:“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肾主虚,亦不足也。故小儿之病,惊风属肝,疳痨属脾,胎气不足属肾。上医治病,必先所属而预防之。故曰:‘不治已病治未病’。”。

3.3 少儿体禀少阳

《育婴秘诀·五脏证治部论》云:“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以发生者也。小儿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未已。”“少阳”在人体,象征着少火。少火是维系小儿生长发育之生生之气,是人体生命之源。小儿生长发育皆赖阳气的生发。小儿的阴阳平衡是阳气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是维持小儿健康生长的基础。随着阳气不断迅速生长,阴气亦随之生长,即所谓“阳生而阴长”。这种阴阳平衡的不断更替构成了小儿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小儿时期阴阳平衡更迭的速度主要取决于阳气的生发速度。小儿时期阴阳平衡更迭的速度时快时慢,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由此形成了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即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育婴秘诀·发微赋》指出:“小儿血气未充……肠胃脆薄……精神怯弱。”《幼科发挥·五脏虚实补泻之法》曰:“肝常有余,……盖肝乃少阳之气,儿之初生,如木方萌,乃少阳生长气,以渐而壮,故有余也。”可见“少儿体禀少阳”高度概括了“纯阳”和“稚阴稚阳”,全面体现了小儿的生理特点。“体禀少阳”也反映出少儿阳证、表证、热证、实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成人。

3.4 强调“脾胃虚弱,百病蜂起”。

五脏以胃气为本,所以“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例如“胃气逆而为上,则为呕吐。脾气逆而为下,则为泄泻。吐泻之病脾胃为之总司也”。脾胃受伤日久则为疳积,万全曰:“疳证虽有五脏之不同,其实皆脾胃之病也。”因病后或吐泻,脾胃虚损,可发为慢惊。可见诸如疳、惊、吐、泻等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无一不与脾胃有关。

4 病因方面。

4.1 三因致病论。

一为外感六淫之外因。“有因外感风寒暑湿之气得之者,谓之外因”。二为饮食不节之内因。“有因饮食寒热之伤得之者,谓之内因”。“乳多则饱,乳少则饥,饥饱之伤,此内因也”。三为客忤、跌仆及水火烫伤等不内外因。“有客忤倾跌汤火得之者,谓之不内外因”。

4.2 胎传或乳母致病。

万全认为,很多疾病在胎儿或婴儿时期,由孕妇或乳母的生活及调养失当所引起,曰:“妊妇调养乖常,饮酒嗜肉,忿怒惊仆,母有所触,胎必感之;或外挟风邪,有伤于胎,故子乘母气,生下即病。”常见有胎黄、赤游丹、畸形等病。亦有因“乳母受热”或“乳母服药”,儿吮母乳,染婴得病。

4 次访问